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尾粗叶木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反相(RP-18)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3C-NMR,1H-NMR,DEPT,EI-MS)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isoscopletinⅠ),异东莨菪素6-O-β-D-葡萄糖苷(isoscopletin-6-O-β-D-glucopyranosideⅡ),mudanoside-A的β构型体(Ⅲ),车叶草苷(asperulosideⅣ),(-)-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粗叶木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白芷镇痛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芷镇痛的有效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等方法对白芷镇痛的有效部位进行了分离;测定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芷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成分,分别为异欧前胡素(Ⅰ)、欧前胡素(Ⅱ)、东莨菪内酯(Ⅲ)、白当归素(Ⅳ)、白当归脑(Ⅴ)、茴芹内酯(Ⅵ)、蛇床子素(Ⅶ)、8-甲氧基补骨脂素(Ⅷ)、ethanethioamick(Ⅸ)、β-谷甾醇(Ⅹ)、水合氧化前胡素(Ⅺ)、东莨菪苷(Ⅻ)。结论ethanethioamide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得;茴芹内酯为首次从当归属植物中分得;东莨菪苷、8-甲氧基补骨脂素、β-谷甾醇为首次从杭白芷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红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花忍冬(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东莨菪素(scopoletin,Ⅰ),秦皮乙素(aeculetin,Ⅱ),东莨菪苷(scopolin,Ⅲ),丁香苷(syringin,Ⅳ),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Ⅴ),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Ⅵ),葡萄糖(glucos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沙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产沙戟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Ⅰ),七叶内酯(Ⅱ),东莨菪素(Ⅲ),秦皮素(Ⅳ),鼠李素(Ⅴ),槲皮苷(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Ⅶ),秦皮苷(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Ⅸ),山柰酚-3-O-β-D-芦丁糖苷(Ⅹ),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Ⅺ)和芦丁(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沙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南山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南山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 对南山茶叶体积分数 95% 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并得到了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槲皮素 -3-<>O- β -<>D- 葡萄糖苷( 2 )、 槲皮素 -3-<>O- β-<>D- 半乳 糖苷( 3 )、山柰酚 -3-<>O- β -<>D- 芸香糖苷( 4 )、山柰酚 -3-<>O- β -<>D- 葡萄糖苷( 5 )、东莨菪素( 6 )、茵芋苷( 7 )、 羽扇豆烷醇( 8 )、 β- 谷甾醇( 9 )和胡萝卜苷( 10 )。 结论 化合物 1 ~ 8 均为首次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 ~8 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果飞蛾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果飞蛾藤(Porana sinensi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热回流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东莨菪素(1),东莨菪苷(2),2,5-二甲氧基苯醌(3),伞形花内酯(4),咖啡酸乙酯(5),N-反式-阿魏酰酪胺(6),N-反式-香豆酰酪胺(7),β-谷甾醇(8)和β-胡萝卜苷(9)。结论大果飞蛾藤中主要含有苯丙素类成分,化合物3,4,6 和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西藏产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藏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伞形花内酯(2),对羟基苯乙酮(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雪莲内酯(6),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7),芹菜素(8),neoechinulin A(9),胡萝卜苷(10),东莨菪素苷(11),雪莲内酯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14)和紫丁香苷(15)。结论:化合物5~1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山蜡梅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质谱、核磁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 分别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1),l-洋蜡梅碱(2),小檗碱(3),槲皮素(4),山柰酚(5),对羟基苯甲酸(6),香草酸(7),异东莨菪素(8)。结论 化合物2~3,6~8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虎尾轮( Uraria crinita )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 Sephadex LH - 20 和 ODS 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14 个化合物,分别为 β - 谷甾醇( β -sitosterol , 1 ),硬脂酸( octadecanoic acid , 2 ), 软 脂 酸( palmitic acid , 3 ), β - 胡萝卜苷( β -daucosterol , 4 ), (24 R)-5α- 豆甾 -7 , 22 ( E ) - 二烯 -3α- 醇[ (24 R)-stigmast-7 , 22 ( E ) -dien-3α-ol , 5 ], 2-( 乙酰胺基 )- 苯甲酸甲酯[ 2-(acetylamino)benzoic acid , methyl ester , 6 ],白桦脂醇( betulin , 7 ),间羟基苯甲酸 (m-hydroxybenzoic acid , 8) , 5 , 7- 二羟基 -2'- 甲氧基 -3' , 4'- 亚甲基二氧异黄酮( 5,7-dihydroxy-2 ' -methoxy-3 ' , 4 ' -methylenedioxyisoflavanone , 9 ),蔗糖 (sucrose , 10 ),槐二醇( sophoradiol , 11 ),染料木素 (genistein , 12 ),染料木苷 (genistin , 13 )和水飞蓟宾 (silybin , 14 )。 结论 化合物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3 , 14 为首次从 虎尾轮根 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 tubiform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斑唇马先蒿的乙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正三十九烷醇(3)、β-谷甾醇(4)、己二烯二酸(5)、肉桂酸(6)、对甲酰基肉桂酸(7)、β-胡萝卜苷(8)、芹菜素(9)、刺槐素(10)、木犀草素(11)、金圣草黄素(12)、苜蓿素(13)、东莨菪素(14)、1-羟基呫吨酮(15)、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6)、荭草苷(17)、槲皮素- 4′-O-D-半乳糖(1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9)、毛蕊花苷(20)。结论 化合物181014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海南狗牙花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 ,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异落叶松脂醇 9-O-β-D-葡萄糖苷、环阿廷醇、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谷甾醇、胡萝卜苷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莲须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 个化合物,分别为1-癸醇(Ⅰ)、二十四烷酸(Ⅱ)、棕榈酸(Ⅲ)、环阿尔廷醇(Ⅳ)、环阿尔屯烷-23-烯-3β, 25-二醇(Ⅴ)、金色酰胺醇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棕榈酸-α, α′-甘油二酯(Ⅸ)、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Ⅹ)、对苯二酚(Ⅺ)、对羟基苯甲酸(Ⅻ)、丁二酸()、山柰酚( )、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ⅩⅤ)、异鼠李素(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 Ⅳ~ Ⅵ、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Ⅶ、Ⅷ为首次从莲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荨麻属植物大蝎子草的化学成分及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TLC鉴别大蝎子草中东莨菪内酯,采用HPLC测定东莨菪内酯含量,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采用 RP-HPLC,岛津-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 ,乙腈(A)-0.2%磷酸(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 0~5 min,A-B(25∶75)线性变化至A-B(20∶80);5~10 min,线性变化至A-B(15 ∶85);10~18 min,保持A-B (15∶85);18~19 min,A-B(50∶50);19 ~ 25 min,A-B(25∶7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 298 nm,柱温 30 ℃。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东莨菪内酯 (1) ,山柰素(2),β-谷甾醇(3);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东莨菪内酯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022 ~0.352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n=6)为92.93%(RSD 1.86%) 。结论 化合物东莨菪内酯、山柰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建立的质量标准可准确地定性、定量,有效地控制大蝎子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胡秋月  马祖红  杨桥芬  娄水珠  杜刚  杨海英  周敏  董淼 《中草药》2019,50(24):5913-5916
目的 对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de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皱盖假芝子实体醋酸乙酯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皱盖假芝醋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木脂素和2个已知的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酰乙酰酮(1)、(22E,24R)-3β,5α-二氢-麦角甾-7,22-二烯-6-酮(2)、(22E,24R)-麦角甾-6,9,22-三烯-3β,5α,8α-三醇(3)。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成分,命名为假芝木脂素B。  相似文献   

15.
紫花前胡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我国传统中药紫花前胡的化学成分 ,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溶剂提取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紫花前胡茎叶中分得 7个成分 ,鉴定为欧前胡素 ,石防风素 ,哥伦比亚内酯 ,β-谷甾醇 ,东莨菪内酯 ,(+) trans-decursidinol和胡萝卜苷。 结论 :7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岩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冬梅  娄红祥  季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2):1695-1696
 目的对岩青兰地上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间羟基苯甲酸(Ⅳ),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Ⅴ),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Ⅵ),柚皮素(Ⅶ),胡萝卜苷(Ⅷ),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Ⅸ)。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川芎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芎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东莨菪素(3),芹菜素(4),槲皮素(5),大波斯菊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和葡萄糖(8)。结论:1~8均为从川芎的地上部分首次分到,3~8均为从川芎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开发利用骨缘当归资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LH-20色谱及重结晶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得14个化合物,其中11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anomalin(Ⅰ),(+)-3′R,4′R-顺式凯林内酯(Ⅱ),hyuganinD(Ⅲ),蝉翼素(Ⅳ),佛手柑内酯(Ⅴ),补骨脂素(Ⅵ),伞形花内酯(Ⅶ),东莨菪素(Ⅷ),marmesin(Ⅸ),紫花前胡苷(Ⅹ),伞形花内酯-7-芹菜糖葡萄糖苷(Ⅺ);1个色原酮成分3′R-(+)-亥茅酚(Ⅻ)和2个甾醇,β-谷甾醇(ⅩⅢ)和胡萝卜苷(daucosterel,ⅩⅣ)。结论除化合物Ⅳ,ⅩⅣ外,其他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性研究,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1),东莨菪亭(2),对羟基肉桂酸(3),对羟基肉桂酸乙酯(4),咖啡酸乙酯(5),β-谷甾醇(6), 木犀草素(7), 槲皮素(8),七叶亭(9),咖啡酸(10),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11),10-O-对羟基肉桂酰-鸡屎藤次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5,11,12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罗布麻叶中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孔娜娜  方圣涛  刘莺  夏传海 《中草药》2013,44(22):3114-3118
目的 对药用盐生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叶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罗布麻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罗布麻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非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亭(1)、七叶内酯(2)、绿原酸甲酯(3)、绿原酸(4)、蚱蜢酮(5)、苯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6)、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7)、1-β-O-苯甲酰-D-吡喃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醇(9)、异香草酸(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羽扇豆醇(13)、β-香树素(14)和α-亚麻酸(15)。结论 化合物23510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和罗布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