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奇磊  王鑫  张丽蓉  高妍 《城市住宅》2021,28(6):166-167
在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地域文化也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设计灵感.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整合区域文化元素势在必行,这对明确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也大有裨益.因此,通过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的主要原因,并重点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的发展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城镇具有寒地性、边疆性、资源性、工业性、铁路主导性和文化融合性等基本特色,而城市中的建筑与建筑群则具有阳光院落、规整外廓、实体墙面、坡式屋顶、偏暖色调、公共空间室内化和地下空间利用等共性特征。东北城市建筑的特色是由于其处于中华文化边缘区所必然形成的混交文化在城市建筑文化中的反映。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筑特色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特别强调增强文化个性与魅力,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城市特色规划,把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并组织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去,以加强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5)
标志性建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特点,人们往往能够通过它来解读一个城市的性格和历史文化。分析河南地域内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和文化内涵,从而创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弘扬中原文化,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253-253
UED:您的很多代表项目都属于文化建筑,您是否对这种类型的建筑情有独钟?您又是如何看待建筑与培育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的? 朱雄毅: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无论是对城市文化的培育,还是对城市居民精神层面的陶冶,文化建筑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城市文化这个题目包含着孕育的含义,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城市文化塑造出一个城市,城市文化又再一次熏陶我们,而城市居民则在塑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德宽 《城市规划》2003,27(11):76-7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城市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特征的城市外观重塑建设已悄然排上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改善城市形象 ,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发展旅游事业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袁牧 《安徽建筑》2014,(4):20-20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建筑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逐渐失去了其文化特色.文章强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表征”,着重说明了城市、建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并针对我国城市的“千城一面”现象提出了解决办法:其一,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其二,在结合本土特征的同时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伟 《小城镇建设》2007,(11):28-32
将文化规划与旧城更新相结合,通过特色文化提取,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质,同时运用多因子叠加方法制定建设策略,从而通过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塑造,达到保护和加强城市格局,延续历史文化,综合提升和优化城市环境品质,突显城市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吕伟 《山西建筑》2004,30(16):33-34
介绍了建筑艺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武汉市域市建设为例,就城市建筑体现中国特色、地区特色和民俗特色的表现方法进行了个绍,提出域市建筑与域市文化协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城市中心广场建设中存在的缺乏个性、“千场一面”的问题 ,提出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居民从事休闲、娱乐、交往等活动的“起居室”和展现城市居民多彩生活的“舞台” ,更应该成为集中体现城市风貌特色、文化内涵的重要场所 ,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营造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广场空间 ,体现城市特点应成为设计创作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品位是指由城市空间、城市布局、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环境、城市景观等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综合素质反映,是城市整体风貌的艺术概括.城市文化是城市品位的主导因素,城市建筑是城市品位的直观反映,城市生态品位昭示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品位体现着城市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地位,反映着城市的对外形象与个性品牌.高品位的城市对集聚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茜  刘敏 《山西建筑》2008,34(6):67-69
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阐释了城市地缘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地缘文化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在创造城市特色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通过挖掘城市山水、城市空间形态、建筑及非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地域潜质,达到发扬与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内涵与价值,规避糟粕,重塑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德宏 《城市建筑》2009,(12):43-46
文化建筑是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也是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各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培育。城市间的竞争,使得文化建筑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和城市直观形象的反映,文化建筑从传统的文化娱乐空间向现行的文化生产空间转型。  相似文献   

15.
马武定 《规划师》2008,24(11):5-9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以消费主义为特征、以消费社会为其统一语景的全球文化网络正在形成,世界各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精神正被解构和重组,不同的城市文化具有各自的核心价值,不同的城市文化精神决定了不同的城市空间。在全球化的消费主义语景下,我国城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中国城市文化精神与西方消费主义的结合正创造出一种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新文化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8)
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功能为灯光装置设计提供了理想的创作环境,同时,灯光装置作品所表达的地域特色、城市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展现出城市的风貌,增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和吸引力,加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并延续的灵魂。目前众多城市通过公共艺术提升城市人文价值与内涵,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建构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文章结合临安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项目,以公共艺术规划为视角探究新城文化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韩冰 《中州建设》2004,(3):38-39
设计师的使命是如何把表现精神美学的意境带进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为此.设计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信念.信念包涵着设计艺术的独特风格。空间环境是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精神的总体形象表现.所以它一定要有鲜明的时代地方特色。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由于其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风格。世界是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社会属性和艺术属性出发,强调公共艺术的终极目标是"服务性",其艺术载体是开放、民主,服务于大众而且承担某种社会职能。引言当前,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艺术已成为存在于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存在的文化标志,而且它延伸了城市精神的内涵,它泛指在公共空间里面对公众且公众能直接参与的艺术形式、艺术造型。如城市绿地、广场、绿景观壁画、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等艺术。它是城市的精神象征,它是一个城市内在的外化,它展示了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和大众审美格调。  相似文献   

20.
在现时的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中心角色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规划一方面是指规划的艺术,另一方面则是指有策略地运用城市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规划与城市设计、经济再生的结合,延续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重视和满足了社区的文化需求,促进了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