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磊 《河南中医》2009,29(11):1075-107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2例,中医辨证分为7型。观察指标:①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②比较7型之间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结果:①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比较,偏实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较偏虚证组为重(P〈0.05);②在7型中心血瘀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组的患者与偏虚组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较重,病情相对较重,同时在各证型之间以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表明此证型患者的病情重,属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对69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冠脉造影结果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具有血瘀表现。其中血瘀寒凝患者所占冠状动脉病变例数虽少,但血管病变支数发病最多;血瘀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且病变程度也较轻;血瘀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多为重度狭窄。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证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也越重,它们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于忠  王伟 《新中医》2019,51(3):16-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与冠脉CTA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患者中,伴有心肌桥64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31例,中度狭窄31例,重度狭窄4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4例,双支病变32例,三支及以上病变38例。男性患者多为痰瘀互结型,女性患者多为气阴两虚型;心肌桥以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在冠心病患者性别、有无心肌桥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瘀互结型以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为多见,而气阴两虚型则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在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瘀互结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为多见,而气阴两虚型则以单支病变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在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的冠心病患者中,其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CTA表现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胸痹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分为标实证组及本虚证组,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各标实证组、各本虚证组Gensin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病变渐趋复杂,由气入血,由实到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和程度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关析。结果:(1)冠脉狭窄程度:痰浊壅塞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非痰浊血瘀证组(P<0.05);(2)痰浊壅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三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组中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壅塞证组及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及冠心病脾虚痰浊证与冠脉造影所反映的血管病变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81例中,以血瘀证病变支数最多,以寒凝证血管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证及阴虚证冠脉病变程度较轻,但各证候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81例中,脾虚痰浊证(38例)与非脾虚痰浊证(43例)对比,在病变血管分布及血管狭窄程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表现为脾虚痰浊证在右冠及回旋支分布较多,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狭窄有相关性;冠脉血管病变可能与脾虚痰浊的临床表现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钙化、冠脉造影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行胸部CT、中医辨证分型,记录CT结果、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70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钙化58例,钙化率83%,冠脉钙化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大体趋势与冠脉造影病变患者相符:心血瘀阻证多见,痰浊内阻证次之,心气虚弱证最少。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单支病变次之,双支病变最少。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患者冠脉以3支病变为主,心气虚弱证则以单支病变为主。结论:冠脉钙化与冠心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冠脉钙化、冠脉病变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主要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脂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166例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各个证型与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以瘀血痹阻证为主要证型。瘀血痹阻证和痰凝心脉证均以3支病变为主,较心气虚弱证病变支数多,病变程度严重;痰凝心脉证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各证型相近。结论冠脉造影结果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4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检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增高(P0.05)。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证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组及痰浊内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心气虚弱组、心肾阴虚组及心肾阳虚组(P0.05),心血瘀阻组与痰浊内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P0.05)。冠脉完全闭塞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QT、J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娅萍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97-109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观察123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QT、JT离散度,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QT、JT离散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实证组患者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虚证组;冠心病六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JTcd值最大。结论QTd、J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随着QTd、JTd均值的升高,中医证型由本虚向标实发展,说明病情在不断加重;心血瘀阻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缺血最重,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最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病,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92名冠心病(CHD)患者、103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HD-Hp)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一般情况、现病史、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并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Excel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做描述性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对比评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s)来表述,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CHD-Hp组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对比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冠脉病变特点:CHD-Hp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最多见的为多支血管发生病变,CHD组患者最多见的为单支血管发生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Hp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以4级所占比例最多,CHD组患者的狭窄程度则以2、3级所占比例最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特点:CHD-Hp组与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型的联系最为紧密,CHD组患者则是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证型联系最为紧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研究数据分析表明,CHD-Hp组患者中医证型单一者、证型夹杂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CHD组对比,二者均比冠心病组患者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证型夹杂的CHD-Hp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则更加凶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D-Hp组的冠脉病变情况以多支血管病变以及4级狭窄程度最为多见;CHD-Hp组的Gensini评分亦明显高于CHD组患者。2)CHD-Hp组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型的联系最为紧密,CHD组患者则是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联系最为紧密。3)CHD-Hp组中医证型单一者、兼加者冠脉病变程度都较CHD组严重;证型兼并的CHD-Hp组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痰瘀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与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痰瘀痹阻证患者病变支数最多,平均每例2.05支,痰凝心脉病变支数次之,平均每例1.55支,非痰非瘀患者平均每例病变1.21支.病变加重依次为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增加,斑块增多,病变加重。结论:痰瘀病理变化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16.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冠心病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71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χ2检验。结果:4711例冠心病患者常见主要证型依次为: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阴虚型;气滞和阳虚虽为常见证型,但难分主次;寒凝和阳脱型较少见。冠状动脉痰浊、血瘀型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以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为主,其他次之;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王子宽  柳荫  刘军  何勇  李波  郑强荪 《陕西中医》2009,30(2):134-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52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填写"冠心病调查表"及行各项化验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在中医证型上阴寒凝滞型23例、痰浊闭阻型59例、气滞血瘀型63例、心肾阴虚型36例、气阴两虚型34例、阳气虚衰型37例。冠状动脉1支病变者64例,2支病变者83例,3支病变者105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63例,中度狭窄者76例,重度狭窄者48例,完全闭塞者65例。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在中医证型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中54例冠脉造影阳性(血管狭窄≥50%)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阳性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31.5%与2.2%,X^2=14.1,P<0.01),冠脉造影阳性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者(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增高。在非重度狭窄者,重度狭窄者中心血瘀阻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痰浊壅塞, 气阴两虚两型(P<0.05),而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血瘀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同型半胱氨酸值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娜  戴小华 《河南中医》2014,34(1):60-6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素与冠脉造影所反映的血管病变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在180例冠心病患者中证素以血瘀、气虚、痰浊较多见;冠脉病变支以前降支(158例,87.8%)病变的支数最多;冠脉单支及双支病变支数气虚、血瘀、痰浊证较多见,且痰浊狭窄程度最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数痰浊、血瘀、气虚证较常见,且气滞狭窄程度最高;但总的病变支数中血瘀、气虚、痰浊较多见。结论:冠心痛不同中医证素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