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根据2019—2021年碧流河水库5—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和变化趋势,通过建立叶绿素a与各项水质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析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指标。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近三年从中营养化变为轻度富营养化,总磷、总氮为主要超标因素,分析发现磷、氮浓度比(P/N)是影响碧流河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指标。研究成果可为碧流河水库水生态保护和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何坊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现状,选择叶绿素a、TP、TN、COD、透明度5个指标,采用评分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库区富营养化的评价,研究表明水库水体已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阶段.在分析了水库富营养化成因的基础,提出了水库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碧流河水库地形及其运行特征,在入库口、库中心和坝前区共布设了5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监测,进一步探索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碧流河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指数平均值在50.7-54.1之间,已经呈现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入库口较差,坝前较好。建议从点源、非点源、内源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控制,改善水库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使水库水体自养型生物,特别是浮游藻类异常繁殖和生长,造成水体透明度明显降低,水库水体老化,降低水库水资源质量,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库水资源,评价临沂市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临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2003年11月~2004年2月,对市辖36座大中型水库水质进行了系统的普查监测。这次普查评价在临沂尚属首次。评价表明,临沂市辖大型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不容忽视,富营养化库容约占评价总库容的60%,中型水库尚好,主要影响项目为总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引起的夏季藻类数量增加现象严重影响饮用水质量,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以秦皇岛市石河水库为例,综合其水体富营养化的具体特征和藻类生长与氮磷含量、水体流速的关系,在分析石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具体特征后,提出表层取水、加速置换适于藻类生长表层水体、生态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体中硝酸盐氮累计;同样的条件,导致不溶性磷的积累,大部分沉积于库底.水体富营养化条件是氮磷达到适合的比例,才会导致水华的爆发.该水库水体磷含量低,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该水库属于磷限制性水库.控制水库上游磷的排入量,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7.
类比法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环评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钰 《治淮》2007,(7):35-37
一、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自然水体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8.
英那河水库扩建工程运营后,大坝加高,出现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库水温分层现象.本文运用国内外推广使用的数学模型,对水库水温分层及水库富营养化的程度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水温分层对下游用水影响对策及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于桥水库水污染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桥水库自1983年作为引滦入津工程重要调蓄水库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于桥水库上游潘家口水库和迁西、遵化等沿途地区排放的污水污物不断增加,这些污染物通过黎河输水和汇流河道排入库内.另外,天津市境内水库周边流域村落农田等点面源污染也增加了水库污染负荷,致使水库水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趋势加剧,造成近年来水库内水草泛滥、藻类生长,严重影响了向天津市供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河道型水库库湾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河道型水库库湾水体污染问题普遍存在.葛洲坝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水库蓄水以后,在黄柏河下游形成具有湖库特征的库湾,库湾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库湾水动力条件改变加上上游输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库湾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利用黄柏河1998~2002年库湾断面监测资料,评价黄柏河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其富营养化成因,并据此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北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在不同程度干旱下的变化特征,利用SWAT模型模拟北江流域径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北江流域的蓝绿水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北江流域水资源以蓝水为主,多年平均蓝水量为1 149.08 mm,绿水量为981.08 mm,绿水系数为0.48; 1966—2010年间,北江流域蓝绿水无显著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蓝水表现为南多北少,而绿水则与之相反;蓝水对干旱的响应更敏感,重度干旱下,北江流域的蓝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16.94%,流域内的水资源分配模式由以蓝水为主转变为以绿水为主,绿水系数达0.53。从蓝水和绿水的角度研究北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干旱响应特征,可以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增强应对干旱风险、保障流域水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十分匮乏,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选择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南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和Zhang模型法评价了该流域1954—2012年的绿水资源量,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对年绿水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点检验,并探讨了绿水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定量评价了两者变化对绿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量平衡法相比,Zhang模型法的拟合结果较好,流域多年绿水资源量为443.2 mm,年绿水量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时间发生在197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绿水的年际变化不均,其中林地绿水量最大,草地次之,建筑用地最小;气候变化对绿水的影响中,降水是影响绿水的主要限制因素;根据情景分析法的计算结果,1954—2012年期间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因素对绿水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23.6%和-23.6%,分离评判法的计算结果为137.7%和-37.7%,因此气候变化对绿水的影响要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而林地面积增加是土地利用变化使绿水量增加的原因。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绿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分平衡法、植物生理学法、微气象学法、模型法、遥感法及仪器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认为遥感信息支持下的微气象学法和模型法实际可操作性更大;提出了绿水计算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是时间和空间尺度、生产性绿水与非生产性绿水的分离,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景观变化对绿水评估的影响,同时展望了绿水评估对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甲板上浪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甲板上浪属于一种强非线性的波体相互作用问题,现象十分复杂。近年来,甲板上浪导致的FPSO(浮式生产储运系统,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Offloading)的船首甲板和上层建筑严重损坏事故时有发生,甲板上浪问题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文章回顾了关于甲板上浪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甲板上浪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流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水源区,其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实现我国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影响。基于SWAT模型对嘉陵江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1981-2020年及典型年嘉陵江流域的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采用Mann-Kendall(M-K)分析年际间蓝、绿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1 mm,为蓝、绿水资源量之和,蓝水资源量多年均值为386 mm,占降水量的41.5%;绿水资源量多年均值为545 mm,占降水量的58.5%,1981-2020年流域降水量和绿水资源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蓝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特枯水年、平水年、特丰水年的蓝水资源量分别为165.61、456.71和643.70 mm,绿水系数在典型年变化差异较大。空间上,流域内蓝水资源量、绿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先减小后增大、西少东多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Virtual water is an important addendum to how we view a country's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irtual water embedded in Jordan's agricultural produce and its impact on future water–energy–food policies. Blue and green virtual waters are calculated from data on rainfall, crop patterns, yields, and water requirements at the district level. Results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blue water usage in the Jordan Valley and of harnessing more available green water in the Highlands, with both displaying low energy impact. Results also emphasize the high groundwater usage and energy footprint in the Desert regions, signalling a need to rein in groundwater extraction and take advantage of solar power.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东江流域天然状态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进而评估流域蓝水、绿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都非常丰富,多年平均蓝水资源量274.67×108m3,绿水资源量178.72×108m3(主要以绿水流为主),蓝水资源是绿水资源的1.54倍。东江流域以蓝水为主的水资源构成体系主要是由流域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决定的。从时间变化来看,近年来东江流域蓝水资源、绿水资源、绿水流、绿水储皆无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蓝水资源格局主要受降雨格局控制,而绿水资源不但受气候条件影响,还受流域下垫面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分布格局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绿色水利及其与节水型社会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文来 《中国水利》2005,(13):44-46
绿色水利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和环境且节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它在兼顾水资源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的基础上,包含了保护环境、水资源生命周期、节水高效和"绿色 水利 文化"四个基本思想,绿色水利是我国水利发展的方向.节水型社会是以最少的水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服务的社会,它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绿色 水利 文化"融合,同时包含节水高效和生命周期的思想.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绿色水利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绿水是一种通过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等流向大气圈的水汽蒸散流.中国的绿水资源量为3.4万亿m3,占降水资源总量的54%.现综述了绿水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影响绿水流因素,结合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给出了提高绿水生产效率的几种途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绿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unoff water quality of Light Weight Aggregates (LWA)-based extensive green roofs and sod roofs in Estonia.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ugust 2004 to April 2009 from 10 different green roofs to determine what level of water quality may be found.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how that green roofs influenced water quality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The runoff water of LWA-based green roofs generally had higher values of pH, BOD7, TP and PO4-P than that from sod roofs. However, COD, TN, SO4 and Ca-Mg salt were higher in the sod roofs than in the green roofs. The results for NH4-N and NO3-N were similar for both roof typ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character of the runoff and the contents in the substrate layer at the moment the samples were taken affected runoff quality more than the age and location of the green roof. The use of NPK-nutrients in the substrate or in the soil caused much higher values of COD and concentrations of TP, PO4-P, TN, NH4-N and NO3-N in runoff water than on non-fertilized green roofs. The results of samples taken from the Tartu LWA-based green roof each spring in the period 2005–2009, at a time when the snow had almost melted,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ompounds in runoff water generally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pH value and Ca-Mg salt concentration were, however, stable, and this was caused by the LWA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