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PEA/TDI-100/MOCA体系为基础,研究了空心微珠填充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工艺及力学性能,并探讨了空心微珠用量对聚氨酯材料耐热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段含量对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偶联剂种类及用量对空心微珠填充聚氨酯弹性体有影响;空心微珠能够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凹凸棒土填充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多元醇(PEA)、TDI-100(T-100)及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E-300),通过预聚物法及半预聚物法,研究了低聚物多元醇种类、凹凸棒土用量、偶联剂改性凹凸棒土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凹凸棒土后聚氨酯弹性体的弯曲强度明显提高;随着凹凸棒土用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弯曲强度逐渐增大;与未改性的凹凸棒土相比,经偶联剂改性的凹凸棒土填充聚氨酯弹性体可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采用半预聚物法,将凹凸棒土首先与补加的多元醇混合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法制备有机微球/二氧化硅/MDI型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研究了触变剂和填料表面处理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触变剂BYK-410用量为0.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试片正反面的硬度差和表面电阻率差值较小,体积电阻率较大,但混合后树脂的初始黏度最大;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分散较均匀,材料的力学性能、电阻率和动态力学性能均较好,有机硅偶联剂的改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用硅烷偶联剂改性聚合物中空微球并应用于聚硫密封剂,研究了偶联剂改性实验的控制因素,以及改性微球对聚硫密封剂力学性能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用量和抽提时间是改性试验的主要控制因素。相比于未改性微球填充的密封剂,改性微球可使密封剂的拉伸强度提高约50%,且偶联剂作为微球表面改性剂的效果优于直接使用于聚硫密封剂体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异氰酸酯TDI和二元、三元聚醚多元醇合成高固体分的端异氰酸根的聚氨酯预聚物,选用不同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根反应,制备部分或完全硅烷封端的湿固化聚氨酯弹性体。试验考察了不同的硅氧烷偶联剂以及用量对改性后聚氨酯弹性体合成及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机填料对低硬度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无机类填料对低硬度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和纳米粒子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以及耐热性能要优于普通聚氨酯弹性体;用分子筛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与用纳米粒子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相比无大的差别,耐溶剂性能则更好些。从性能价格比方面考虑,用分子筛改性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聚醚多元醇和TDI-80为原料,MOCA为扩链剂,填充不同无机填料,分别合成填充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不同无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及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对填充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醚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基材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物理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多元醇、异氰酸根(—NCO)、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以及有机微球填料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醇选用PTMG—1000与PPG-210,其质量比为60∶40时弹性体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随着预聚体中—NCO含量增加,材料的强度以及刚性增大,但柔顺性降低,阻尼性能也逐渐降低,当—NCO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阻尼性能最好。扩链剂BDO与TMP并用时,随着TMP用量增加,材料的阻尼性能提高。适量有机微球的加入可明显改善聚氨酯材料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9.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力学性能,合成了与硝化甘油(NG)、硝化纤维素(NC)具有良好相溶性的新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E),并应用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研究中。研究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对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的能量性能、力学性能、燃烧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引入TPUE,推进剂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燃速和爆热会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胡帅帅  陈双  刘育红  强军锋 《塑料》2023,(3):109-114+125
聚氨酯弹性体(PUE)是目前具有发展潜力的合成材料之一。聚氨酯弹性体具有抗冲击强度高、弹性好、延伸率高、耐磨性好、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好、抗撕裂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较多领域。从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原料和工艺角度分析,收集并研究微相分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聚氨酯弹性体的原料和制备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按照原料和工艺进行分类,对近年来不同原料(大分子二元醇、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和工艺(共聚方法和退火处理)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进行性能和微相分离进行综述,并且分析不同结构的影响。基于不同微相分离聚氨酯弹性的研究体取得了成果,但是,开发高力学性能的材料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综述了提高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废聚氨酯(PU)改性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探讨了废PU用量、相容剂对废PU/SBS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废PU对含填料轻质碳酸钙(CaCO3)的SBS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亚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废PU质量在15份左右时,废PU/SBS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相容剂虽然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但是对宏观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废PU能够很好地改善CaCO3 /SBS的界面性质,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物理机械性能,用废PU改性的CaCO3/SBS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A microwave absorbing patch (MAP) was prepared by compounding millable polyurethane elastomer (MPU) and carbonyl iron powder (CIP). Surfaces of CIP were modified using silane coupling agents (SC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amounts of SCA, the amount of vulcanizing agent and the amount of CIP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SCA was found to improve the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between MPU and CIP and also reinforc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P. The KH550 was the best modifier, and the optimal dosage of KH550 was 2% of the mass of CIP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The optimal dosage of the vulcanizing agent DDPH was 3% of the mass of MPU.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CIP could be filled into MPU. The maximum filling content of CIP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Mooney viscosity of MPU, and the maximum filling content of CIP was 1200% of the mass of MPU. The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 and reflection loss of MPU absorbers and MPU filled with CIP absorbers were measured in the 1–18 GHz frequency range. The absorbers of MPU filled with CIP had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the absorbers of MPU. POLYM. COMPOS., 35:1318–1324, 2014. © 2013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3.
以硬脂酸和钛酸酯偶联剂为复合改性剂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原位分散和光固化方法制备了改性纳米TiO2/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涂层。讨论了纳米TiO2的改性条件及改性效果,并通过SEM、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考察了改性纳米TiO2对PU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钛酸酯为0.00234 mol/L、硬脂酸为0.0352 mol/L、温度45℃、时间1.5 h时,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效果较好;改性后的纳米TiO2在PUA中的分散稳定性得到提高,且改性纳米TiO2/PUA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尤其是耐冲击力和拉伸强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浇注成型法合成密度为250 mg/cm3的纳米SiO2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R-R),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及偶联剂处理对纳米SiO2改性PUR-R的各种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使用纳米SiO2,可使PUR-R的某些力学性能得到提高,而偶联剂处理可进一步改善纳米SiO2对PUR-R的增强作用,用偶联剂改性过的纳米SiO2增强PUR-R与纯PUR-R相比,除断裂伸长率降低外,其他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及弯曲模量等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弹性体耐热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聚氨酯弹性体耐热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低聚物多元醇、异氰酸酯、催化剂、交联剂、扩链剂等对弹性体耐热性的影响。有机杂环引入、产生交联结构、加入无机填料、与纳米材料复合等对弹性体耐热性能有明显改善,可以使弹性体材料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助剂对抗黄变鞋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抗黄变鞋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助剂对抗黄变鞋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助剂可提高鞋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抗黄变性能,并能有效延缓鞋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光老化速度,而对其他性能影响极小。当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助剂添加量为聚酯二元醇质量的1.5%,紫外线吸收剂、自由基捕获剂、抗氧剂质量比为4:2:1时,TPU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烟台万华改性MDI产品Wannate 8617在微孔聚氨酯鞋底领域的应用研究结果,考察了密度、硬度以及增强填料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Wannate 8617制得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在机械性能方面,尤其是耐磨性和曲挠性能方面可以满足鞋底的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芳香二胺固化剂DETDA、聚醚多元醇和TDI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了透明性良好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品。讨论了异氰酸酯种类、混合比例和催化剂等对操作工艺和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ETDA作为固化剂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回弹性。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聚氧化丙烯三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预聚体,利用二甲基硫甲苯二胺为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表面水接触角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表面疏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