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3620万亩,玉米秸秆产量约1810万吨。玉米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根据国内外对秸秆利用的经验来看,有效的措施就是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让秸秆"哪来回哪去",这种处理方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且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经几年的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作业环节:玉米秸秆粉碎还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生物炭配比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真空抽提和稳定同位素光谱技术,进行不同抽提时间下的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析,采用绘制土壤抽提曲线和计算抽提贡献率的方法,探讨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真空抽提下,砂土的最短抽提时间(T_(min))为30 min,壤土为45 min,粘土为60 min。土壤持水性的变化会导致抽提过程中水稳定同位素值、T_(min)和抽提贡献率发生变化,通过分析不同生物炭配比下土壤的T_(min)、水稳定同位素分馏情况以及计算贡献率可得出,生物炭显著影响砂土持水性,且与生物炭添加量呈线性正相关;而对壤土和粘土的持水性有一定影响,但过量或过少则不明显,壤土对生物炭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性质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东娟  齐鸣  刘淙琮 《节水灌溉》2020,(9):30-32,38
为探求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特性影响,在室内将扰动土和玉米秸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CK),其他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干土质量的1.0%、3.0%、5.0%、7.0%。结果表明:相同土壤水吸力下,土壤含水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大而增大,尤其在低、高吸力段范围内;秸秆还田使得土壤中的多余水量、难有效水量增加,但减小了易有效水量;秸秆还田没有改变比水容量随土壤水吸力的变化规律,但使得其比水容量的数值大小降低。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秸秆还田下合理地利用土壤水分、改善灌溉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进行了农作物秸秆深耕全量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对比试验,并加大了示范和推广力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实施地点与规模建立3个示范点,分别为:庄行镇丰硕粮食合作社450亩、柘林镇王家圩村300亩、柘林镇胡桥村300亩。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深耕全量还田机械化技术面积16.9万亩,其中二麦(含油菜)秸秆深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并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推广,从而为优化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犁耕深翻秸秆还田的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和作业要求,总结了宝应县推广应用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减轻农民的负担,我国目前极力推广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这是一项可以培肥土壤的增产措施,除了能够实现增产的目标,还能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已经被大范围地投入使用。文章结合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要点,分析了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推广策略,以便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全量秸秆还田必将持续深入的进行。在各地展开的全量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过程中,很多从事推广的技术人员对全量秸秆还田心中无底。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不是普通灭茬,就是反旋灭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导致灭茬效果不理想,造成推广被动。本人在长期的推广工作中,深感要把全量秸秆还田工作做好,必须把握好全量秸秆还田技术的关键要领,否则,无法进行全量秸秆还田工作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影响及在不同土壤中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土壤持水效果进行比较,按保水剂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设计0.10%、0.30%、0.50%、1.00%、以及对照(土壤不加保水剂)5个处理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可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土壤保水率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大,3种土壤施用比例为0.10%~1.00%的保水剂,经过7h恒温蒸发后土壤平均保水率较对照提高103%~187%。但是,当保水剂达到一定用量后,保水率增幅效果不显著。综合3种土壤平均保水率,保水剂比例为0.10%时,恒温蒸发7h后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比例增大至0.30%时,虽然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但与比例为0.10%时相比无显著差异,当比例逐渐增大至0.50%和1.00%时,与比例为0.30%时相比,相互间也无显著差异。保水剂对提高不同土壤持水性方面的功效存在差异,且差异的大小与水分蒸发时间及保水剂用量有关。土壤水分蒸发初期(1~2h),不同保水剂用量,3种土壤的保水率无明显差异;土壤水分蒸发后期(2h后),保水剂对提高不同土壤持水效果的差异逐渐显现,总体上在黏粒含量较低的壤沙土中的应用效果要好于黏粒含量较高的沙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施用比例为0.10%~1.00%,经过7h恒温蒸发后保水率较对照提高分别为:壤沙土293.08%~591.29%,沙黏壤土181.85%~249.78%,壤土29.53%~73.03%。针对本试验所测试的壤沙土、沙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保水剂更适宜在黏粒含量较低的壤沙土中使用,用量以保水剂占土壤质量百分比为0.10%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秸秆与沼肥同步翻埋还田的腐解效果,在室温条件下,秸秆中混施沼肥,采用网袋法模拟翻埋还田,在105 d的试验周期内,探讨在土壤中配施生物炭对秸秆与沼肥同步翻埋还田腐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土壤中配施生物炭能显著提高秸秆各指标的降解速度,且不同土壤之间玉米秸秆的降解率表现为砂土组大于壤土组,添加生物炭组大于未添加生物炭组,试验结束时,壤土组、壤土+生物炭组、砂土组、砂土+生物炭组的降解率分别为69.96%、74.63%、78.19%和79.14%;腐解前49 d为秸秆各组分的快速腐解期,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秸秆的降解率与纤维素降解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添加生物炭对木质素的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木质素的降解与有机碳的降解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综合肥力与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按照生物炭施加量,2015年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 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0~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对6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影响不显著;连续4年,饱和含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2015年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2016—2018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株高和叶面积,同期相对较优处理分别为C75、C50、C50、C25;连续4年,大豆冠层覆盖度与施炭量呈抛物线变化(R~2均在0. 89以上,P 0. 01),连续施加2年的C50处理各生育期提高量最大,与C0相比提高了81. 4%、36. 7%、31. 5%和39. 6%;连续4年,土壤pH值和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对较优处理为C50、C50、C25、C2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模型计算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R~2=0. 861 5,P=0. 001 2,RMSE为0. 75),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最高的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2年施加50 t/hm~2的生物炭。  相似文献   

12.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作用效果,于2015年在东北黑土区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上的径流小区内,开展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50、75、100 t/hm~2)对土壤结构、持水性能、径流泥沙控制等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有效改善黑土区土壤结构,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随之减小,而土壤孔隙度则会明显提高;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储水能力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降雨径流及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75 t/hm~2处理具有最好的径流泥沙控制效果,其中径流控制效果好于泥沙控制;施加生物炭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并可以改善养分的空间分布,4种生物炭用量处理的养分含量不仅在数量上高于对照处理,而且在均匀程度上有较大的改善,减缓了坡度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坡上与坡下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为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抑制了水稻大田分蘖前期生长,分蘖中期发苗速度加快,后期生长稳健,可促使水稻有效穗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秸秆全量还田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全量秸秆还田下影响油菜机播实施的主要因素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禁烧工作持续深入的进行,全量秸秆还田对各地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后续生长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研究的方向,其中对油菜生产的影响尤为巨大。因为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但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受油菜籽粒小、播量少、浅播、油菜籽粒成熟度不均匀、籽粒易脱落、机播机收受制于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虽然经过多年推广,效果却不理想。而刚刚起步的进程又添全量秸秆还田这一复杂因素,给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带来巨大的挑战,如果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泰兴市秋季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情况的分析与思考,提出适应该地区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各类秸秆还田机具也应运而生。下面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介绍秸秆全量还田机械经济可行性评价和选型的基本方法。1定性分析——比较可供机型的主要性能指标1.1农艺作业要求秸秆全量还田机械的选型首先应根据秸秆品种及农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进行选择。如农场的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是以三铧犁深耕后旋田作业,而农村大多采用灭茬机械或旋耕机直接深耕播种作业,所以应根据当地农艺作业要求首先选定秸  相似文献   

18.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沛县是农业大县,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年产秸秆约80万t,并且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秸秆总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在秸秆工业化利用滞后的情况下,消化秸秆的主渠道还是靠秸秆机械化还田,其理由有三:一是只有秸秆直接还田,才能大量利用秸秆,避免秸秆焚烧和  相似文献   

19.
麦秸秆禁烧和机械化全量还田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市邗江区现有三麦种植面积14.87khm^2,水稻种植面积22.33khm^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92台,其中2008年上半年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41台,新购大中型拖拉机56台;拥有埋茬耕整机365俞,其中上半年新增埋茬耕整机155台。2008年该区公道镇和瓜洲镇分别被江苏省农机局列为秸秆全量还田示范镇,夏季实施面积共计3.27khm^2。在此基础上,根据扬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08年夏季,该区城郊部的7个镇(街办)58个村,三麦种植面积4.78khmz被列为禁烧区,实行了全面禁烧和秸秆全量还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施加生物炭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及产量等的影响,寻求华北地区合理的水炭用量,为作物增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实验,设置一水I1 (67.5 mm)、二水I2 (121.5 mm) 2个灌溉水平,不施生物炭B0、低炭B1 (20 t/hm2)、高炭B2 (40 t/hm2) 3个施炭水平,共6个处理,研究灌溉和生物炭对土壤含水率、夏玉米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特性、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明显增加表层土壤含水率,减少水分向深层土壤的迁移渗漏;低炭显著增大苗期夏玉米叶片的SPAD,减弱成熟期叶片的衰老程度,但高炭会使促进作用减弱;生物炭显著提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且以高炭最佳,增加灌水量有利于减小Ci,促进CO2参与光合作用从而增大Pn,但高炭下高灌的优势不再明显;生物炭和灌水均显著提高夏玉米的干物质累积量及收获指数,且均以I2B1处理最大,低炭对转移量提升幅度最大,但高炭下转移率最优;灌溉和生物炭对产量存在交互影响,不同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