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世界各国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传统空调制冷剂对臭氧层的消耗和使全球气温变温的问题不得不重视。碳氢制冷剂因其高效能、无污染等优点成为传统制冷剂的替代品,本文对碳氢制冷剂代替传统制冷剂在空调上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汽车空调器中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是R134a。由于环保的要求,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替代逐渐提上了日程。汽车空调的替代制冷剂主要有碳氢制冷剂、R1234yf、R152a等,但这些制冷剂均具有一定的可燃性,阻碍了其使用。介绍了几种典型可燃制冷剂的火灾危险性参数及国内外关于汽车空调使用碳氢制冷剂、R1234yf、R152a后,发生火灾事故的后果,发生火灾事故可能性的研究情况。展望了汽车空调使用可燃制冷剂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新建特高压换流站阀厅的安全性能,提出了1 种兼顾防火与抗爆的新型封堵系统,在碳氢升温曲线下对5m×5.2 m 封堵系统真型样品进行了耐火试验,建立了封堵结构的抗爆性能数值分析模型,计算了典型爆炸工况下新型封堵结构的动力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新型防火抗爆封堵系统在碳氢升温曲线下耐火极限大于3 h,在设计爆炸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状态,不影响系统防火性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7)
随着国际社会对日益严峻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关注,迫切需要使用环保、节能且低成本的新型制冷剂。但大多数环保制冷剂都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如R32、R290等制冷剂在达到一定浓度的同时如遇火花即可点燃,严重还可能产生爆炸,正是因为此类制冷剂的燃烧特性,影响了可燃制冷剂在空调器中的应用,因此新型环保制冷剂亟需又一次的创新,解决可燃制冷剂在空调应用中的安全隐患,空调的防爆设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煤气化厂房合成气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项目煤气化炉出口合成气为例,通过经验公式和实验测试估算其爆炸极限,确定了煤气化厂房合成气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类似工程判断火灾危险性提供参考.分析煤气化合成气的爆炸危险性,如温度、压力等对爆炸极限的影响,以及合成气的爆炸危险性与爆炸极限范围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卤族元素的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和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以及HFC混合碳氢制冷剂的油溶性、热力学性质,认为使用对臭氧层破坏为0、温室效应指数更低的自然工质,才是解决制冷剂对环境破坏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1 燃气混合安全性问题燃气在燃烧之前以一定浓度与空气(或纯氧)混合,形成可燃烧的混合气体,在遇到点火源时,就可能发生予混燃烧.当混合气体中燃气的浓度处在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式燃烧.对于单组分燃气的爆炸浓度极限问题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对各种可燃气的爆炸浓度极限值有很多实验实测数据见诸文献、手册.对于多组分的燃气的爆炸浓度极限也已经有了广为采用的查特利尔(Le Chateli-er)法则以及惰性气体修正计算方法和配比计算方法.这些都是解决燃气爆炸浓度极限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燃气爆炸极限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燃气爆炸极限的因素以及燃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误差。指出合理选择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估算公式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使用条件下单一组分燃气和混合燃气的爆炸极限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各种常规静态爆炸极限测试装置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DBZ——Ⅰ型动态爆炸极限测试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优点;根据该装置对若干种可燃气体的测试结果,研究和讨论了动态爆炸极限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机械提取洞室贮存原油,如果该洞室内有空气,在装油、放空、和接着又装油期间,可能引起碳氢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文中分析了潜在引爆源和可能成为爆炸混合气体的碳氢气体扩散条件。讨论了引起急爆和爆燃的压力,时间和时间——温度爆炸条件与油库结构和设备的装置条件。并评述了这些装置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机械设备(例如泵)是引起爆炸的最大危险,但是设计措施能减轻这样的危险。同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洞室没有清除空气,油库洞室的设计条件应考虑爆炸荷载。  相似文献   

11.
《Fire Safety Journal》2002,37(1):53-65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flammability properties of two hydrocarbon blends, natural gas and propane–butane refrigerant, mixed with CF3I and C3F7 H inerting agents. Four flammability envelopes are obtained allow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inimum inerting concentrations and the maximum hydrocarbon to suppressant weight ratios for formulating non-flammable hydrocarbon refrigerants. These ratio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slopes of lines drawn from the origin and tangent to the lower branches of the flammability envelopes. The flammability measure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a tubular flow burner. The apparatus is convenient to operate, yields reproducible results without repetitive testing necessitated by explosion vessels. More importantly, the tubular flow burner applies a clear criterion for extinction avoiding the innate problems of the explosion vessels, which relate to the strength of the ignition source and the vessel siz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using CF3I or C3F7 H, to formulate a refrigerant mixture with a substantial hydrocarbon content. Specifically, inertion of the propane–butane blend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demands 87.7% and 94.2% by weight of CF3I and C3F7 H, respectively. CF3I displays similar inerting properties to those of CF3Br. The higher inerting requirement for C3F7 H stems from the nature of this agent to decrease the lower flammability limit of the hydrocarbon blends.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抑爆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纯氧环境中CO2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结果发现,CO2体积分数达到78%时,混和气体退出可爆范围,临界O2体积分数为14%.使用爆炸三角形分析得出CO2对甲烷爆炸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爆效果好于N2;同时分析了CO2抑爆的原因,为可燃气体抑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直接蒸发预冷式空调机组。对碳氢制冷剂R1270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其在风冷空调机组中替代R22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直接蒸发预冷不仅能提高机组COP,还能降低机组的排气温度。另外在相同条件下,R1270充注量为R22系统的47.1%,在额定工况下,R1270的制冷量大于R22系统,当室外环境温度升高时,R1270的制冷量略小于R22系统;二者COP值基本一致,但R1270排气温度明显低于R22。因此,从制冷能力上看,R1270作为R22的替代工质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常规空调机组采用直接蒸发预冷后,在高温环境条件下,R1270的COP高于R22。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利用与输送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煤层气利用的方向和存在的技术难点,分析了煤层气输送中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缩小爆炸极限范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FRT 的爆炸极限测试装置,在50 ℃、0.1 MPa条件下测试了异丙醇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加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改变异丙醇蒸气与二氧化碳或氮气的体积分数进行试验,研究惰性气体对异丙醇蒸气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在异丙醇爆炸极限范围内,随着异丙醇蒸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抑爆体积分数降低,且二氧化碳抑爆效果优于氮气;在惰性气体抑爆作用下,氧气与蒸气体积分数比值小于2.10 时,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燃。绘制了抑爆三角区,描述惰性气体对异丙醇爆炸特性的影响,并从活化能理论、链式反应理论等方面分析不同惰性气体的抑爆作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季铵盐离子液体对椰壳活性炭改性,对比研究活性炭改性前后及吸附甲苯前后的燃爆参数,探索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气-固异相混合体系的燃爆规律。改性后活性炭自燃点从319.3 ℃提高到345.7 ℃,共同吸附甲苯后其自燃点从307.7 ℃提高到327.1 ℃。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测得活性炭改性后粉体爆炸下限从1.5~2.5 g/m3提高到7~8 g/m3;活性炭改性前吸附甲苯后混合体的爆炸下限小于1.5 g/m3,改性后吸附甲苯的混合体爆炸下限为2~3 g/m3。在200 g/m3条件下,二者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为0.57,0.53 MPa,爆炸压力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用季铵盐离子液体改性后的活性炭不仅吸附VOCs的能力得到增强,而且系统燃爆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少量汽油液雾对低体积分数甲烷爆炸特征的影响,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研究了1、2 mL汽油的液雾单独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情况。通过改变甲烷体积分数,研究了甲烷分别与1、2 mL汽油的液雾混合后的爆炸特征,分析了汽油添加量对整个体系的爆炸下限影响。结果表明,汽油对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影响非常显著,添加量分别为2、2.5、3 mL时,pmax分别是0.11、0.79、0.82 MPa,相应的(dp/dt)max分别是10.57、32.52、108.53 MPa/s。甲烷体积分数为6%时,汽油添加量为2 mL时,pmax是1.01 MPa,比添加1 mL汽油时增大31%,比未添加汽油时增大了320%。甲烷和汽油液雾混合后,其混合体系的爆炸下限低于各自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1 mL汽油与空气混合物不发生爆炸,与体积分数≥3.5%的甲烷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2 mL汽油与体积分数≥0.3%的甲烷混合,该体系依然能够发生爆炸。研究结果能够为封闭和半封闭空间中泄漏燃气与其他可燃性液体蒸气混合物的爆炸及预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圆柱型锂电池在不同热失控方式下所产生灾害行为及烟气组分等灾害特性参数,通过动压变温舱与 9705 热释放及烟气测试平台,以电加热触发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采集热失控过程行为特征、烟气组分与密度等参数,研究喷燃、抛燃、爆燃及炸裂等热失控行为下的灾害参数特性。研究表明,喷燃形式下烟气中碳氢化合物、CO 等易燃气体含量最高且烟雾密度较大;抛燃和爆燃形式下热释放速率较大高温危险性较高,但烟气密度及 CO、CnHx 等可燃气体含量相对较低;炸裂最为剧烈危险。  相似文献   

19.
空调冷热源系统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根据1995年9月16日至19日在成都市举行的“全国空调冷热源技术交流会”上所交流的内容和有关资料,将制冷剂替代,热泵机组的设计和应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蓄冷空调等几个主要问题综合整理成此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SEM、XPS、XRD及FTIR表征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及1.2 L哈特曼管试验装置对其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粉体为纳米级孔状三维结构,主要组成元素为Si和O,呈非晶形态,表面附有-CH3及-OH基团;爆炸下限为40~50 g/m3,最大爆炸压力为0.70 MPa,最大爆炸指数值为7.84 MPa·m/s,最小点火能为520 mJ,爆炸危险等级为S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