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V.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通过对北海原油乳状液与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的比较研究,发现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机理主要是界面膜稳定和立体稳定,即由蜡、胶质、沥青质组分中的界面活性化合物在油水间形成的界面膜和沥青质颗粒、蜡晶及蜡网状结构的作用所致。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原油的粘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有关。对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应以减弱界面膜强度、消除或减弱蜡晶及蜡网结构的作用为主。本研究所用破乳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弱油水界面膜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李明远  顾惕人 《石油学报》1992,13(Z1):157-164
影响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包在水滴周围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的存在.从热力学角度看,加入表而活性剂会降低界面张力,而界面张力越低,乳状液就越稳定这可部分解释表面活性剂能稳定乳状液的原因但彭响乳状液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动力学问题界而膜的强度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动力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界血压则是与界面膜强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对以胶质、沥青质组分为表而活性剂乳化形成的乳化液稳定性与界面压的研究,证明界面压(而不是界面张力)是度量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L当表而活性剂类型一定时.可以用界面压的大小来衡量乳状液稳定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界面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原油乳状液是十分复杂的分散体系 ,以油包水型为主。分散在原油中的水滴的直径一般在 10~ 10 0 μm之间。有许多因素影响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如原油密度、粘度、水含量和水滴直径等。原油之所以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主要是由于原油中含有天然成膜物质 ,如沥青质、胶质和卟啉类极性物等 ,它们吸附在乳状液的油水界面形成牢固的界面膜 ,乳状液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原油的粘度 ,使原油流动性变小。液滴间界面膜强度的大小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关键。界面膜稳定是原油乳状液稳定的一个重要机理。水滴聚并的速率与界面膜的可压缩性有关 ,具有…  相似文献   

4.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化剂的存在是生成稳定乳状液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胶质和沥青质的协同作用很强,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能力可以阻碍沥青质的聚并和缔和。随着原油相黏度增加,阻碍了界面膜的排液,油滴间难以聚并,使W/O型乳状液更加稳定。在界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油水两相间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降低界面能,可增加界面膜的强度,这不仅有利于增加乳液的热力学稳定性,同时还能保持乳状液动力学稳定性不变,使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加。对于W/O型乳状液,随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的增加,电导率不断提高,比较容易形成胶束。在调配驱油体系时,碱的加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大庆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与环烷酸、室内模拟污水配制成不同的原油乳状液.通过对各体系的析水率、界面张力和稳定性指数(TSI)的测试,考察了沥青质和环烷酸共同作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沥青质和环烷酸质量分数增大,乳状液的析水率从56.0%增加至93.8%;界面张力从0.984 mN/m增加至9.702 mN/m;TSI数值从0.89增加至9.02,说明在共同竞争条件下,环烷酸对原油乳状液的破稳作用大于沥青质的乳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Ⅵ.界面膜特性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以大庆和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为乳化剂的模型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膜的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乳状液(油/水体积比70/30)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大小有关。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越大,乳状液越稳定;在油水界面,由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形成的界面膜具有较强的结构,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可作为衡量界面膜结构强度的参数;蜡晶能改变界面膜的流变特性,增加界面膜的强度和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对以大庆和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为乳化剂的模型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膜的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乳状液(油/水体积比70/30)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大小有关,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越大,乳状液越稳定,在油水界面,由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形成的界面膜具有较强的结构,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可作为衡量界面膜结构强度的参数,结晶能改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原油中环烷酸结构组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环烷酸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环烷酸在不同水相环境(不同酸碱度、不同盐溶液)以及环烷酸与原油活性组分(沥青质、石蜡)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会影响环烷酸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从而影响乳状液稳定性;而不同水相环境会影响环烷酸的HLB值和界面活性从而影响乳状液稳定性;原油中的活性组分沥青质、石蜡与环烷酸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环烷酸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及排布机理从而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有关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58  
本文从原油中天然乳化剂的主要组分沥青质的性质及其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原油乳状液界面膜性质及破乳剂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外在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Ⅲ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空气中的氧化,红外、紫外光谱,及作为乳化剂对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胶质、沥青质组分均含有界面活性物质,其中含较多芳香羰基、芳香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对增加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界面活性组分氧化后羰基浓度增加,作为乳化剂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大。与胶质相比,沥青质含芳香羰基和芳香碳碳双键较多,分子量较大,在油水界面形成的膜强度较高,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油水分离起决定性作用,其受原油品质、水质、温度、破乳剂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本工作着重探究了上述影响因素与乳状液的界面张力的关系,从而寻找出更佳的条件,使得原油乳状液趋于稳定状态,原油脱水更彻底。  相似文献   

12.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室内制备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的制备参数(转速、乳化时间)、含水率、水电导率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原油乳状液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转速为7000r/min,乳化时间为8min时形成了乳状液,而且转速越大、乳化时间越长,水滴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原油乳状液越稳定;含水率越高,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原油乳状液电导率的大小取决于乳状液中水电导率的大小,能够反映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温度升高,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缪云展  段明  张健  常大远  蒋晓慧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0,39(4):320-322,343,269,270
以不同粘均分子量(用紫外光降解制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98万、114万、60万、26万)和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作为水相,和原油配制成含聚原油乳状液。通过对原油乳状液脱水率的测定,考察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它们的分配系数和粘度,并与通过加NaCl降粘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对比考察了聚丙烯酰胺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本质。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4万时,将明显增强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当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14万时,其对乳状液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根本因素是聚合物溶液自身的粘度,与分配系数关系不大。聚丙烯酰胺溶液的自身粘度越大,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增强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泡沫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乳状液稳定性试验考察了泡沫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结果表明:单一的泡沫剂和聚合物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两种驱油剂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远远大于单一驱油剂的影响;其次,破乳温度、破乳剂用量及乳化强度对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处理含固体颗粒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原油乳状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采用界面张力仪和全功能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硅藻土、破乳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胜利海上原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性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破乳剂ECY-05和有机硅破乳剂589按质量比4∶1组成的复配破乳剂FP的破乳效果良好,随着FP加量增大,乳状液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脱水率增加,FP加量为200 mg/L时,含固原油乳状液60 min脱水率为88%;随着HPAM、表面活性剂和硅藻土含量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脱水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随着硅藻土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HPAM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较小,三者的协同作用使得脱水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界面张力和乳滴大小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用不同界面张力体系和原油进行乳化,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数量级界面张力的乳状液。研究了界面张力和乳状液液滴大小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的稳定性随界面张力增加而增强;相体积比影响乳状液的稳定性,随含水率增加稳定性减小;乳状液粒径随界面张力增加而减小,平均粒径越小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17.
含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含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考察乳状液的制备方法,聚合物浓度、地层水矿化度对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类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蜡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北海原油和大庆原油蜡组份在不同上对模型乳状液稳定必物研究,发现原油蜡组份中不仅含有石蜡等非极性化合物,也含有高级脂肪酸,脂肪醇,脂肪胺等极性化合物,具有界面活性的特性,与胶质,沥青质组份相比,蜡组份所含一极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极性。  相似文献   

19.
无机盐对W/O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任芳  李克华 《油田化学》1992,9(4):366-369
本文研究了若干种无机盐对W/O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于内相(水相)的无机离子能显著降低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盐浓度越高,稳定性降低程度越大;各种盐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感温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Ⅲ.北海原汪界面活性组分特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明远 《油田化学》1997,14(3):237-242,256
研究了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空气中的氧化,红外,紫外光谱,及作用乳化剂对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胶质,沥青质组分均含有界面活性物质,其中含较多芳香羰基,芳香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对增加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界面活性组分氧化后羰基浓度增加,作为乳化剂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大。与胶质相比,沥青质含芳香羰基和芳香碳-碳双键较多,分子量较大,在油水界面形成的膜强度较高,所形成的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