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鸿坤美术馆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白色的外立面在纷乱繁杂的街道环境中十分醒目。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的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是发生在洞穴中的,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美术馆中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正>1鸿坤美术馆鸿坤美术馆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是一个相对成熟又具有实验性的设计项目。设计初期,建筑师对美术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进行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发生在洞穴中,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鸿坤美术馆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  相似文献   

3.
鸿坤美术馆     
《中国住宅设施》2014,(11):42-49
鸿坤美术馆是由两位80后国际新锐青年建筑师孙大勇、Chris Precht合作创立的槃达建筑(penda)新近完成的一个相对成熟又具有实验性的完工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白色的外立面在纷乱繁杂的街道环境中十分醒目。两位建筑师对美术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的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是发生在洞穴中的,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美术馆中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对话。经典的拱门像是生活与艺术间一道门,穿过它便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拱形雕塑着空间,视线随着蜿蜒的弧线起伏移动。如同欣赏山水画一般,意境油然而生。因为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讲,观者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是视线在跟随线条移动。这个移动的轨迹的韵律性越强,审美的愉悦性也越强。所以这种连续性空间也非常容易吸引人的关注和思考。这对于一个艺术展览空间的入口,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拱券结构在西方建筑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特征,尖形拱券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等多种。拱券结构在中国形成于西汉前期。曾用于修建墓室,佛塔,拱桥,城门洞,明初出现“无粱殿”。拱券结构的民居主要为北方窑洞,按其结构形式,分为筒拱,丁字拱,十字拱,扶壁拱。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四种结构在黄土高原地区民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北京顺义区,一个已废弃多年的工厂,在它被改造成以展示当代雕塑艺术为主题的民营美术馆之前,是一个由厂房、办公室、员工宿舍、锅炉房等10余幢建筑组成的以加工出口食品为主业的建筑群. 如果把这个美术馆的产生过程描述成一个故事,其开端并不是一如一个通常的改造项目那样 工厂的主人是一位热衷于当代艺术的企业家,当她产生了将这个厂区改造成美术馆的想法后,便“自主”地将厂区中最大的单体建筑—一个“三联跨”厂房中间部分的屋顶拆除了,被拆下的压型钢板屋面被当作“外墙”安装在其余的两跨中,于是形成了一个在两座建筑之间的尺度巨大的“大广场” 其初衷是作为大形装置艺术的展场.  相似文献   

6.
王玉平 《山西建筑》2005,31(7):9-10
阐述了自然光环境在美术馆公共空间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探讨了在美术馆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自然光来表现建筑自身的空间艺术并创造出适于美术馆艺术展陈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7.
梁俊  田立 《中外建筑》2014,(1):118-119
本文以安徽省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为切入点,以“传统聚落”为设计概念,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和地域的归属感。更关注东方人对艺术的体验,重塑美术馆空间构成,注入文化与艺术,还原艺术品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梳理路易斯·康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建筑哲学,并分析其在耶鲁美术馆、犹太社区中心浴室、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金贝尔美术馆等系列作品中的演变过程,得出现代建筑服务与被服务空间中结构与形式相融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陈蔚  古佳玉 《当代建筑》2021,(11):15-21
漫长的穴居生活使"洞穴"作为建筑的原型之一根植于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在神话情绪及生命崇拜的观念下,洞穴被赋予与神沟通、实现重生的功能,并对后世居住建筑、宗教建筑、墓葬建筑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梳理洞穴空间隐喻的形成出发,以生者容器、死者容器、通道为例阐释"洞穴原型"的形态发展;从"母体关怀"的解读角度结合对建筑学本体的思考,阐释20世纪非线性建筑师基斯勒在其代表作品中对"子宫—洞穴"空间的重塑,管窥当代建筑创作中洞穴回归现象,探析洞穴空间类型与形态发展中的文化隐喻与象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城市化建设中,美术馆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始终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并且大多数当代艺术展览主要是以美术馆的形式进行。随着新科技、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关于"空间"的概念也在不断完善,甚至网络、虚拟空间也纳入其中,美术馆空间也被当代艺术打破了其原有固定的界限,不断尝试新的发展。美术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重视人与艺术的对话,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中、在观念艺术的冲击下、在线上艺术的客群争夺战中,美术馆没有停止创新与发展。如今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公共场所,既是城市艺术知识的聚集地,又是艺术教育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