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净水厂生产排泥水的产生和水质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为净水厂排泥水的主要组成,结合设计干泥量的计算确定排泥水处理规模,在分析排泥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布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排泥水收集、调节、浓缩和脱水工艺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排水池、排泥池、浓缩池、平衡池、脱水工艺和场地布置的设计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沉淀池的排泥对其运行效果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沉淀池排泥有多种控制技术。通过水厂运行记录数据和生产性试验结果 ,从水处理系统运行优化角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探讨了给水处理厂沉淀池排泥的控制模式。指出受东北地区水质特点影响 ,在给水处理厂主要可变费用中 ,排泥水费所占的比例只有 4 %,而且沉淀池排泥水水质是有规律变化的。排泥历时主要受原水浊度的影响 ,在同一原水条件下排泥过程曲线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因此 ,推荐建立原水浊度~排泥历时关系曲线 ,以此确定一种简单直观的时间模式控制沉淀池排泥。  相似文献   

3.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污泥量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实施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 ,首先需要确定自来水厂的污泥量 ,就此将污泥量分为排泥水量和干污泥量。排泥水量可根据沉淀池排泥运行方式和滤池反冲洗运行方式来确定。对于干污泥量的确定介绍了计算法和物料平衡分析法 ,物料平衡分析法可作为计算法的补充 ,对计算法的结果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4.
刘士丰  孙颖 《给水排水》2012,(Z2):87-89
针对净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高密度沉淀池负荷问题展开研究,以解决污泥上浮问题,减少投药量,提高处理效果。试验表明:高密度沉淀池最佳运行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排泥水性质。排泥水性质受到包括净水工艺中投加的混凝剂种类、原水水质和水质期等的影响。不同性质排泥水单位干固下最佳投药量不同且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的最佳进泥浓度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市给水厂排泥水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南京城市给水厂典型排泥构筑物的排泥工况和排泥水水量、水质,分析认为,通过优化排泥工况,絮凝池排泥耗水率可控制在1.3%以下,沉淀池排泥耗水率可控制在0.7%左右,滤池反冲洗耗水率可控制在2%以下,给水厂总排泥耗水率可从原先的4%~7%降至4%以下.同时能回收利用80%以上的沉淀池排泥水和100%的滤池反冲洗水,为南京城市给水厂节约原水3.4万~5.9万m~3/d,节省原水费240万~420万元/a,环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6.
对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长江水源水悬浮固体含量与浊度的关系,对水厂干泥量和排泥水总量进行了估算;通过动态浓缩试验,确定了斜板浓缩池运行优化条件;测定了排泥水的颗粒粒径分布、固体成分组成和污泥比阻;并简要介绍了污泥机械脱水和泥饼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的优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水工艺中平流沉淀池常采用机械排泥,通过分析平流沉淀池积泥区的特点及排泥车的构造,对沉淀池进出水端部、排泥车刮板和吸口、集水槽等部位进行优化改造,同时延长排泥车行程,优化排泥车的运行工况,从而消除沉淀池中的积泥,避免污泥膨胀上浮的问题.在不增加投矾量的情况下,达到了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水源净水厂排泥水进行研究,通过静沉试验,分析了污泥沉降、浓缩特性;测定污泥比阻,分析了污泥脱水性能;并测定原水浊度和SS关系,对水厂干泥量和排泥水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管试验情况。试验表明 ,当扩张管嘴在排泥管两侧等间距交错布置 ,扩张管嘴与排泥管轴线所成夹角 β和扩张管嘴所在平面下方向与竖直面所成夹角γ均为4 5° ,间距为 30 0mm时排泥效果较好 ,同时扩张管嘴排泥管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穿孔排泥管。  相似文献   

10.
季红军  周锦良  蒋东 《给水排水》2001,27(10):28-29
介绍了扬州市第三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 ,即将V形槽穿孔管排泥系统改建成漏斗式集中排泥系统 ,排泥管由钢管改用阻力系数较小的PVC U管。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排泥效果 ,延长了排泥周期 ,增加了供水能力 ,且降低了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