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传奎  王心祥  赵静 《安徽医学》2006,27(3):199-201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对1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应用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另有135例病人应用丹参联合脉络宁治疗,用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结果评价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治疗效果。结果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并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好转,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显著,尤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降纤治疗。方法:检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降纤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老老年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降纤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出血等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0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  1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 ,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 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多发于中老年人,作者自1995年~2001年采用倍量补阳还五汤煎剂,治疗6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7.
脑心通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脑心通治疗组27例和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20例,前者给予脑心通胶囊4粒,每日3次,后者给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两组疗程皆为30d。治疗后观察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导致供血区的神经功能障碍.正确的心理护理,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通过对 15例清醒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观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在1~5年内发生脑梗塞,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此早期分析TIA患者脑部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TCD仪对50例80例TIA患者的脑血流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倾倒发作、肢麻无力、构音障碍、一过性黑日蒙以及短暂性肢瘫等,为临床常见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艳 《当代医学》2021,27(30):83-85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n=50)和观察组(给予丁苯酞+奥扎格雷钠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香丹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建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54-265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一过性脑缺血”,多发于50岁~70岁的中老年人,男多于女,起病突然,历时短暂,短暂性脑缺血虽然症状轻,但都是中风的先兆或危险信号。阳泉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中心从1999年2005年,用盐酸培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配香丹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0例,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和TIA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1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TIA组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和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80例纳入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增加血塞通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77.5%高,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高青  吕心明  李伟 《海南医学》2003,14(3):50-5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 2 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 3 6小时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发病因素可能与其血液流变学异常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对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用舒血宁(15~20)mL静点,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3年内复发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发作期患者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期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3年内或更长时间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结论:舒血宁能调节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降低红细胞压积、血液黏稠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脂。治疗发作期TIA,防止TIA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导致的相应区域一过性局灶性脑.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当的症状和体征。我院对2034年10月-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24 h内可完全恢复,其发病机制与血液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有关.目前治疗TIA的药物很多,但疗效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20.
汪小燕 《河北医学》1998,4(4):26-27
为探讨天保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对84例患者采用天保宁治疗(8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半年)。结果示: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血液流变学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指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沉降率、血沉K方程显著升高(P<0.01)。对心率、血压、血糖、血脂与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提示天保宁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可靠、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