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更新与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滨水区的更新设计.规划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生态和谐"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区.  相似文献   

2.
街道是城市最能体现市民为本的公共空间,也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海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在发展历程中较早遇到了街道空间活力缺失的问题,并较早地开始了规划实践探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发布,预示着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历程及现实诉求的研判,结合地域复杂的实际情况,上海已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多元设计的方法创新以及推动实践的应用创新一系列成果体系,同时也激发起一场全国性的街道规划理念、方法、技术、机制的复兴创新行动,为未来规划行业的创新变革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城市设计运行成为公共干预、协调建设活动中各种利益的工具;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城市设计从静态蓝图变为动态的运行过程。城市设计实施评价正是这一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的实施评价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城市设计运行中面临的机制性问题,并以建立城市设计利益协调机制、部门协作机制和加强管理技术手段支撑作为结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人们日常活动息息相关,本应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地方,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水平很低,难以应对减量提质的新时期城市发展诉求。本文试图引入城市治理理念,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协作的治理模式来充分表达和协调人们的多元诉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以"掌舵人"的身份,依托精细化、智能化的手段,注入多元文化要素,调和市场和社会力量,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内涵,为城市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王英  刘健  邵磊  唐燕 《世界建筑》2022,(2):24-33
滨水空间因承载城市生态环境、蕴育城市发展活力,联结城市公共生活,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特性与价值,提出综合治理在保障生态安全、培育城市活力、服务公共生活的目标及空间要素.结合北京清河海淀段滨水空间的现状与综合整治需求,以在地目标、整体协同和实施行动为导向,提出综合整治要素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是满足市民日常交流、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的思路、框架、策略与实施进行阐述。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在城市减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增绿色、增内涵、增活力、增幸福”为指导思想,制定“连通城市绿廊,建网络;改善街道空间,提品质;增补改造公园,补短板;激活文化空间,增内涵”的提升策略。在空间上,统筹安排城市绿廊、街道、公园和广场,建立功能完善、服务均衡、联系紧密的城市公共空间网络,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实施中,对应海淀区与辖区街镇两级实施主体,筹划重点项目,对接街镇工作,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提升策略进一步向可实施、可落实的行动路径与实施项目进行转化,强化规划对于实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街头艺术是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行为,对提升空间活力、增加人的交往与塑造场所精神都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价值。在中国大部分城市中,街头艺术通常被等同于"乞讨""诈骗"及"秩序破坏者"。这不仅桎梏了街头艺术的发展,也成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城市文化生活丰富以及艺术氛围营造的阻滞。台北市通过政府管理、制度设计、多主体组织以及民众参与性培育等多种手段,有效降低街头艺术带来的外部负效应,并使其成为提升城市空间活力、打造"艺术城市"名片的关键一招。多维度剖析台北市街头艺术管理的经验,提出集中与分散互补的空间布局模式、刚性与弹性结合的行为约束机制、组织与自组织的多主体介入管理以及积极舆论引导与严格执法保障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再生和塑造提供参考,为街头艺人的管理与街头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规划难以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实施机制和政策缺失造成的。规划表现出难以应对各种城市问题的尴尬局面,在政府管治机构、社会管理政策、市场实施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公共参与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方面应做出相应调整,进行创新性探索。本文借鉴国内外规划实施机制的先进经验,以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为研究领域,以实施机制和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以目标为导向,根据"目标—手段"链式方法将规划总体目标逐步化解成一系列行动目标,将宏观抽象理论变成具体行动指导,建构实施保障机制框架。从政府管治机构、社会管理政策、市场实施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公共参与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六方面,创新性探索了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为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的实施探索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文结合城市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围绕城市公共空间特性,初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创造,并提出了当前城市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21,(4)
正当代存量优化发展的中国城市空间,必须面对紧凑发展、高效率空间、高密度环境和随之而来的社会性议题。公共空间作为城市节点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传统规划中的工具性介质,还是社会进程中的行动性理论着力点。在当前城市发展阶段,微更新社区营造对基层社会空间的维护与激发、城市设计导则对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与控制、城市开发中的矛盾与协调、立体化商业的效能等复杂的状况,都使得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营造有"进化"之需,因此原有公共空间研究议题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李汉飞 《规划师》2016,(4):68-72
老城历史文化保护与存量土地改造更新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以往适用于增量发展空间的常规城市设计手法已很难满足当前需要。文章以《佛山城市中轴线老城区段城市设计及提升策划》为例,从老城保护与更新的视角探索了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提出了"共生共荣"的设计理念、"追根溯源"的文化考量、"递进互补"的规划层次和"突出主题"的行动策划,以期为同类型的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上创新创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大都市内城复兴已经联系在了一起,出现"创新街区"现象,即在城市化生活环境中的街区中集聚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对坎布里奇肯戴尔广场创新街区的深入研究发现,全力塑造公共空间是促进街区人员年轻化和经济多元化进而激发城市街区创新活力的本源。  相似文献   

14.
上海当前的城市更新日趋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共要素的增加,同时强化其作为城市更新项目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重点评估内容、实施落实重心。以纳入上海城市更新试点的杨浦区长白社区228街坊"两万户("后简称"228街坊两万户")项目为例,聚焦"优化城市功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历史风貌、完善慢行系统、完善公共空间"5个公共要素实践的落实,分析其间的实施策略、运作机制,从而推进着眼于公共要素的城市更新机制的思考,希望能够为上海未来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各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位提升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增量新建还是旧城更新,政府和市民都对城市空间品质提出了新要求、高要求。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不仅需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水平建设,还需要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高水平植入。本文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为指向,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为切入口,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重点就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时代责任和实施的创新路径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南京东路世纪广场设计项目旨在营建具有吸引力和生机的城市市民文化空间,为市民及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为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富有活力的场所。通过对该建成项目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以及特色塑造等创新点的回顾,对城市公共空间市民性作一次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霞  汪德操  崔志亮 《山西建筑》2009,35(11):28-29
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陵县东方广场公园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手法,从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住建部对广州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的要求,以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以构建活力全球城市和达成有用的城市设计为目标,突出底线思维、共建共享的工作路径。采用多源大数据方法分析市域城市空间形态、风环境和人的活动分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层次构建特大城市形态系统管控模型。将重点地区、公共空间体系、山水廊道、滨水长廊和品质化行动5个方面作为落实空间形态和提升城市品质的主体管控内容,通过规章立法和纳入管理平台两个途径来实现城市设计的管理对接。强调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使城市设计工作在全市逐步形成一种氛围和行动系列,传递"城市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达成对未来城市生活环境标准和要求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6,(1)
如何在网络化、高速化的当代城市建构以人为核心、具有活力的现代公共生活空间是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首先深入解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以及城市活力营造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各维度,归纳并阐述了城市综合体、步行区、城市中庭、新与旧的结合、激发活动与事件的广场、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城市中介空间、全时性城市等八种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具体策略。同时根据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研究的现状,特别提出了应该重点关注活力的异质性、地方性、可塑性、全程性四个特性。由此形成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从概念到具体策略到当前关注点的若干独立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冯浩  戴慎志  宋彦 《城市规划》2018,(4):100-106
美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有着完善的顶层设计,强调部门协作、注重规划过程,具备系统的规划工具,在内容上将防灾目标与行动高度契合,并建立动态持续的规划循环。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建设并未成熟,主要有引导机制不健全、规划技术不完善、操作模式不规范等问题;参考美国的经验,需要在法律法规、组织机构、规范标准、规划技术、部门协作、公共参与等领域进行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