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4诊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采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隙高度、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良MacNab评分、植骨融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可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治疗,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54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处均骨性愈合,复位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32例,良1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总结分析伤椎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伤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短钉或万向钉,椎弓根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25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结论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既可有效的使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又可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减少术后后凸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1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3~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滑脱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35例椎间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无断钉、断棒。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椎弓根钉抗拔出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扩张通道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腰椎滑脱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扩张通道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12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俯卧位,棘突旁作1~2 cm小切口,经微创扩张通道于椎间隙植入融合器植骨融合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拉椎体复位。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1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滑脱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节段稳定,腰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创扩张通道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防止了棘突旁肌肉和韧带的剥离,完全恢复腰椎序列,复位良好,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6例,41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9例经伤椎椎弓根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器械(Dick除外)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和9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或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2 8例 ,其中 10例为峡部裂性 ,18例为退行性。 度滑脱 18个节段 , 度滑脱 10个节段 ;男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 1~ 5 7岁 ,平均 4 5 .6岁 ,椎间植骨块均为自体髂骨。根据手术前后的 X线平片和 JOA评分 ,判定后路腰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 12~ 4 0个月 ,平均 2 5 .8个月 ,经 X线检查 ,2 8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6 .5 % ,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改善率为 91.2 %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 4 .2 mm恢复至 11.6 mm。结论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 ,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其中10例为峡部裂性,18例为退行性。Ⅰ度滑脱18个节段,Ⅱ度滑脱10个节段;男6例,女22例;年龄41-57岁,平均45.6岁,椎间植骨块均为自体髂骨。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判定后路腰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12-40个月,平均25.8个月,经X线检查,28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6.5%,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改善率为91.2%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4.2mm恢复至11.6mm。结论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9.
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节段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单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骨折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直接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直接复位联合应用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平均随访18.3个月,伤椎椎体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牢靠、无折断、松动,cage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直接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可实现三柱在三维上的同时复位,恢复伤椎高度,也可使伤椎与邻近椎体融合,增强下腰椎的稳定性,维持下腰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滑脱椎"漂浮椎板"修整后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滑脱椎"漂浮椎板"修整后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1例,评价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28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按侯树勋等评定标准:优16例,良3例,可2例。结论运用滑脱椎"漂浮椎板"修整后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满意、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72例退行性腰椎侧凸,A组35例选择L4、5节段融合,B组37例选择L5S1节段融合。比较2组多节段固定比例、多椎板间隙减压比例,术后1周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JOA评分,以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A组随访(14.1±1.2)个月,B组随访(12.8±0.2)个月。A组单椎板间隙减压比例低于B组,且多椎板间隙减压比例高于B组,多节段固定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1周矢状面Cobb角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周冠状面Cobb角、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时,固定、减压节段越多,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2011年6月经多裂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63例此类患者,均为单节段固定,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评分(JOA)评价疗效,应用Schult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56例获得随访14~32个月,平均25.1个月。患者术前VAS评分(6.70±0.71)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1.61±0.59)分(P<0.01);ODI分值由术前(29.39±3.92)降至末次随访(3.54±2.21)(P<0.01);JOA评分由术前(8.04±1.2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22.70±2.28)分(P<0.01);疗效评价优良者占83.9%,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92.8%。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费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IF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观察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术后2周、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91例(97.85%)植骨融合。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OLIF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加前路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治疗55例腰椎结核患者。记录围手术期指标,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术中出血量360~695 ml,手术时间251~394 min,住院时间8~13 d。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疼痛VAS评分、ODI、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 0. 01); 54例椎间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结论 后路经皮内固定加前路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创伤小、康复快,能彻底清除病灶,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固定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下半部,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28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b's角恢复较佳。结论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的,可使脊柱骨折复位良好,能增加术后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联合cage椎间自体颗粒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置入钛钉联合椎间隙置入1枚cage融合器自体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42例的情况。结果42例获得3.4个月(平均3.5个月)的随访。术后1、6、12周的JOA、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疼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钉联合cage自体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3-09诊治的5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28例(MI-TLIF组),采用传统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31例(P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1年ODI指数、JOA评分及改良Macnab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13(12~14)个月随访。与PLIF组相比,MI-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改善率(χ~2=1.140,P=0.293)及Macnab优良率(χ~2=1.020,P=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单节段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既安全有效又可达到微创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体间融合;Ⅱ组21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对两组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5~3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骨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下腰痛缓解的VAS评分、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的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