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绿地类型和功能的理解,结合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现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总结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方法,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进 《中外建筑》2010,(6):100-101
本文将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对A市绿地系统进行分析,找出现状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A市居住区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总体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绿化景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居住区的品质和特征。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其功能出发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根本,创造自然、舒适、健康、宜人的绿色空间。本文结合银沙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谈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植物品种选择上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6个居住小区绿地利用状况的实地踏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掌握现有居住区绿地利用状况的特性和规律,总结出科学、客观、合理的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瑛 《住宅科技》2012,32(1):4-7
城市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第一场所,渡过了居者求其房的初级阶段,人们开始关注居住区的绿地景观和居住环境以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的绿化景观场所,真正使居者拥有强烈的归属感与社区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邰惠鑫 《山西建筑》2003,29(11):141-142
针对住区声环境中噪声污染严重的现象,提出只有从住区的规划、建筑设计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影响,并引入人们乐于听闻的自然声,才能改善居住区的声环境,提高人们居家生活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7.
梁朝晖 《四川建材》2008,34(1):62-63
近年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设计指导思想看,景观建筑学思想摆脱了"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使居住区环境设计从分级绿地组织和环境要素配置走向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生活环境;从强调绿化覆盖率走向注重居住区环境的整体生态效益;从以功能性为主走向以全面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环境设计服务于人们全方位的生活感受(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本文从居住区发展的几个阶段指出生态学思想融入居住区环境具有时代及现实的意义,并从基地处理、绿化设计、水环境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从我国寒地城市居住区现状出发 ,分析确定本论文所研究的范围和现阶段寒地城市居住区更新应采取的方式 ,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寒地城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类型和规律以及影响居住区更新外环境设计的各种因素。重点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寒地城市居住区更新的外环境设计主要应达到的标准和遵循的原则 ,针对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设计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康复景观理论的起源与应用入手,对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指向和模式,通过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景观形式和功能性植物,促进居民感官体验和身心恢复,为康复景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许婷 《华中建筑》2012,(8):59-62
城市居住区除了要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外,还要充分考虑住区的主体——人的需要。设计应从人的心理体验出发,创造更为舒适的空间品质,营造出新时代的理想家园。该文以天津市“格调春天”居住区项目为例,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对住区环境设计作出了一定的分析评价,并以此为据,来探讨什么样的住区环境才是真正适合我们需要的环境;指出应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建设美观宜居环境的重要性及手法。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体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被使用者的价值,才是我们做设计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冰 《华中建筑》2012,30(4):1-4
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珠江流域广州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广州城市族群的更叠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指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尚存在建筑与绿地割裂分别进行生态设计,主张城市生态建设应结合景观生态学整体格局及生态效应等理论进行。结合实际调查和相关案例,提出在城市中小尺度的场地设计、城市廊道、绿地斑块的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宽度效应、面积效应、斑块的形状与功能效应等理论方法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细部。具体阐述了利用景观生态学最优格局、安全格局等理论在较小尺度的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华中建筑》2010,28(4):97-99
以合肥市绿地系统建设这一典型代表为例,回顾了该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许瑞生 《规划师》2009,25(6):81-85
城市空间的形成受到地理条件与技术水平的影响,更取决于管治者制定的建设计划和制度。在民国时期市政法规的引导和影响下,广州市形成了富有生机、秩序和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成了富有魅力的城市景观。结合城市特征制定完备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将是今后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贵  张国强 《华中建筑》2007,25(6):119-120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骨架,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和感觉场所,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形成.然而,城市道路绿地不仅仅是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的走廊和窗口,更重要的是要为处于其中的使用者服务.试图通过分析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道路绿地景观营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针对使用者的心理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绿地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旭  唐永琼  陈烈 《规划师》2008,24(7):96-101
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这三项绿地指标上。以省为单位,依据这三项绿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城市绿化先进区、达标区、未达标区和缺乏区四类。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水平自东向西呈阶梯状由高到低变化,主要是受地形地貌、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发展理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刚  陈鸥  殷毅 《规划师》2005,21(8):71-73
对广州市东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是对城市“东进”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按照广州市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思路的要求,广州市东部地区的城市空间应构建“三心三带”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8.
黄健文  徐莹 《华中建筑》2010,28(9):66-69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中心区自然湿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利用的研究,提出以自然湿地的人工化体系为线索,以池塘群体运作原理、改造原则、改造措施及改造细节为内容的规划设计方法,以此探索城市开发中公共空间与环境特色整合的实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识别特大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内容体系上的不足,并结合广州绿地规划编制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创立了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编制框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将绿道规划纳入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系统分层管控体系等,进一步完善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