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压力管理减少供水管网泄漏损耗是近几年在国外出现的新理念,它有效地解决了供水管网漏损这一棘手问题。对管网压力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网中不必要高压力的出现。减少爆管事故的发生进而降低漏损率。笔者介绍了压力管理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镇管网多级加压泵站变频供水设备是由管网叠压(无负压)装置和泵组及控制柜组成的区域性管网供水设备,设备通过多级泵站的组合,实现区域性环状管网上下游加压泵站的联动控制,通过系统智能化控制调整多级泵站的运行状态,并同时进行管网内部的实时压力流量监控,保障市政管网区域性供水的供水量平衡,达到安全供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市政供水三级泵站的原水来自于市政管网,传统的加压方式是将管网水引入清水池,再用水泵吸取,浪费了管网富余水头。桂林市自来水公司经过探索,将管网叠压供水技术应用于市政供水三级泵站,取得了节电30%的良好效果,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成功运行,水质符合国家要求,管网压力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住宅小区供水泵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住宅小区一般为五六层住宅群,往往每幢住宅楼顶设有水箱及进水浮球阀,此时泵站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此类地区往往晚上用水低峰时,城市供水管网压力还是较高的,此时应尽量利用其压力让水自上各屋顶水箱,当各屋顶水箱满时,水箱浮球阀自动关闭,小区内供水泵站可不开,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当白天管网压力不足或屋顶水箱水位低时,应随时开启泵站供水。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遂宁城区给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局部地区压力低、供水安全性差等问题,对城区给水管网进行了改扩建,结合城区各水厂的布局和地形特点,提出了分片区供水的改造方案。改造后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扩建后的给水管网既解决了原有给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又满足了遂宁市城区远期发展的需要,同时第二水厂内泵站的能耗降低了约20%,为供水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乡集约化供水模式对原有城市供水管网供水的影响,集中探讨了供水管网中泵站增压方式的优化.结果表明,在管网供水量增加和供水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可通过分析管网供水压力的增加幅度来优化供水管网中增压泵站的供水范围;对下游设有多个增压泵站的供水管网,通过合理调整泵站的进水模式可以避免对上游压力的过大影响;通过分析综合水龄与加氯量的关系可以确定增压泵站的中途加氯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二次供水方式增压泵站数量众多,运行能耗较大,而且还存在水质二次污染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叠压供水技术。叠压供水直接从市政管网取水加压,势必会引起市政管网的水力特性变化;同样,市政管网的供水条件也会影响叠压供水的水力特性。因此,为了解市政管网与叠压供水之间的水力作用,利用FLOWMASTER软件进行了叠压供水系统运行状况建模,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叠压供水系统设置时,应考虑用水量、接入管位置、市政干管管径、管网拓扑结构以及市政管网压力等因素;叠压供水接入市政管网系统后,普遍在3 min后趋于稳定,且在各种阀门的调控下,管网中的压力波动不会对用户用水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德兴泵站原设计和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改造方案,大大降低了运行电耗,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市政管网来水量足够大时,泵站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是较好的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引入经济运行目标和压力可靠性、泵站整体运行功率作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对供水管网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对某市B水厂供水管网的实际泵站机组进行优化,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24h内每一时刻的优化调度结果表明:供水管网优化之后一天可节约7704KWh的电量,节能效果可达到20%。  相似文献   

10.
水力模型作为分析供水管网水力状态的有效工具,可以模拟并评估供水管网的水力运行状态,给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本文主要结合A县全域供水管网分水站改造升级工程实例,首先科学模拟并动态分析远期供水管网流量和流速状况,确定该供水区域经济合理的管径;其次,通过管网压力区域分布情况进而确定各关键点分水站供水形式以及一体化增压泵站选址,使泵站流量扬程设计更加合理;最后通过不同季节高低峰用水模式模拟分析,得到供水调度优化方案,为A县供水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给水管网规划设计和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给水输配系统加压泵站的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和扩建,某些城市的管网压力分布不均问题日益突出,即当输配水管线较长时,在管网中产生较大的沿程水头损失,为了维持管网末梢服务压力,势必提高水厂的出厂压力,以至在管网前端服务压力过高,造成区域之间的水压差过大,在高压区供水能量浪费,漏水严重,甚至可能出现爆管,但如果降低出厂水压,又满足不了低压区的用水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管网中途加压,于高、低压区间的输水干管上增建加压泵站,对管网水压进行局部提升,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加压泵站前段的运行压力,从而降…  相似文献   

12.
李春桐 《供水技术》2022,16(2):16-19
某地三级泵站调度方式常为人工经验调度,泵站运行能耗较大.为减少泵站在凌晨时段叠压供水条件下的运行能耗,降低供水成本,利用水力模型技术与遗传算法对泵站进行两级优化调度,求解得出在凌晨时段满足最不利点用水需求的泵站出口压力.计算结果表明,泵站富裕供水压力降低,水泵调速比得到优化,水泵运行效率提高了7.2%,与实际运行能耗相...  相似文献   

13.
本加压供水装置,不需建水池,无二次污染,供水安全可靠,并且充分利用了自来水管网的压力,节能效果明显,彻底解决了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更不会给自来水管网造成负压而影响其它地区供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大范围的压力调控对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及生产运行成本的影响,以大规模真实供水管网为例,首先对历年缺水缺压投诉地区的供水情况、用水特点进行详细摸查和分析,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作为压力优化的目标区域,在有针对性地投入资金完善该区域的二次加压设施后,采取分时段隔日深夜逐步降低压力的方式进行大范围调控,不仅大范围降低了供水管网压力,对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和生产运行成本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管网压力控制模型的功能及建立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桂城水厂。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管网压力控制模型后,桂城水厂平均出厂压力为0.483 4 MPa,千吨水电耗及漏损率分别降低6.28%和3.14%;用管网压力控制模型修正的压力代替宏观模型优化后的压力,有利于在供水调度过程中实现节能节水;管网压力控制模型与DMA分区阀门减漏联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管网的漏损率;基于管网压力控制模型建立压力流量预测控制系统,使泵群按照管网压力曲线运行,可以降低电耗并减少漏损。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由于城市地形和管网的影响,局部地段的供水压力偏低,需要进行局部加压,部分的管网压力偏高需要调节。在近几年实施的加压站和调压站项目中,利用简单的通用电气元件解决控制问题,取得明显成效。这里浅谈一下压力与时间控制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宏观模型可建立管网压力控制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桂城水厂。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管网压力控制模型后,水厂供水范围合理,远端压力精度为±0.001MPa;控制泵群工况点沿管网压力曲线运行,调节后的流量和压力均能满足用户要求,同时使小区阀门减漏效应扩展至整个管网,可有效降低管网的漏损率;修正宏观模型及水力模型调度压力有利于在供水调度过程中实现节能节水。  相似文献   

18.
结合合肥S供水加压泵站机组的改造,介绍了水泵选型和节能改造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提出水泵的合理选型是降低电耗的根本途径。随着合肥的大建设,个别供水加压泵站出现出水阀门开度过小、电机过载、电耗较高、局部供水压力和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等问题,通过对供水压力、水量、管网等进行调查分析,采取了增设变频器、更换机组等措施进行改造,改造后出水阀门可以全开,电机不过载,电耗明显降低,供水压力、水量得到了保证。此外,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供水加压泵站机组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布置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给水管网构造理论,应用水力学和拓扑学基本原理,建立了给水管网节点压力的灵敏度矩阵和方程,通过灵敏度分析可解决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布置问题。该方法弥补了现有节点压力灵敏度分析理论的缺陷,改变了供水行业依靠经验布点的传统方法,为供水运行管理中压力监测点的布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供水管网压力调控是减少管网漏损的重要技术手段,《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在对漏损率提出明确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对管网压力调控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从管网压力与漏损的关系、管网压力多级调控方法研究与应用方面阐述了管网压力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漏损控制的有效性,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