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云 《工企医刊》2013,26(4):304-305
目的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236名婴幼儿行股静脉采血抽取血标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名,观察组使用7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股静脉血,对照组用注射器直接采股静脉血,观察两组一次性成功率和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7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婴幼儿股静脉血优于用注射器直接采股静脉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静脉采血方法,减少标本的溶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2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别采用真空采血针和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的标本合格率(97.43%)优于对照组(8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P<0.05)。结论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可以减少标本溶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过改良的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法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系统静脉采血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将408例住院病人常规晨间静脉采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血液标本合格率及操作过程中血液污染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标本质量(指无凝血、溶血、血量不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过程中血液污染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可以根据个人工作习惯选择改良的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法或者一次性真空采血系统静脉采血法,前者需加强技术操作规范,后者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操作过程中血液污染率低,生物安全度高,提倡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留置针行静脉采血时对样本溶血发生率的影响,为采血方式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接受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385例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3例,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192例,采用直型静脉留置针采血。观察并比较2组采集血样的溶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1次性成功率(97.93%)和患者舒适度(79.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19%和70.83%,P0.05)。但在溶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所采集样本的溶血总发生率(8.29%)和轻度溶血发生率(6.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0%和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Y型留置针操作成功率较高,患者体验较为舒适,但其溶血发生率方面略高于直型留置针,临床上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留置针采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采血针接直空采血管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400例忠者随机分戍2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实验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穿刺采血,比较2组彩血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50%,标本合格率99.50%,平均采血时间22s,均优于对照组指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穿刺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采样合格率高,用时少,并且操作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孙静 《时尚育儿》2016,(3):78-78
目的:分析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在采集血气标本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与采用传统动脉采血针(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比较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采血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的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误入静脉、凝血发生率低于传统动脉采血针,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1毫升针尖接BD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标本的成功率和采血质量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临床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比较真空静脉采血和注射器采血在学生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在东莞市凤岗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学生886例,根据学生所在班级进行分组,1~9班为对照组,10~18班为观察组,每组443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采血,观察组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溶血率和凝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生健康体检中应用真空静脉采血的效果优于注射器采血,有助于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降低溶血和凝血率,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郑发娇 《现代保健》2010,(10):178-178
在临床中,对婴幼儿采集静脉血标本时常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但由于婴幼儿不配合、不易固定或操作者抽吸时压力不均匀,经常出现溶血或因采集的血标本量不足而需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2~12月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股静脉穿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采血在群体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健康采血检查的720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肘部静脉采血,实验组采用手背静脉采血,对比两组人员的采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采血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标本合格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秋冬季节或大批量健康体检时,采用手背静脉采血,能有效缩短采血时间,从而使患者满意度及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BG动脉血气针与注射器在动脉血标本采集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9年2月~2019年6月本院62例患者同时行ABG动脉血气针抽取动脉血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穿刺抽血方法进行比较,并依据抽血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9%(57/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6%(50/62),中度以上疼痛占比6.5%(4/62)显著低于对照组22.6%(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G动脉血气针与注射器在动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疼痛轻、采集标本满意,患者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动脉血采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在小儿外科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患儿6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静脉采血与留置针静脉输液分开操作;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了急诊患儿采血、输液两项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了总操作时间,同时家长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避免了对急诊患儿的反复穿刺,减轻了患儿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增进了护患关系,为急诊诊断和治疗的快速、有效、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中心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进行(观察组),外周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真空静脉采血器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化验结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达98%,显著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化验结果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标本行血培养证实样本中无菌生长;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与检验数据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因病情治疗需要采集动脉血样标本的新生儿210例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研究,采用短头皮针连接无菌玻璃行桡动脉采血,其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动脉血中是否混有空气,凝血发生几率均比短头皮针连接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少。结论本研究方法得众多新生儿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伟霞 《现代保健》2014,(15):108-110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釆血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抽血成功率提供资料支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头皮针采血,观察组选取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选取头皮静脉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采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3.6±1.6)min和(3.4±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皮静脉相比,股静脉相对较粗,固定性较好,血液充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提供基础条件,并发症少,患儿家长容易接受。同时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加压包扎按压法减轻小儿静脉穿刺部位拔针后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拔针后,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干预组则采用加压包扎按压法,比较两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干预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3.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静脉穿刺拔针后,采用加压包扎按压法能有效减轻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皮下淤血,保护小儿血管,提高再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随机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学干预对儿科静脉输液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4月收住的患儿3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时给予心理学干预。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观察组为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83.43%,观察组9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干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露露 《现代养生》2023,(20):1591-1593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干预对缓解门诊儿童静脉采血恐惧心理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门诊接收的100例儿童静脉采血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组间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干预,观察组在普通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哭闹率、采血配合率、采血时的疼痛评估分数及采血前后的焦虑评估分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哭闹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采血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采血时的疼痛评估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采血前,两组患儿焦虑评估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两组患儿焦虑评估分数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干预有助于缓解门诊儿童静脉采血恐惧心理,同时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与采血配合率,减轻疼痛,减少患儿哭闹。  相似文献   

19.
赵艳玲  王屹  吕璐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6-2877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最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吕晖  潘晓月  毛薇 《中国校医》2013,27(9):673-674
目的探讨最佳的股静脉穿刺手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新生儿分成2组,分别采用直刺和斜刺法,观察和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局部血肿、标本凝血、溶血情况。结果2组比较,斜刺组明显优于直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中斜刺成功率较高,并且局部损伤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