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岳阳林纸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当前岳阳林纸建成了以ERP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层、以MES(生产执行系统)为核心的生产执行层、以DCS、Qcs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设备控制层的三层信息化架构。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从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两化融合推进暨中小企业服务"经验交流会上获悉,阳和工业新区作为柳州市"两化融合"的示范区一期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年时间就为园区5家企业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培训"两化融合"管理技术人才超过300人次,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节约生产场地面积971平方米。会议提出,阳和两化融合服务的模式和成果要进行总结提升,形成"阳和两化融合推进暨中小企业服务"的服务模式在全柳州推广。  相似文献   

3.
要提制造业的信息化,就不得不提"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具体而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但是,什么是融合?如何融合?国家相关部委尚未出台具体细则,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对"两化融合"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国际汽车工业的通行标准,一款汽车从设计冻结到量产车下线的周期在12至16个月。而上汽通用五菱通过"两化融合",已经把这个周期改写为8至12个月。日前召开的广西推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提出,形成"柳州经验"的试验区工作模式将在全区推广。《广西推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实施"611"专项行动,6即两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全产业链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工业园区"两化融合"推  相似文献   

5.
工业物联网作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机器换人"重大发展战略的主要切入点,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针对无缝针织行业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通过采用SOA和Web Service软件架构设计、智能工序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开发、机联网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数据深度融合,实现了一种覆盖无缝针织企业生产制造全流程的工业物联网系统。企业实地应用表明,该系统对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新态势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全社会都努力以颠覆式创新攫取竞争优势的时代,企业的两化融合如何去做,如何去管理,是极具挑战性和现实性的课题。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社会中对企业管理的新要求,初步建立了战略一致性分析、应用管理分析、资源管理分析等5个分析模型,以帮助企业查找发现两化融合建设和管理中的弱项,并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提升方案。本文同时初步建立了面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型能力”分析标准路径,并结合炼油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息化》2013,(17):69-69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石化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行业两化融合工作成效显著。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两化融合"是企业应对现实挑战、实现转型升级并且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战略选择,但制造企业的"两化融合"道路大都并不平坦.许多制造企业投资信息技术(IT)花费巨大,但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一直并不显著,加强 IT 治理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和迫切需求.如何识别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以及如何通过 IT 治理机制来培育和提升新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两化融合"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同时,这也是企业 IT 治理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邢帆 《中国信息化》2013,(20):34-35
今年8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宣布选取一批总部型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培育,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又集团”)名列其中。按照要求,示范企业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两化深度融合为途径,  相似文献   

10.
要提制造业的信息化,就不得不提“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具体而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但是,什么是融合?如何融合?国家相关部委尚未出台具体细则,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对“两化融合”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多种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该文给出了石化行业信息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充分考虑了现有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石化行业的核心需求,和国内石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是一种以平台为基础,以三层结构为核心,以知识链实现更高层次系统集成的新的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2.
基于 Web 的机械零部件 CAx 在线集成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困境,提出了针对零部件的CAx系统在线集成新思路,并借鉴"特征建模"和"面向对象"思想开发了基于Web的系统原型。首先,对特征模型信息集成及其XML数据表达进行了阐述,采用树状结构组织零部件数据,通过VRML进行零部件的在线显示及动态交互。最后,开发了系统雏型,通过实际试用发现该系统功能丰富、集成性好,能基本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激光陀螺捷联系统的硬件平台集成度并减小其功耗,满足微小型导航系统的要求,在基于Xilinx的Virtex-4 FPGA芯片上,通过SoPC方法设计新一代硬件平台。该硬件平台使用FPGA内嵌的PowerPC405硬核处理器作为功能控制与运算中心,并在FPGA逻辑中设计功能全面的IP核来实现数据采集、数字滤波、串口通信和部分导航解算。从而在保证较高的运算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SOA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供应链中因各类差异性问题导致的异构系统集成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设计了由业务流程开发平台、业务执行平台和IT资源集成层组成的三层平台体系架构,给出了管理平台中最为核心的业务执行引擎和企业服务总线体系及工作原理.将管理平台应用于以摩托车整车装配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集成管理中,有效降低了供应链中各异构系统之间业务整合与数据整合难度,表明了该平台的有效性与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软件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架构,叙述了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的3种关键技术(校园信息门户、校园PKI/CA和数据集成)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和创新性。实践证明基于上述软件架构和关键技术构建的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运行安全、可靠、用户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文以《PLC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福建电力“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福建电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电网“SG186”工程的部署,首先分析了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需求,并对平台的技术方案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系统集成、功能实现及安全性访问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一体化平台的构建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应用》课程是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开发方向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选取实际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文是关于《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latform consists of three layers: the management service layer administers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whole platform; the integration service layer provides the core integration functions and the user service layer satisfies the enterprise integration demands. For the purpose of accommod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ld making companies, an event-driven enterprise service bus working as the heart of the platform is realized. A prototype system combining Web services,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  相似文献   

20.
并行工程是产品传统开发方式的一种变革,核心就是实现产品信息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集成和共享。文章在分析特征转换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组件化程序设计技术,建立一个适合并行工程工作模式的产品多视域特征模型转换平台系统,通过建立的中间基本特征模型库可以实现产品信息在多视域间的共享和转换。对由设计域到加工域的转换知识的表示和建立进行研究,实现设计特征模型到加工特征模型的转换。建立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编程语言无关性和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