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MAC神经网络控制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CMAC)和PID控制结合起来,替代了直接转矩控制中常用的PI控制环节,并且构建了基于MATLAB的电动机控制仿真模型。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和模型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应用CMAC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要明显优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程汝景  郭雅丽 《流体机械》1995,23(10):39-42
给出了常用的两种转矩控制开关控制输入型式,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对电动装置输出转矩的影响,讨论了转矩控制开关运动输入型式与阀门电动装置相关部位,部件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结构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直接转矩控制(DTC)是一种高性能的控制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C32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实现方案,通过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了对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相对于矢量控制具有转矩快速响应,鲁棒性好,计算简单明了等优点,本文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核心控制思想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技术发展的智能化,集成化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坐标变换获得异步电动机一般电压,电流方程式,研究对比了不同转矩控制约束条件下的转矩特性,揭示了稳态转矩快速建立的条件,为快响应速度控制提供了电机设计及系统设计的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分析了二次转速,转矩调节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建立二次转速,转矩调节数学模型及解耦控制方块图,介绍了转速转矩调节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电动机控制的核心是实现对其电磁转矩的控制,其控制方法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相比矢量控制而言,直接转矩控制省去了磁场定向、矢量变换和电流控制等复杂环节,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直接转矩控制具有良好的转矩控制效果和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直接转矩控制是交流伺服系统中继矢量控制之后的一种新的控制方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拥有非常快速的转矩响应速度,但是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容易导致系统出现转矩脉动。针对传统DTC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式,能够调制出不同方向和不同大小的电压矢量以减小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PMSM)的转矩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转矩控制电路和泵升电压逆变回馈电路两部分构成,详细讨论了这种复合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并阐述了相应的矢量解耦控制策略。最后,给出了实际运行的实验结果数据,可以满足恒定转矩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发展了近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中围绕如何改善低速性能及减小转矩脉动,详细分析比较了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基于转矩预测的直接转矩控制、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基于PI和模糊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等几种常见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章华友 《流体机械》1997,25(9):10-11
根据牙嵌离合器式转矩控制机构控制阀门电动装置输出转矩大小的实测结果,分析了该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淘汰该产品结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和矢量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的区别,同时简要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并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借用MTALB的Simulink搭建直接转矩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时具有良好的转矩响应速度,转速波动小,能够较好地抑制转矩脉动,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分析了二次转速、转矩调节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建立二次转速、转矩调节数学模型及解耦控制方块图,介绍了转速、转矩调节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存在磁链和转矩脉动大、转矩脉动造成的高频噪声等问题,提高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将二阶滑模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旋转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变结构直接转矩控制。用转矩和磁链2个滑模控制器来替代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的2个滞环调节器,其输出实现空间电矢量调制,保证了逆变器开关频率恒定。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相比,该算法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存在传统PID速度环自适应较差和相对较大的转矩脉动等问题,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转矩观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双模糊控制策略。在转速闭环中,以模糊自适应PID代替普通的PID控制,实现了PID参数的自适应整定。在转矩控制环中,在转矩滞环控制器的基础上,将转矩的偏差和转矩偏差的变化率模糊化,模糊控制非零矢量和零矢量的作用时间,消除了容差宽度选择对转矩脉动的影响,使转矩脉动进一步减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普通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引入双模糊控制策略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可进一步地减小电磁转矩脉动和提高转速的自适应调节能力,显著地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矢量的同步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由于采用滞环比较器对磁链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导致磁链、转矩脉动较大和开关频率不固定等问题,对同步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根据同步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定子磁场定向下磁链和转矩双闭环PI控制结构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案,采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克服了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缺点。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两种直接转矩控制方案的仿真模型,并利用基于d SPACE的实验平台对该方案的低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该方案能明显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并且能保持开关频率恒定,能使电机在低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使得电机在低速范围内稳定运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优势正在逐步替代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中所使用的异步牵引电机,控制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善和优化。本文研究永磁同步电机在轨道交通传动系统中的直接转矩控制方式及优化策略,通过仿真试验分析改进后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对直接瞬时转矩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PWM控制方法相结合,进一步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控制方法。对两种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展开分析,重点介绍了转矩差值控制环节,它是依据转子角度位置的不同,将电动机的相绕组电感分为三个区间,并通过编程实现各个区间内电动机的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搭建了四相8/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和改进型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的仿真模型,其中,瞬时反馈转矩是由相电流、转子位置和转矩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查表得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够对转矩脉动起到抑制作用,但相比较而言,改进型直接瞬时转矩控制方法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问题,将直接瞬时转矩控制方法应用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矩控制。基于四相8/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给出了其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利用基本模块建立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仿真模型。为了实现转矩的反馈,构建了转矩、电流和位置之间的二维表T(i,θ)。最后,结合速度PID控制器,对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直接瞬时转矩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瞬时转矩控制能有效地减小转矩脉动,而且能够提升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动、静态工作性能,对开关磁阻电动机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直接转矩控制(DTG)与定子磁场定向控制(SFOC)相结合的电压调节方式,一方面采用定子磁场定向控制,将交流量转化成直流流量以便于调节,另一方面又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调节转矩和磁通的偏差以加快响应,同时使用电压调节法避免了电流的解耦,而转矩和磁通的连续调节方式则克服了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带来的转矩脉动。并通过仿真证明了该调速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