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客浑受”与“主客交”小识山东中医药大学董锡玑(250014)关键词湿热病主客浑受温疫主客交病机辨证施治“主客浑受”语出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4条原文。谓:“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素被冠有“癌王”之称,其起病隐匿,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国内外均具有上升趋势。癌浊之毒损及胰腑,总以湿热、血瘀二者胶结,相因为患,脾气亏虚,气机壅遏,阴阳气不相顺接为要。“主客浑受”学说由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提出,主要描述为湿热交作,瘀热互结,脉络受损,阴血耗伤之象,以通络祛瘀,清热化湿为治疗总则,辅以行气散结,益气扶正,培补营血。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及复习文献资料发现,“主客浑受”所阐释的病理状态与胰腺癌的发展、转移具有高度相似之处,文章试通过“主客浑受”学说浅析胰腺癌发展转移规律及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3.
从"主客交"论治慢性乙肝纤维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客交"的形成因素是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为外因,以正本真阴消损为内因,内外之因交合而病成;病机实质为肝络受病,阴伤络阻;病位主要在肝络;"主客交"是对慢性乙肝纤维化"湿热疫毒、郁气、凝痰、瘀滞、阴伤、络阻"胶结缠着状态的概括;治疗上应以"分解主客,疏通络脉"为核心,代表方如吴又可之三甲散.  相似文献   

4.
慢性丙型肝炎大多数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西医治疗困难重重,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关于慢性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主要有三种学说,但这三种学说不能对其进行完整的阐述,为完善其病因病机理论,本文通过探寻中医古代典籍,纳入一种新的学说——“主客交”学说。虽然此学说在肝病中的运用已有论述,但并未归入某一类具体的肝病当中。慢性丙型肝炎辨证分型以正虚邪恋型多见,这是慢性丙型肝炎区别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特征,比其他类病毒性肝炎更适于用“主客交”学说来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68-2070
"主客交"由明末医家吴又可在其《瘟疫论》下卷中提出,是久病正气营血亏虚,客邪趁虚与正气营血胶痼体内缠绵难愈的一种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和一些古籍中发现,"主客交"的病机与临床特点均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有着诸多共同点,受此启发指导临床用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文章基于吴又可《温疫论》关于"主客交"的学说,剖析"主客交"病的机理,以"主客交"病之代表方三甲散为引子,探究"分离主客"的治法,分析"分离主客"法治疗"带状疱疹"及相关疼痛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以期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法。  相似文献   

6.
袁建  杨宇 《河南中医》2010,30(5):428-430
“主客交”学说是中医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将“主客交”应用到肝纤维化有望为肝纤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①肝纤维化与“主客交”的病理相似。“主”“客”混处血脉导致了络病阴伤,阴伤促成了络病,络病加重了阴伤,二者互为因果,形成痼疾。肝纤维化过程中的ECM沉积、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异常等与络病密切相关,“主客交”形成络病阴伤过程中的气血阻滞、络脉凝瘀的本质是血循环障碍。据此,肝纤维化与“主客交”可以络病为结合点,用“主客交”理论阐释肝纤维化的病因病理。②肝纤维化治疗贵在“通”。“主客交”代表方三甲散通中有补、补中、寓通、以通为主、以通透邪、以通扶正,从而分解“主”“客”,去除痼疾。肝纤维化与“主客交”二者痛机类似,故其治疗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7.
苗裕  杨进 《中医药学报》2010,38(4):50-52
论述温病名方三甲散的出处、主治病证"主客交"的含义,探讨其理论渊源以及清代温病学家对该方演变发展的过程。详述该方的现代临床各科的应用状况及其理论依据,以期为该方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启发后人挖掘中医的潜力和优势,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成波 《四川中医》2020,38(3):17-19
主客交理论及三甲散源于吴又可的《温疫论》,后世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笔者受其启发,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主客交理论和三甲散治疗顽固性高热、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萎缩性胃炎等疑难重病、顽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中提出主客交理论,其实质是指机体正气不足时,复感外邪,邪正交固于血脉,难分难解,终致痼疾。结合现代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其论述极为相似,故可从主客交和络病的角度论述肝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总体生存率偏低,治疗预后差,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当前胃癌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实施一级预防较为困难,故而对胃癌的二级预防,即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也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胃癌前病变是发生炎性病变的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病理环节,通常包含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研究证实,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不断加重,胃癌发生率和风险也随之增高。因此,早期诊断、有效干预胃癌前病变这一病理环节是胃癌防治及降低其发病率的一种关键措施,且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截断和逆转胃黏膜的病理分级,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主客交”理论由温病医家吴有性在《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原用于对温疫病后期的变证治疗,后经不同医家丰富和发展,现多用来指导多种慢性痼疾的治疗。胃癌前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其演变过程中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与“主客交”正虚邪客,客邪胶结于血脉的核心病机相契合,二者在治则上也彼此相通。故文章以“主客交”理论为切入点,在该理论视...  相似文献   

11.
阐述“络病-主客交”理论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肺络痹阻”是CTD-ILD的核心病机,“肺络亏虚”是CTD-ILD的发病基础,“客损肺络”是CTD-ILD的发病始动因素,“痰瘀毒邪”阻滞贯穿始终,并将“逐客”通肺络、“护主”补肺络作为CTD-ILD久病入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多法合用,为中医临床辨治CTD-ILD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痛风的“虚”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刚 《江苏中医药》2009,41(3):21-22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晶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正迅速上升。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多采取口服降尿酸药物维持治疗.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从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来看.多以降血尿酸为主要治疗目标.缺乏针对病因病机的深入分析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详述于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后世医家在主客交基础上予以诸多发挥,并用之阐释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上常见的缠绵难愈顽固性疾病。本文通过对“主客交”理论的研究,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机制,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主客交”理论首见于温病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后世医家对此理论做了补充,认为“主”为正,“客”为邪,人体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胶固于血脉,日久而成痼疾。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机责之素体亏虚,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血脉,致脉络凝瘀,变生诸症,与“主客交”理论相合。基于此理论,临证可运用扶正达邪、分解主客及搜剔顽邪、通络化瘀的治法治疗SLE,验之临床,取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范黎明  卞华  刘涛  王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9-1181
从"浊﹑瘀"角度对痛风进行了全面阐述,就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论治体系。指出其病理因素为"浊"和"瘀",病机为脾肾不足、浊瘀痹阻,治法为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方用痛风汤加减,也应提倡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同时就目前中医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对其优势进行了展望,以便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刘常媛  张珊  张胜  孙艳红 《中医药导报》2023,(10):177-178+185
孙艳红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与中医“主客交”理论所述病机高度一致,主张以“主客交”理论指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提出临证时需抓住主客两端,辨析邪正盛衰,治疗遵吴又可三甲散旨意,重视扶正祛邪,通补兼施,搜络剔邪,分离主客,并在此基本治则下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7.
新安“固本培元”派是新安医派中学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支,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为培补先后天之本元,温养人身之气血,这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肾亏虚,因虚而致兼夹痰瘀、水湿的中医学病机和慢性炎症、免疫失衡、代谢紊乱的病理机制高度契合。本文在新安“固本培元”理论源流与传承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其在COPD稳定期中的应用,旨在为COPD稳定期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散者收之”的病机与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素问》"散者收之"是临床使用收敛固涩法的理论依据。"散者"指人体生命物质的耗散不固,即精、气、血、津液等滑脱不禁、散失不收,主要表现为遗精滑泄、久泻久痢、尿频遗尿、自汗盗汗、各种出血、神志不定等。治疗当用"收之"之法,施以固精、涩肠、缩尿、敛汗、止血、安神等具有固涩作用的方药收敛之,以保护正气。  相似文献   

19.
湿邪是痹证的主要病因,内湿是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病机之本;"脾主运化"是对机体生理、病理学高度总结,特别是与消化系统及物质代谢的关系密切。脾虚是内湿生成之源,脾虚湿困证是临床常见证型,是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重要的病因病机,贯穿其始终。临床上,对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的治疗,多从脾论治,以健脾化湿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李杨  李小娟  栾哲宇 《光明中医》2020,(9):1305-13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是以喘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肺部疾病,"肺朝百脉"是肺与气血、脏腑关系之间的总结与概括,其从中医学角度解释了慢阻肺的病因病机以及痰浊、水饮和瘀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双重作用,故治疗上应从痰、从虚、从瘀而治,以期改善慢阻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