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利用输配电价改革、配电网络、用户负荷特征等信息和数据资源,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供电服务,并针对高耗能企业提出的期望通过选择高一级的电压等级电网供电降低用电成本的升压诉求,本文分析了用户选择高一级的电压等级供电进行技改升压的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用电成本要素,提出了新增大用户接入电网电压等级选择经济评价模型和已有大用户技改升压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贵州省高耗能企业技改升压典型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在贵州省现有输配电价下,用户年平均用电量大于1.2亿kWh,用户供电从35kV技改升压到110kV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少于5年,技改升压项目具有经济效益;用户年平均用电量大于10亿kWh,用户供电从110kV技改升压到220kV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少于5年,技改升压项目具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社会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和配电网现状,阐述了目前10 kV供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了选择20 kV供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阐述了20kV配电网电压序列优化改造的意义。通过桐乡公司20kV配电网改造的实践经验,验证了改造方案在具体实施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国内住宅小区内部系统配电网一般是选择10kV的电压值作为其电压配电装置标准,住宅小区配网以及供电质量的高低会对整个小区居民的生活用电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住宅小区为研究视角,分析其当前配网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10kV配网规划的基本流程,并提出相应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配网单位组织人员提供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10 kV配网供电直接影响着我国各行业的安全运行。为了保障社会用电,我国加大了对城市管网的改造力度。通过分析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10kV配网供电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到供电质量,加强对10kV电网的维护,能够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本文对10kV配网供电运行可靠性优化进行分析,旨在提高10kV配网供电的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供电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供电企业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各地方配网,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大众的用电需求。10kV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在整个配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可靠、安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对10kV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带电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应对策略,以保障人们的用电安全。  相似文献   

7.
配网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与抢修会直接影响供电服务的质量与用户满意度。为此,本文介绍了目前配网停电信息监控采用的主要手段,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配网停电分析及主动服务管理系统,从停电信息编译发布、停电信息分析、停电计划管控3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管理系统可自动收集、编译、发布停电信息,通过实时监测配网设备运行数据和分析历史停电信息,进一步加强对停电计划执行的跟踪管理,并依托大数据技术为供电企业的主动服务管理重新赋能,切实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配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对电力线路升压改造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及可行性分析,并以本溪电业局南芬变电所的20kV供电线路为例进行效益分析。10kV线路升压至20kV后的运行状况表明,20kV这一电压等级作为配电网电压不仅适用于负荷密度较低的地区,而且对那些高度集中用电的农业地区也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供电需求日益增加,并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10kV配网线路与用户直接相连,它的可靠性与用户安全以及供电企业的发展命运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配网线路稳定性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10kV配网线路常见的施工故障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故障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田太帅 《自动化应用》2023,(1):144-146+154
目前,在10 kV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法的自动化配置过程中,未对自动化运行的电压偏差量进行设计,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导致功率的损耗程度较大。因此,文章基于一体化智能环网柜的10 kV配网自动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一体化智能环网柜的特征构建智能控制模块,再根据模块中获取的数据和10 kV配网自动化运行的电压偏差量来完成10 kV配网自动化配置,完成配网自动化配置后,对配网进行自动化建设,包括SCZAD自动化功能建设和馈线自动化建设。实验中,通过统计某地区2016-2020年的10 kV配网自动化建设情况,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经实验结果分析证明,采用基于一体化智能环网柜的10 k V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配网功率消耗较低,较其他两种方法的功率损耗可减少约20 000 kW。此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配网运行的消耗,对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力数据进行系统挖掘,提供精准负荷预测,为供电安全监视、预防性控制和紧急处理提供依据。文章结合西安地区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配变重过载的外部环境、配变运行信息、配变属性信息、配变供电客户类型等因素,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建模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分析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设备重过载影响的相关性和重要程度,使用分类预测挖掘手段及随机森林算法,分析计算影响变量和目标变量,建立关系模式挖掘模型,构建配变重过载分析及预警模型,完成模型验证与纠偏,实现配变未来一周重过载情况准确预警、配变安全系数评价、重过载配变因素及特征分析与展示等,为电网运维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基于大数据的配变重过载预警分析,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实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10kV配网作业停电时长预测主要依赖于前期现场勘查和工作负责人经验估算。随着配网作业手段的不断进步及用户供电可靠性、优质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10kV配网预安排停电预测的精细、准确程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停电时长预测与实际完成偏差仍然较大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10kV配网停电作业时长预测方法。通过开展近三年配网停电事件分析,归纳整理影响预测准确度的不同因素,从标准化作业时长典型基准库、标准化作业时长优化调整机制、标准化作业时长后评估体系以及综合停电时长预测模型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优化提升综合停电作业时长准确预测能力,为停电作业预测偏差管控提供一个可参考、易操作的高效辅助工具。生产作业实际应用表明,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10kV配网停电作业计划时长预测方法,可以较好的提升停电作业时长准确预测能力,降低可靠性预测偏差,发挥可靠性目标管控作用,助力停电信息发布等优质服务工作精准开展。  相似文献   

13.
王恒  秦会斌 《测控技术》2018,37(9):105-107
分析了环境湿度大小对高压电使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湿度控制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采用微功率非隔离方式实现AC-DC转换,经过自激推挽式DC-AC升压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获得两路高压输出,通过PIC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器X9241控制电压输出。实现了220 V交流电输入,两路电压为5 kV和10 kV的高压输出,并依据采集到的环境湿度信息,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大小。经试验测试表明,该电源输出电压可控性好、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有效保证了电源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论文开发了基于DSP和ARM的电能监测仪,构建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重点研究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电能监测仪的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算法,并针对0.4kV低压配电网,进行了安装调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电力系统对谐波等电能质量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连续可调的高压开关电源设计方案。电源采用基于SG3525的恒频脉宽调制技术,通过单片机控制可控增益放大器实现输出电压的连续调整,该电源具有高电压输出精度高、连续可调、功耗小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当该电源输出电压由1kV-25kV可调输出时,输出电压误差最大为1.6%。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电力用户行为监测效果及准确性,判断电力用户异常行为,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聚合的电力用户行为实时云监测方法。该方法将基础设施及终端等获取的电力用户行为大数据储存至数据层的关系数据库内,处理层调用数据层存储电力用户行为大数据,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数据降维、清洗以及标准化处理后,提升电力用户行为大数据质量;应用层采用改进流数据聚类算法,通过用户及簇典型曲线提取、曲线相似度度量,实现用户用电行为异常监测,并通过显示层云展现监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数据聚类质量高,可以有效获取电力用户行为监测结果,判断电力用户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具备较高监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调度自动化系统(EMS)中实时监视与统计各电压层级负荷总和、电厂出力及厂用电、与相邻地区电网及地方电力公司电力交换、网络损耗等情况,可加强电网负荷管理,掌握电网负荷分布及特性,分析电网运行损耗,提高电网安全、经济、优质、环保运行水平。提出220kV-500kV电压等级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网损损耗的工程计算公式以及在系统中的实现手段,介绍在EMS系统中对任一时间范围内的网损均值的统计和查询方式。通过分析EMS系统采集数据的特性,探索日常数据维护工作中提高网损统计准确性的措施。处理好数据同步性和采样精度等所造成的偏差问题,有利于电网运行调控中分析网损指标,明确降损原则和调控措施,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能源损耗、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当前用户异常供用电自动监测系统存在吞吐量低,运行效率慢等问题,在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设计用户异常供用电自动监测系统。系统设计首先构建C/S三层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应用层以及数据发布层,然后根据系统结构确定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以及数据显示设备,作为系统硬件主要组成部分,最后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设计异常检测软件程序,实现用户供用电异常自动监测。经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与基于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以及K-means聚类的用户异常供用电自动监测系统相比,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用户异常供用电自动监测系统吞吐量最大,达到235 byte,由此说明系统监测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矸石热电厂电气系统110kV变电站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最为经济合理的布置方案及设备选型组合。采用多个不同高度、角度的直线型与转角型门型构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布置不同电压等级的多条架空线。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结合相关设计规范,采用35kV双母线固定式高压开关柜完成配电及馈电环节,选用国内最先进的4分支微机差动保护装置来实现110kV变压器主保护。结果表明,使用这种结构的设计具有维护方便、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保护动作可靠、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