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研究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Ⅰ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缺失突变体(△23KGF-Ⅰ)二硫键的配对形式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的△23KGF-Ⅰ中Cys40,Cys102和Cys106三个游离半胱氨酸间无二硫键形成,经铜离子处理形成Cys102-Cys106配对的二硫键,且经体内外活性研究,发现含二硫键配对的△23KGF-Ⅰ比不含二硫键形式的活性分别高40%和70%左右。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Ⅰ型N端缺失突变体(△N23KGF-Ⅰ)的mPEG-马来酰亚胺(mPEG-maleimide、mPEG-Mal)修饰工艺及修饰位点和初步体外生物活性。首先修饰得到聚乙二醇化的△N23KGF-Ⅰ,然后对△N23KGF-Ⅰ作还原和非还原质量肽图,确定其各肽段,对△N23KGF-Ⅰ-m PEG-Mal-20K做还原质量肽图,确定修饰位点。最后,通过BAF-3细胞对△N23KGF-Ⅰ国际标准品、△N23KGF-Ⅰ、△N23KGF-Ⅰ-m PEG-Mal-20K测活。结果表明,在尿素环境下,mPEG-MAl被均一修饰在△N23KGF-I的Cys40位。与国际活性标准品相比,△N23KGF-Ⅰ的活性保留了116%,△N23KGF-Ⅰ-m PEG-Mal-20K的活性保留了36%。  相似文献   

3.
以桦木醇为原料合成了4种桦木醇吡啶盐,运用1H-NMR和IR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对这4种化合物对肝星状细胞、人肺癌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3、4a和4c对上述3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对肝星状细胞的IC50值均明显低于桦木醇.  相似文献   

4.
建立与人肝纤维化病变、性质及发展规律比较接近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二参泽术汤对肝纤维化防治的效果。采用四氯化碳结合苯巴比妥口服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开始(预防组)及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以二参泽术汤喂饲。实验中途及结束后,观察各组动物肝的光镜及超微结构改变。模型小鼠肝的组织学改变符合人的肝纤维化病变;用二参泽术汤治疗及预防的小鼠肝均未见明显病变。四氯化碳结合苯巴比妥口服造成的肝纤维化模型具有周期短、效果确实、操作简便的优点;二参泽术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大豆异黄酮组,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各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联苯双酯和大豆异黄酮,连续7 d后以0.1%的CCl4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结束后,计算肝脏指数,检测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匀浆中SOD活力升高(P<0.01),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P<0.01);病理切片表明给药组小鼠肝损伤减轻,趋向于正常组。大豆异黄酮对肝脏的作用与联苯双酯相近。结论:大豆异黄酮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肝腹水浸膏对鼠肝纤维化及利尿作用的影响。方法:1、小鼠肝纤维化试验:采用20%、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制作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后给药6周,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肝、脾指数并作病理检查。2、大鼠利尿试验:取试验前禁食18hr大鼠,分别给大鼠灌胃用生理盐水配成的药液50ml/kg,立即放入代谢笼内,收集6hr内的尿液,观察其大鼠6hr的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结果:1、小鼠肝纤维化试验:工艺Ⅱ高、工艺Ⅲ中、Ⅲ高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下降,工艺Ⅱ中、工艺Ⅲ低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血清透明质酸含量下降,工艺Ⅰ高、工艺Ⅱ中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脾指数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工艺Ⅰ低、工艺Ⅱ高、工艺Ⅲ低、Ⅲ中、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马洛替酯片组炎症细胞逐渐减少,点状坏死和变性范围缩小,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2、从大鼠利尿试验:工艺Ⅰ低、工艺Ⅱ低、工艺Ⅲ低、呋塞米片组在2hr的排尿量和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均增;工艺Ⅰ低、工艺Ⅱ低、呋塞米片组在6hr的排尿量和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均增加,但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工艺Ⅱ供试品,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及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泛素化需要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的依次作用,但泛素结合酶E2不仅在泛素传递中起中间者的作用,还可能决定泛素链的特异性以及调控泛素化过程.为了更加深入了解E2参与的泛素传递调控机制,通过将泛素结合酶UbcH5B催化活性位点Cys85突变成Ser,获得可以与Ub结合得到更加稳定复合物的突变体UbcH5B-C85S,探究突变体对野生型E2体外泛素传递的影响.首先构建野生型E2和UbcH5B-C85S的表达质粒,然后通过原核表达和使用Ni-NTA亲和柱层析纯化,获得有活性的人重组E2蛋白;设置体外泛素转移反应,通过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在E2和E3水平分析UbcH5B-C85S对野生型E2泛素转移反应的作用.结果 显示:突变体UbcH5B-C85S可以部分抑制泛素从E1传递到UbcH5B和E2-25K,并且可以抑制UbcH5B将泛素传递到泛素连接酶TRIM23.这些结果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泛素化的活性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肝损伤涉及短期内突发的肝细胞损害,其病因较多,机理复杂。动物实验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临床前药物筛选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基于肝损伤的模型建立,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乙醇,以及人源性肝嵌合体小鼠等模型建立进行综述,为研究动物实验肝损伤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籽压榨油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结果显示其含量分别为2.518%、0.577%和2.736%.五味子籽压榨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g/kg,30d小鼠喂养试验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五味子籽压榨油的毒性较低.通过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并分别给予小鼠不同量的五味子籽压榨油以研究其对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呈显著性差异,证明五味子籽压榨油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00、200、400mg/kg PE组和200mg/kg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共6组,采用50mL/kg四氯化碳(CCl_4)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d,制备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AST、TP、ALB的水平及肝组织匀浆液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并计算出肝指数及A/G,观察病理肝脏的损伤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提取物能显著减弱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的升高,提高血清ALB的合成量及A/G值,提高肝组织SOD活力,降低MDA生成量,使肝细胞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程度减轻.由此充分证明叶下珠提取物提取物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的中间阶段,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硬度量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其弹性参数检测尚不准确。该文基于超声辐射力脉冲(ARFI)技术,提出一种对肝脏组织弹性系数进行量化的新方法。通过ARFI技术产生超声辐射力推动聚焦处组织产生微小纵向位移,获取激励前后的超声回波信号,采用累积相位互相关算法检测微小位移,评估其分级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再通过Voigt粘弹性模型建立特定声辐射力下弹性系数与组织受激产生应变的关系曲线,从而获得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组织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对不同分期的兔子肝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采用单一辐射力获得的纵向位移进行分期结果不稳定,而应采用多种声强度和多种脉冲宽度的辐射力下的平均纵向位移。最终得到的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弹性系数为:F0:(11.95±1.91)kPa,F1:(13.28±1.89)kPa,F2:(15.40±1.98)kPa,F3:(16.83±2.01)kPa,F4:(18.52±2.28)kPa。实验结果实现了区分不同肝纤维化等级的兔子肝脏,并得到不同等级相对应的弹性参数值,为临床上肝纤维化的准确检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探究了盐酸小檗碱(BH)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通过与BSA内部氨基酸残基发生非共价结合,稳定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从而抑制蛋白质的错误折叠,降低其纤维化聚集的程度,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造后的溶瘤腺病毒Ad.enAFP-E1A-△E1B55Kd作为载体携带治疗基因Mn- SOD,得到目的病毒Ad.enAFP-E1 A-△E1B55Kd-MnSOD;通过PCR方法鉴定病毒构建正确;MTT法检测病毒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杀伤能力和对肝正常细胞的安全性;Hoechst33342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凋亡的现象.结...  相似文献   

14.
松枯梢病叶上分离得到的1株对松枯梢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JS-JK8对松枯梢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表明:其分泌物的物质中粗提蛋白和上清液均有活性,表明拮抗物质有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开发了一种可口服的葛根素微球——以海藻酸盐为载体负载葛根素的载药凝胶微球。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显示葛根素微球的球形度高,分散性好,平均粒径(391.62±22.06)μm。体外释放曲线表明葛根素微球能够避免胃酸分解,到达肠道缓慢释放,从而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率。将葛根素微球给予小鼠10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微球组的小鼠血糖下降了约31.57%,肝脏指数下降了18.67%。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葛根素微球能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糖原合成相关蛋白GSK-3β和GYS-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微球组GSK-3β表达下降了69.33%,GYS-2表达升高了126.19%。结果表明,通过口服葛根素微球能够有效促进肝糖原的合成,降低血糖,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症状及其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间歇性禁食对肝癌进展的影响,以皮下注射肝癌细胞Huh7的BALB/c裸鼠为研究对象,构建肿瘤模型,比较间歇性禁食对肝癌形成及生长、肝脏生理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Huh7细胞引起的肝癌病变,与对照组相比较,间歇性禁食组小鼠的成瘤率低,且在相同时间段内,间歇性禁食组小鼠形成的肿瘤体积较小;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间歇性禁食组小鼠的肝损伤程度较低。间歇性禁食对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抑制或减缓肿瘤恶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纳米磷灰石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原位杂交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纳米磷灰石作用 4 h后的人肝癌细胞进行端粒酶基因的检测来研究纳米磷灰石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基因的影响 ,探讨纳米磷灰石抗癌的机制。结果显示人肝癌 Bel- 74 0 2组的端粒酶阳性细胞率为 88.4 9% ,顺铂组的端粒酶活性为 2 5 .6 % ,纳米磷灰石组为 6 3.6 % ,二者与 Bel- 74 0 2组端粒酶活性相比呈明显下降 ,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p<0 .0 1)。表明纳米磷灰石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酚是棉花中倍半萜(十五碳)的法尼基焦磷酸环化后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近来有研究显示棉酚具有抗肿瘤效果。本研究通过MTT、Hoechst染色、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开展棉酚对肝癌细胞系Bek7404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研究。MTT实验结果表明5retool棉酚即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强烈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表明5mmol/L棉酚即可对肝癌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Westernblot结果表明棉酚能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棉酚对肝癌细胞系Eel-7404具有很好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为建立活体成像的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及荧光素酶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稳转到胃癌细胞BGC823中。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用于筛选细胞,单克隆细胞用有限稀释法挑选,用流式细胞仪检验构建的BGC823-FLuc细胞的纯度。细胞的荧光素酶表达量用荧光素酶底物试剂检测。MTS比较改造前后BGC823细胞的增殖。结果:流式检测显示单克隆细胞系阳性率达到99.9%,且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到荧光信号值。MTS法检测发现改造前后细胞增殖基本一致,说明加入荧光素酶基因未对细胞增殖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表达荧光素酶及绿色荧光蛋白的单克隆胃癌细胞系构建成功。此细胞系具有可用于体外及体内实验以研究肿瘤模型的优势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携带TRAIL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联合化疗药物GSK-3抑制剂(氯化锂和SB-415286)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病毒ZD55-TRAIL联合化疗药物氯化锂和SB-415286对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4以及正常细胞株L02、QSG-77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结晶紫实验检测进一步证明联合用药的杀伤作用和安全性;利用Hoechst33342染色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氯化锂和SB-415286能显著提高ZD55-TRAIL对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4的杀伤作用,对人体肝正常细胞株L02、QSG-7701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GSK-3抑制剂能够解除肝癌细胞对TRAIL的抗性,增强携带TRAIL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