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和“本质”都是唯物辩证法中重要的基本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提出这样的问题:“质”和“本质”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一样,为什么要有两个范畴?如果不同,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哪里?关于这一点,教科书中的叙述给人们的印象是模糊的。例如对事物的“质”,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质变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关于“本  相似文献   

2.
陈盟 《科技信息》2009,(33):T0342-T0342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为题。无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离不开“发展”二字。在自然领域在发展的基础上存在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同样在社会领域也离不开这一过程。经济作为社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发展,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是知识经济愈来愈显著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和谐这个概念有许多含义,如美、优雅、简单、整齐、对称、有序、规律等等。它的定义可简述如下:“……指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因素中协调一致。和谐的本质是杂多的统一、对立的统一、多样的统一,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一般来说,“和谐”是一个美学上常用的范畴,“美即和谐”是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派。但从科学史上看,“和谐”对自然科学发展却有微妙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两大派别,并在其论著中着力抬高文人士大夫画(南宗),贬斥院体画(北宗).通过对唐代《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宋代《宣和画谱》等文献资料研究发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说,无论从画家群的分派上看,还是从绘画水平与风格倾向上看都有诸多谬误.董其昌对于中国绘画史上画家群的分派是基于主观自身喜好,是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事物得出的结论,是观念先于史实的主观论断.  相似文献   

5.
荀况在《劝学篇》里有这么一句話:“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看了一些文章,对于“善假于物”的解释各說不一: 一说,“善假于物”就是善于通过学习以便掌握运用事物的規律;二說,是善于利用別的东西,借助于外物的力量;三說,“善假于物”的关键是“善”字,詼的是充分发揮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問題。  相似文献   

6.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3,(12):44-45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被很多人所熟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属性,看待一个事物要辩证的看它的正反两面,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大成,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揭示了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与“人”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人地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人地物质关系与人地精神关系。“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事物,在人地关系方面以人地精神关系为主体,这明显不同于以人地物质关系为主的一般地理事物。对“世界遗产”人地关系的这一认识既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也对“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自然一文化遗产”项目,人地精神关系的重要地位在泰山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9.
代词“某”的特殊性文言文中的代词,现在比较通行的是分为人称、指示、疑问代词三大类。我们要分析代词“某”的特性,也只好用这三类代词的不同特点来对照衡量。“某”可以用来指代人和事物,兼有指示和称代的作用,在这方面它同一般的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比较接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11.
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庸”的讨论,在我国思想界由来已久,近年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但在讨论过程中,学者们的解释明晰在理却又见智见仁;观点各具洞见,但也不尽一致。为了使这一讨论广泛而持久地进行下去,从而取得意义更为重大的成果,我们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庸”的各种观点作一简单综述,以资读者。①关于“中庸”的涵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中庸”思想的涵义包括“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佳状态,什么是最好的事物以及怎样达到事物最佳状态的方法”。另一派观点认为,“中”与“庸”本不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为,孔子的“生而知之”既不是唯心主义先验论,也不可理解为天资聪明,依靠先天心理因素去认识事物的“性而知之”。孔子强调“学而知之”,所谓“生而知之”仅是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满则溢,盈则亏”。事物发展到顶点极至的时候,也就是其衰落的开始,这是客观规律。这道理大家都明白,可真要落到自己头上时,又宁愿相信自己是个例外,正所谓“当局者迷”,这也算是个规律吧。只不过客观规律总要强过主观臆想罢了。———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5.
说“个”     
“个”,本来是常见的表个体单位的量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指人,可以指物;可以用于具体东西,也可以用于抽象的事物。对于一些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都可以用它计量。如“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阶级”“一个观点”,等等。但是在某些语言环境中,“个”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并不表示计量或不单纯表示计量,因而在确定它的词性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影响式”和“揭示式”评论句是评论句中两种富有特色的句式。“影响式”评论句表达“甲事物影响乙事物”的语义 ,下位句式有直表式、使令式、绍介式三种。在绍介式中 ,“为”字句值得关注。“揭示式”评论句表达揭示事物的性质、意义的语义 ;具有揭示作用的动词有四类 :“说明”类“反映”类、“意味”类、“告诉”类。  相似文献   

17.
1.引言1.1 “一方面……一方面”是一对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多变的关联短语。用来连接相关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关的两个方面,组合成为相关性的或对比性的联合整体,作各种结构成分。后一个“一方面”前边可以加“另”或“又”,说成“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7页)又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转引自《解放军报》1968年9月3日)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可以”当作“只能”去理解,进而又把矛盾与“两分”、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等同起来,于是“一分为二”(“两分法”就绝对化了,而整个唯物辩证法也就归结为“一分为二”(“两分法”)。过去人们都在各个领域自觉运用“两分法”,似乎只有运用“一分为二”(“两分法”)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才是正确的,而除此之外的划分法统统都是错误的。其实这并不是毛泽  相似文献   

19.
一、充分调动师生积极因素,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两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重点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由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向学生积极参与方式.课堂教学是“两课”教学中心环节,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几乎提供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虽然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也有启发,也可以讲得很生动,但学生感到没有压力,不利于学生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由“满堂灌”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讲”、“听”、“写”、“看”、”问”五个环节.“讲”,一方面在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精心钻研教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理师专学报》八七年第一期载杨发祥同志的文章“汉白语言融合初探”一文中谈到“例如piu(蛄)这个白语语汇以前是非常盛行的,白族人认为有人会养蛄,用蛄去伤害人,儿童肚子胀而死亡说成是被蛄吃掉.随着医药事业的发达,这个词已逐渐消亡了,年轻人已不知是什么东西”.(《学报》P.107)其实,这蛄应为蛊(gu).“皿虫(蟲)为蛊(蠱)”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当时晋平公患病,到秦国请医生,秦景公派了位名叫和的医生去给他看病.这位医生前去一看,便断定晋侯好色,得的病是象“蛊”一样不治之症.在旁的大臣问:“何为蛊?”和答道:“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表明了当时人们对“蛊”的认识以及对蛊字结构的理解.为什么皿和虫合在一起叫蛊,而且是一种“不可为也”的绝症呢?这可从古代造字时的情况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