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8 d SD大鼠胚胎(E18)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8 d,用MTT吸光度值、DNA ladder、Hoechst染色、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NMDA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以及CART肽对NMDA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ART肽的作用机制。结果:CART肽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MDA组(P<0.05);DNA ladder和核形态Hoechst染色证明,CART肽明显抑制NMDA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P<0.01)。CART肽预处理明显促进NMDA组海马神经元中Bcl-2表达(P<0.01),增加Bcl-2/Bax比值,抑制caspase-9及caspase-3活化(P<0.01);但CART肽对Bax的表达及caspase-8活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CART肽抑制NMDA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呈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机制主要是提高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启动分子caspase-9和执行分子caspase-3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荧光方法观察SDF-1α和CXCR4在细胞的定位;以不同浓度的SDF-1α处理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阻断剂AMD3100阻断CXCR4受体,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显示SDF-1α和CXCR4主要表达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胞膜和胞浆;不同浓度的SDF-1α改变了细胞的形态,促进了突起延伸;AMD3100则抑制了细胞突起增长;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DF-1α减少了细胞凋亡。结论:SDF-1α可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和凋亡效应,该机制可能与受体CXCR4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豆肽对β- 淀粉样蛋白肽( 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胚胎 18.5 d C57BL/6 小鼠海马原代神经元,培养7 d 后用10 μmol/L 的Aβ25-35 处理,制作神经元损伤模型;随后分别在 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0.1%、0.5% 和1.0% 的大豆肽,处理48 h 后,利用MTT法检测大豆肽对海马神经细胞活力的 影响,DAPI 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原代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Ⅲ-tubulin 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变化。结果:大豆肽提高了Aβ25-35 所致神经损伤模型 中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大豆肽降低了Aβ25-35 所致神经损伤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减轻了细胞骨架的损伤。 结论:大豆肽对Aβ 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逍遥散(XYS)含药血清对高浓度皮质酮(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XYS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煨生姜、甘草组成。采用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以120 μmol/L CORT建立高浓度CORT环境,制备XYS不同灌胃剂量含药血清,选取10%含药血清和10%血清,以CORT拮抗剂RU38486作为阳性对照药。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率,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果:120 μmol/L CORT能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RU38486能够逆转高浓度CORT所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率的下降(P<0.05),10%XYS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经高浓度CORT处理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BrdU/TUNEL染色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P<0.01),经RU38486和10%XYS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干预后,BrdU/TUNEL比值明显升高(P<0.01)。高浓度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RU38486及10%XYS含药血清各组均能明显抑制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P<0.05或P<0.01)。结论:XYS能促进高浓度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发挥抗应激时高浓度CORT损伤海马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永久结扎去势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项背部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细胞凋亡促进蛋白Bax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松散,大小不规则,部分细胞固缩深染,核固缩.雌激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大小与正常接近,偶见个别神经细胞胞核固缩,胞质浓染.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雌激素治疗组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元Bcl-2和ChAT蛋白的表达升高,Bax蛋白的表达降低,且均呈时间依赖性.结论:雌激素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上调海马神经元ChAT的表达,发挥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表面超微结构。方法:用扫描电镜对海马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具有梭形、锥体形、多角形等多种形态,细胞突起长短不一,粗细不匀,可见形态不同,大小不均的膨体样结构,树突上可见树突棘,突起末端可见生长锥,突起之间有连接。结论: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与在体细胞相似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雄激素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由基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大鼠进行海马神经元培养,用不同浓度的H_2O_2造成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模型,观察细胞的活力并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预先给予睾酮后(24h)观察细胞的活力及SOD值,NO及MDA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不同时间给予睾酮后细胞的活力.结果:给予H_2O_2后,神经元的活力明显下降,预先进行睾酮培养后细胞的活力明显升高,NO和MDA的生成降低,SOD值升高,睾酮给予后短时间内可以引起神经保护作用.结论:雄激素对H_2O_2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发挥作用为短时间的作用模式,可能与自由基引起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亚低温(31~32 ℃)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予以OGD处理,建立了模拟大脑缺血、缺氧的神经元OGD模型;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低温组、单纯OGD组以及亚低温+OGD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凋亡率检测以及胞浆内caspase-3活性检测,研究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神经元OG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OGD组比较,亚低温+OGD组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形态学改善,凋亡率下降(P<0.05),同时caspase-3活性亦下降(P<0.05);神经元OGD后caspase-3活性升高,与凋亡率呈正相关(r=0.823,P<0.05),神经元经过亚低温和OGD后caspase-3活性与凋亡率亦呈正相关(r=0.841,P<0.05)。结论:OGD可使caspase-3的活性升高及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MCM)引起原代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体外模拟炎症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探讨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μg/LLPS作用于原代培养的SD大鼠小胶质细胞12h,取激活后培养基作用于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PS组,姜黄素组,MCM组,姜黄素+MCM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各组处理前后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并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内乳酸盐与丙酮酸盐比值来评价神经元内氧利用情况,RT-PCR法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1,4,5-三磷酸肌醇受体3个亚型(IP3R1,IP3R2,IP3R3)的表达情况。结果: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引起海马神经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乳酸盐与丙酮酸盐比值较空白对照组亦有明显增加;姜黄素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乳酸盐与丙酮酸盐比值较MCM组降低,MCM组IP3R1及IP3R3表达明显升高,IP2R2无显著变化;姜黄素组IP3R1的表达较MCM组明显下降,但IP3R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可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对该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氧利用率,降低IP3R1的表达及敏感性,从而减低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机率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上调大鼠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取18 d的SD大鼠胚胎(E18),分离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7 d,以不同剂量CART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处理时点p-ERK表达。再以ER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25 μmol/L)预处理细胞,进一步观察CART对p-ERK表达及BDNF合成的影响。 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CART处理组海马神经元p-ERK表达明显增高(P<0.01),BDNF合成增加。PD98059能阻断内源性ERK磷酸化、也能阻断CART诱导的ERK磷酸化,同时抑制CRAT引起的BDNF合成。结论: CART通过激活ERK促进海马神经元BDNF的合成,从而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多采取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方法,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并持续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取得高效持久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组。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生长曲线、CCK-8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对其培养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主要来源于因正畸或阻生拔除的健康牙培养而成的人牙周韧带细胞已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目的:了解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 经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分为3组: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组。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人牙周韧带细胞在转染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未检测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在人体内半衰期过短限制了其应用。 目的:构建可表达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 方法:将NT4-GLP-1融合基因插入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pSSHG-CMV中,构建pSSHG/NT4-GLP-1重组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辅助质粒pAAV/Ad、腺病毒质粒pFG140及pSSHG/NT4-GLP-1转染至293细胞系,用其感染Hela细胞。 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pSSHG/NT4-GLP-1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鉴定可见342 bp的目的片段,说明NT4-GLP-1融合基因已经成功重组于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pSSHG-CMV内。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转染pSSHG/NT4-GLP-1重组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的Hela细胞内有大量棕黄色颗粒,阳性率达到70%以上,说明NT4-GLP-1重组腺伴随病毒在细胞中可以表达GLP-1。  相似文献   

14.
NT4-Apoptin-HA2-TAT融合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编码融合基因NT4-Apoptin-HA2-TAT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相应载体后将Apoptin和HA2-TAT连入pUC19/NT4质粒, 再将融合基因NT4-Apoptin-HA2-TAT亚克隆至腺相关病毒的穿梭质粒内, 与辅助质粒pAAV/Ad、 腺病毒质粒pFG140共同转染HEK-293细胞, 通过同源重组获得NT4-Apoptin-HA2-TAT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收集病毒上清, Dot blot法测定其滴度.MTT比色法观察NT4-Apoptin-HA2-TAT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 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克隆出NT4-Apoptin-HA2-TAT融合基因; 得到高滴度的(3.14×1015 pfu/L)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NT4-Apoptin-HA2-TAT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 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诱导凋亡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 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成功制备了NT4-Apoptin-HA2-TAT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为下一步的Apoptin应用于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常用基因载体具有一定缺陷性,无法直接在体内应用。应用腺相关病毒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载体促进软骨修复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构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腺相关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测定重组病毒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感染活性。 方法:PCR方法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构建重组骨架质粒p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与包装质粒pAAV-RC、辅助质粒pAAV-Helper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应用该重组病毒感染AAV-HT1080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鉴定。并感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检测重组病毒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效率及活性。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正确,重组骨架质粒p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双酶切后可见位于1.3 Kb附近转化生长因子β1条带。收获病毒滴度5.2×1011 v.g/mL。鉴定重组病毒r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包装成功。重组病毒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于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感染效率达42%。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能够高效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实验为基因治疗退变椎间盘实验的前期部分,旨在构建含免疫荧光的pAAV-hSOX9-IRES-tdTomato重组质粒并应用腺相关病毒包装,为后期体内外实验打下基础。 目的:构建人SOX9基因过表达腺相关病毒pAAV- hSOX9-IRES- tdTomato的包装。 方法:用酶切法将质粒pAAV-IRES- tdTomato和质粒pUC57- hSOX9连接成pAAV-hSOX9-IRES- tdTomato,用质粒共转染方法包装腺相关病毒,感染293AAV细胞,腺相关病毒纯化及用生物学滴度测定法进行滴度测定。 结果与结论:经测序结果BLAST比对分析,pAAV-hSOX9-IRES-tdTomato完全与合成的基因序列hSOX9相符,滴度为1×107TU/mL。结果表明,人SOX9基因过表达腺相关病毒pAAV-hSOX9-IRES- tdTomato包装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Complexin-1/2(CPLX-1/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载体pAAV- CPLX-1/2并研究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用Oligo 7软件对Genbank上小鼠CPLX-1/2 mRNA的CDS两端序列进行分析,合成CPLX-1/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Top10;选取正确的克隆进行PCR和测序鉴定。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测序正确后,转染AAV293细胞,包装腺相关病毒。将重组腺相关病毒经脑立体定位注射到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3XTg-AD)小鼠海马CA3区,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CPLX-1/2蛋白表达情况,水迷宫检测CPLX-1/2过表达对3XTg-AD小鼠记忆的影响。 结果 PCR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小鼠CPLX-1/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CPLX-1/2在海马CA3表达显著增加。CPLX-1/2过表达显著改善3XTg-AD小鼠的记忆损伤。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PLX-1/2重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载体并在整体动物水平成功高效表达; CPLX-1/2过表达可显著改善3XTg-AD小鼠空间记忆的损伤。为在整体动物水平深入研究CPLX-1/2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结果提示CPLX-1/2可能作为AD记忆损伤治疗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表明,感染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后的干细胞具有稳定表达高水平端粒酶活性,且能使细胞增殖旺盛,这为建立基因工程的永生化干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感染对体外培养鼠胎肝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鼠胎肝干细胞,经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感染,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鼠胎肝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相比,基因感染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结果表明以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感染能促进体外培养的鼠胎肝干细胞增殖,对其培养有优化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异源二聚体比同源二聚体的活性高20倍,但相关BMP 4/7融合基因的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构建重组人BMP-4/7 融合基因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并检测其表达。 方法:扩增BMP-4、7成熟肽基因;分别构建质粒pGEM-BMP-4和pGEM-BMP-7;采用DNA连接法获取BMP-4/7融合基因,克隆获得pGEM-BMP-4/7质粒,进行基因测序。AAV颗粒转染HEK293细胞,收获病毒载体AAV-BMP-4/7。用SDS-PAGE电泳检测BMP-4/7融合基因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用不同感染复数的AAV-BMP-4/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 d,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PCR和ELISA法检测融合基因BMP-4/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PCR 电泳,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装入pSNAV质粒中的BMP-4/7 基因正确,pSNAV-BMP-4/7重组成功。RT-PCR检测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4/7融合基因的转录条带,ELISA检测显示经AAV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BMP-4/7蛋白随着感染复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高(P < 0.01)。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重组骨形成蛋白4/7融合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20.
Stroke is one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which lead to permanently neuronal damage after temporary or long-term occlusion of vessels or after heart attack. However, there are few efficient strategies to prevent or treat this kind of insult in clinical because the consequence is irreversible and could be long-lasting after the onset of stroke. Gene therapy especially using viral system has long been addressed to be of great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damage. Here, we generated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 carrying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gene. Cells infected with rAAV-BDNF could be able to produce functional BDNF which promoted neurite outgrowth and protected neurons from apoptosis induced by serum deprivation. Further more, single injection of rAAV showed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cell death in focal ischemic model.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rAAV-mediated gene delivery is functional, which shed light to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viral system-based gene therapy in clin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