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银翘解毒合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甘草酸铵、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Shim-pack XR-ODS色谱柱(3.0 mm×100 mm,2.2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278、328 nm。结果 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98.71%~104.13%,RSD 0.2%~1.5%。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银翘解毒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建立连花清瘟胶囊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8μm,2.1 mm×100 mm),以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9 nm,流速为0.3 m L/min,柱温为30℃。结果建立连花清瘟胶囊指纹图谱,共标定了3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分别为新绿原酸(4号峰,来源于金银花和鱼腥草)、绿原酸(6号峰,来源于连翘、金银花和鱼腥草)、隐绿原酸(8号峰,来源于金银花和鱼腥草)、异连翘酯苷A(15号峰,来源于连翘)、连翘酯苷A(20号峰,来源于连翘)、槲皮苷(23号峰,来源于鱼腥草)、异绿原酸C(24号峰,来源于金银花)、连翘苷(26号峰,来源于连翘)、甘草酸(31号峰,来源于甘草),10批连花清瘟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为控制连花清瘟胶囊的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翘马勃散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牛蒡苷、连翘苷、次野鸢尾黄素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OSMOSIL 5 C_(18)-AR-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4%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2 nm。结果绿原酸、连翘酯苷A、牛蒡苷、连翘苷、次野鸢尾黄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963,39.996,45.863,47.983,63.868 min;线性范围分别为0.992~9.92(r=0.9999),0.498~4.98(r=0.9996),2.66~26.6(r=0.9999),0.092~0.92(r=0.9998),0.0149~0.149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2%、96.38%、96.69%、103.23%、98.70%。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用于银翘马勃散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牛蒡苷、连翘苷、次野鸢尾黄素的同时测定,为银翘马勃散及其类方制剂的新药开发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蒋爱  陈健  韩加伟  王洪兰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2019,50(13):3077-3083
目的建立小儿退热洗剂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10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迷迭香酸、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30 nm,以连翘酯苷A为参照峰,建立11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色谱条件,在330、280nm检测波长下测定10种主要成分含量,并对11批制剂进行多指标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指认出13个色谱峰,11批制剂相似度在0.987~0.999。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迷迭香酸、连翘苷分别在14.18~141.78、20.53~205.63、14.38~143.78、5.62~56.19、22.22~222.22、8.40~83.98、5.70~57.02、7.46~76.36、16.95~169.48、8.59~85.94μg/m 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9.51%、98.73%、99.41%、90.63%、92.73%、95.39%、91.87%、106.50%、95.23%、108.71%。11批制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迷迭香酸、连翘苷质量浓度分别在306.38~457.85、607.67~854.71、306.81~469.02、95.65~170.64、484.41~819.44、234.28~322.01、145.42~226.85、219.11~292.21、347.94~507.74、201.35~261.94 mg/mL。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可靠,可用于小儿退热洗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2016,(11)
目的建立银翘清热片(YQT)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 nm。ESI-Q-TOF/MS正、负2种离子模式扫描对其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建立了YQT HPLC指纹图谱,标定28个共有峰,归属到6味药材,其中7个共有峰来源于连翘,9个共有峰来源于金银花,6个共有峰来源于葛根,3个共有峰来源于牛蒡子,1个共有峰(2号)来源于连翘和升麻,另外2个共有峰分别来源于知母和升麻。11批不同批次的YQT制剂相似度均大于0.95。并采用LC-Q-TOF/MS方法鉴定了42个化学成分,其中16个采用对照品比对鉴定,分别为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断氧化马钱苷、芦丁、连翘苷、连翘酯苷A、牛蒡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 II。结论完善了YQT的质量标准体系,可为同类型的其他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翘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紫云英苷、连翘苷、牛蒡子苷、槲皮素和牛蒡子苷元7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Eclipse Plus C18(4.6mm×100 mm,1.8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30℃。[结果]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紫云英苷、连翘苷、牛蒡子苷、槲皮素和牛蒡子苷元分离与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9.1%、104%、104%、98.4%、99.0%、103%,RSD分别为2.27%、1.59%、1.94%、1.25%、2.97%、2.10%、2.67%。[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简便快速,可用于同时检测连翘药用及非药用部位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紫云英苷,连翘苷,牛蒡子苷,槲皮素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连翘资源全面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前后及不同配伍比例煎出液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溶出量,考察配伍比例对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金银花-连翘单煎、共煎提取物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分别给予大鼠灌胃金银花-连翘1∶1,1∶2共煎提取物(剂量为绿原酸60 mg· kg-),测定血浆中绿原酸浓度,用DAS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绿原酸和连翘苷在共煎提取物中含量高于单煎提取物,而连翘酯苷A在药对中煎出量低于连翘单煎液.金银花-连翘(1∶1,1∶2)共煎提取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0.95,1.19 mg·h.L-1,Cmax分别为0.18,0.26 mg·L-1,药动学行为无显著差异.结论:金银花-连翘配伍有助于绿原酸和连翘苷的溶出,但连翘酯苷A的溶出量减少.不同配伍比例的金银花-连翘提取物按相同绿原酸剂量给药,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了解双黄连口服液中药物配伍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比较双黄连口服液与其4种有效成分在体肠循环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的差异.结果: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分别在40~160,6~24,3~12,2.6~10.4 mg·L-1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转化速率常数Ka,单位时间百分吸收转化率A基本保持不变;除黄芩苷、绿原酸、连翘酯苷A外,在pH 5.0~7.43,连翘苷的吸收不受pH影响;4种成分在各肠段的Ka,A均无明显差异.黄芩提取液中的黄芩苷、金银花提取液中的绿原酸、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苷的Ka,A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酯苷A的Ka,A显著大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结论: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且无特殊的吸收窗;双黄连口服液组方配伍显著改变了连翘酯苷A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制备过程中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含量进行监测,为金英黄归汤制备工艺改进提供质控标准。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150mm伊4.6 mm,5μm);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的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2%磷酸(11颐89)与乙腈-0.4%冰醋酸(17颐83);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和330 nm;柱温分别为35益和30益;流速分别为0.8 m·min-1和1.0 m L·min-1。结果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56耀217.00μg·m L-1(r2=0.9997),0.0536耀0.2680 mg·m L-1(r2=0.9996);稳定性试验RSD分别为0.14%和0.47%;中间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63%和0.56%;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0.68%和1.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绿原酸99.23%,RSD为0.61%;连翘酯苷A100.24%,RSD为1.15%。结论建立的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含量检测方法,可为金英黄归汤制备过程提供质控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儿清咽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 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橙皮苷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XB C18 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 28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A 版)及SPSS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 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建立了小儿清咽颗粒的UPLC 指纹图谱及同时 测定6 个成分的方法,确定了14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特征成分新绿原酸(2 号峰)、绿原酸(3 号 峰)、连翘酯苷A(9 号峰)、异绿原酸B(11 号峰)、异绿原酸A(12 号峰)、橙皮苷(13 号峰)分别在26.150~ 261.500、27.177~362.358、38.250~765.000、7.670~230.100、9.840~98.400、4.124~72.170 μg·mL-1 范围内呈良 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1.23%、100.57%、99.32%、98.01%、96.12%、97.92%;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 析可将10 批样品聚为2 类。结论所建立的UPLC 指纹图谱和定量测定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为全 面控制小儿清咽颗粒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4,(8)
目的建立羚羊感冒片中牛蒡苷、绿原酸、连翘苷和甘草酸铵定量HPLC测定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采用程序可变波长法,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分析测定过程和步骤,量化不确定度分量。结果羚羊感冒片样品中含牛蒡苷(1.67±0.02)mg/片,绿原酸(2.03±0.03)mg/片,连翘苷(2.34±0.03)mg/片,甘草酸铵(1.07±0.02)mg/片。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牛蒡苷、绿原酸、连翘苷和甘草酸铵的同时定量分析;除去色谱仪本身的不确定度分量外,方法的准确性、称量过程、稀释过程对合成不确定度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刘廷  狄留庆  彭琳秀  康安  李俊松  赵晓莉 《中草药》2015,46(22):3357-336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17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异连翘酯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甲醇(4∶1)-0.4%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 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分析时间为7 min。结果所测17种有效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0 1,实验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1%~102.42%,所测5批样品中17种成分定量范围依次为新绿原酸782.68~1 034.27μg/m L、绿原酸786.35~1 103.77μg/m L、隐绿原酸898.00~1 238.94μg/m L、咖啡酸82.85~115.17μg/m L、3,5-二咖啡酰奎宁酸226.02~461.63μg/m L、3,4-二咖啡酰奎宁酸191.59~404.21μg/m L、异连翘酯苷243.62~298.51μg/m L、连翘酯苷A 978.43~1 487.37μg/m L、连翘苷351.97~435.82μg/m L、芦丁41.19~75.65μg/m L、黄芩素40.28~73.73μg/m L、黄芩苷10 080.54~10 820.35μg/m L、野黄芩苷40.88~50.51μg/m L、汉黄芩苷187.73~204.85μg/m L、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苷144.92~335.08μg/m L、汉黄芩素9.30~25.58μg/m L、千层纸素A 7.51~16.58μg/m L。结论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及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中3大类17个主要成分的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中药青翘的超高效液相(UPLC)特征图谱并对2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青翘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UPLC法建立青翘特征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12批不同产地和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翘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连翘含量测定项下测定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结果:青翘U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7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大于0.9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2批青翘样品划分为4类,在产地和加工方式上未呈现明显规律性;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确定了3个质量差异标志物,即峰5(连翘酯苷A)、峰2和峰4。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河南和山西产区的样品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河南西峡产区的样品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评价不同产地青翘样品质量的差异,为青翘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化扁汤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黄芩苷、牛蒡苷和连翘苷的总含量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多波长切换HPLC法同时测定绿原酸、黄芩苷、牛蒡苷和连翘苷的含量,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27 nm(0~37 min,检测绿原酸),278 nm(37~41.3 min,检测黄芩苷),228 nm(41.3~50 min,检测连翘苷和牛蒡苷)。流速:1.0 m L·min-1;柱温:35℃。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绿原酸、黄芩苷、牛蒡苷和连翘苷的总提取量为3.50 mg/m L,干膏得率为27.0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为化扁汤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连翘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药连翘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并对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连翘85%的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L树脂,以水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60%与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手段纯化;利用理化和谱学分析(NMR、ESI-MS)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利用DMPD+法和DPPH法测试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1)、木通苯乙醇B(calceolarioside B)(2)、芦丁(rutin) (3)、连翘苷(forsythin) (4)、异橄榄脂素(isoolivil) (5)、胡萝h苷(daucosterol)(6).结论:连翘酯苷A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药连翘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并对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连翘85%的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以水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60%与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手段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和谱学分析(NMR,ESI-MS)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利用DMPD+法和DPPH法测试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结果:6个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1)、木通苯乙醇B(calceolarioside B)(2)、芦丁(rutin)(3)、连翘苷(forsythin) (4)、异橄榄脂素(isoolivi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连翘酯苷A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3.0 mm×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A相)-0.1%甲酸-乙腈(B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 6种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7.5%,RSD为0.44%~1.87%。结论 UPLC分离效果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UPLC同时测定银翘散中绿原酸、甘草苷、橙皮苷、牛蒡子苷、连翘苷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UPLC系统,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甲醇-0.1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检测波长279 nm,柱温40 ℃,同时测量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结果: 绿原酸、连翘苷、牛蒡子苷、橙皮苷、甘草苷分别在0.018 76~0.043 77,0.002 37~0.011 85,0.011 21~0.056 06,0.001 34~0.006 71,0.001 71~0.012 38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2%(RSD 0.9%),101.40%(RSD 2.1%),100.61%(RSD 1.6%),100.79%(RSD 0.7%),101.04% (RSD 1.7%).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银翘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何艳  胡小祥  王庆 《中成药》2020,(4):849-85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止咳颗粒(柴胡、山银花、葛根等)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葛根素、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278、326 nm。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5%~101.95%,RSD为0.45%~2.2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连翘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连翘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连翘苷(1)、连翘脂素(2)、松脂素-β-D-葡萄糖苷(3)、罗汉松脂素(4)、松脂素单甲醚(5)、连翘酯苷A(6)、异连翘酯苷(7)、连翘酯苷G(8)、异槲皮素(9)、紫云英苷(10)、芦丁(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8,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