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超高层建筑与普通高层建筑的对比,分析了目前超高层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垂直疏散手段少、疏散时间长、疏散人流拥挤、人员疏散能力低等问题。结合消防监督工作实践,从建筑疏散设计、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疏散能力等方面,给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水平的建议,并提出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进行安全疏散的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超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及其分析方法,介绍了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的计算原理。结合典型超高层工程案例,分析了其疏散设计特点,并基于Pathfinder软件建立了超高层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相关数值模拟结果对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某超高层建筑设置了5个避难层,采取了分段疏散的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对3个疏散场景下的人员安全疏散时间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超高层建筑的疏散策略,为优化人员安全疏散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国外规范对超高层建筑疏散的要求及国外超高层建筑的疏散设计,提出避难层加强防火分隔、加强通风排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9)
超高层建筑由于建筑高度高,人员密集,功能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整体疏散方式下,一旦发生危险短时间内无法将所有人员安全疏散至地面,所以在超高层中避难区域的设计和充分利用则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某超高层建筑电梯辅助疏散系统为例,通过STEP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多种楼梯、电梯混合疏散模式对提高超高层建筑内人员整体疏散效率的影响,分析电梯辅助疏散系统不同疏散模式的可应用性。将建筑分为4区段,设置不同的疏散工况,对比疏散时间,得出最优工况。针对疏散模拟结果提出提高疏散安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范臣  陈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8):1085-1089
针对超高层建筑中人员不同年龄层次、特征、性别要求,在上海中心大厦人员疏散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记录人体在长距离楼梯疏散过程中体能、血压及心率的变化,与避难层停留时间作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特征人员适合的疏散方式,如通过楼梯疏散的层数,是直接疏散到底还是下行到避难层停留后继续下行等。一系列数据结果分析可以为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不断涌现,极端事件发生往往需要整栋楼进行疏散。本文以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整体疏散安全度为研究方向,以世贸大楼塔楼为比较基础,通过分析美国、中国、中国香港、中东地区规范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人数、设计每百人疏散宽度、疏散出口个数等的不同要求,运用模拟软件,比较了各国规范在人员疏散安全度上的差异,系统地提出了上述区域超高层疏散安全度的特点,为我国超高层疏散体系的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研究工作,分析国内外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逃生技术现状,介绍国内开展高层建筑往复式应急逃生输送装置的研究情况,比较和分析了该装置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使用该装置作为火场辅助逃生手段的技术措施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超高层建筑的楼层高,使用功能多样化,人员密集。火灾发生时,如何快速安全的疏散人群至安全场所,成为了疏散照明设计的难点。文章通过介绍智能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性,明确了超高层建筑应用该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曹健 《城市建筑》2014,(24):125-125
超高层建筑的楼层高,使用功能多样化,人员密集。火灾发生时,如何快速安全的疏散人群至安全场所,成为了疏散照明设计的难点。文章通过介绍智能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性,明确了超高层建筑应用该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