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袁华  覃岭 《装备制造技术》2011,(10):94-96,137
针对薄壁类零件加工的困境,在分析了加工变形的主要因素,即工艺系统刚度、零件结构、工艺路线、走刀策略及工件装夹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零件加工变形,提高工件精度的工艺技术方案,对此类零件的数控加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薄壁管类零件由于本身形状原因、刚度有别于实心工件,薄壁管类零件壁厚很薄,长径比很大,径向刚度很弱,在加工过程中受切削力、切削热及夹紧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切削力很大的情况下,产生径向变形和弯曲变形,是加工车削系统的薄弱环节,车削过程及其容易产生振动,使得被切削表面产生震纹,严重影响了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3.
常见挠性细颈结构一般由两侧圆弧凹槽构成。凹槽加工时,由于工件刚度较低,造成加工变形,因此常选用镗、研磨或高速铣削等低应力加工方法降低加工变形。在进行镗以及高速铣削等方法加工圆弧凹槽时,手工研磨采用不同规格的支撑元件提高已加工凹槽刚度的方法不再适用。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可调节夹具,可根据零件厚度及已加工凹槽深度进行弹性调节,保证挠性细颈结构加工时工艺系统刚度,从而使尺寸精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机械制造系统中零件的平均公差.大约10年减少一个数量级。目前.精密、超精密机械零件的制造公差.大都已被控制在粗糙度范围内。这类零件加工系统与常见制造系统相比较.一般工艺系统变形等主要误差的影响几乎全部被排除.而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和振动则成为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系统的加工要求.为减少工艺系统振动的影响,则要保证足够的系统刚度、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增装减振装置。通常影响这类系统加工精度最活跃的因素是工艺系统热变形。而减少热变形的根本方法是在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系统中各主要热源的温升。因此.控制数控机床润滑系统油温则成为主要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5.
碟形弹簧由于轴向尺寸小、重量轻和结构简单,能以较小变形量获得较大的负荷,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常用作理想的缓冲弹簧,以吸收冲击能量。而在齿轮加工中,利用碟形弹簧作夹具来加工盘状零件,如汽车、拖拉机后桥螺旋从动锥齿轮等孔径大而扁平的工件,则更为合适。内胀式碟形弹簧在轴向力作用下强使变形,产生均匀的径向扩张,使工件定位夹紧。轴向力消除时,靠弹簧本身的弹力恢复原状,松开工件。它具有定位精度高(一般可达0.05mm以下)、结构紧凑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薄壁零件加工容易变形,解决办法是从刀具、切削参数、装夹等方面想办法。长径比超过4倍的薄壁件,在长悬伸刀具加工薄壁工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振动、产生振纹等现象。振动大小与刀杆的直径、长度和刚度有关。通过简易钢制刀杆与减振刀杆对长薄壁壳体零件内孔加工比较,采用正确的装夹方式,选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运用减振刀具,能解决长薄壁壳体件的加工振动,消除长薄壁件加工产生的切削刀纹,保证壳体表面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薄壁零件属于难加工的零件之一。其加工特点为:①工件单薄、刚度低,在夹紧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②因工件壁较薄,加工时所产生的切削热会引起工件热变形,使工件的加工尺寸难以控制。③在切削力尤其是背向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也会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8.
由于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夹紧力不均匀而使工件产生变形等问题。因此,要针对上述问题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案,这是保证薄壁零件加工质量的关键。本文讨论的中间连接轴轴承座零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振动容易引起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提出了防止中间连接轴轴承座零件变形的新工艺及程序。  相似文献   

9.
钛合金薄壁框架结构呈弱刚性,加工精度高,加工过程中易产生铣削变形和装夹变形,所以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高。为了提高钛合金薄壁框架的加工质量,控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铣削变形和装夹变形,通过分析切削三要素、刀具路径、工件结构、工艺系统刚度、残余应力对铣削变形的影响,分析工艺装备对装夹变形的影响,制定了优化切削三要素和刀具路径、增加工件刚性和工艺系统刚性、减少工件残余应力等控制铣削变形和装夹变形的措施,并应用在钛合金薄壁框架加工中。加工结果表明,采取上述控制措施,可减小钛合金薄壁框架的铣削变形,提高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要获得高精度的薄壁零件内孔,提高机床主轴、磨具系统的刚度和旋转精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工件夹紧方式对被加工工件精度的影响甚大。如采用通常的三爪卡盘夹紧这类零件的外圆进行磨削内孔,则往往由于受力不均引起工件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液压等力端面夹紧磨具则避免了这一不足,磨出的工件内孔圆度能达到0.4微米,表面光洁度▽12。夹具的结构如图所示。夹具体1以磨头主轴8之短锥部作为定位基准,且固结一体。夹具体和定位套9采用H_7/k_6过渡配合。定位套单件加工时,内孔留有0.1毫米余量,待装入  相似文献   

11.
以复杂自由曲面为组成要素的薄壁镂空型工件,由于刚性差、结构复杂以及材料去除量大,传统加工中极易出现工件变形和振动,引起工件表面粗糙度差、刀具衔接痕迹重的缺陷.优化了薄壁镂空型工件设计方案,采用多轴定位与多轴联动加工组合的高速铣削工艺,研究了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热变形、减小刀具切削系统的振动、采用合适的切削参数等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某电动执行器产品的电机壳体薄壁零件为研究对象,在数控立车设备上加工,通过设计专用车加工夹具来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工件变形和振动,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顺序来减少工件内部应力释放对工件变形的影响,选用合适的专用刀具及合理的切削工艺参数来减少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并经过加工验证该零件获得了整体变形量小于0.015 mm的良好效果,最终顺利完成了该零件的加工和交付使用。该薄壁壳体零件加工工艺的探索和改进,为该类薄壁壳体零件的车加工工艺策划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新工艺》2000,(5):41-41
薄壁长管径向孔的铣削加工  有薄壁长管零件如图 1所示 ,零件毛坯为1 Cr1 8Ni9Ti不锈钢钢管 ,要在管壁上加工出 4 0 8个腰形长孔。显然 ,采用普通的切削加工方法 ,由于工件刚性差 ,变形严重 ,且随着薄壁管上被加工出的腰形长孔的增多 ,工件的刚性不断下降 ,变形迅速增大 ,导致工件产生明显弯曲、让刀、孔内毛刺增大 ,直到无法加工。图 1 薄壁长管零件图为了解决加工该零件的工艺难点 ,必须提高加工工艺系统的刚性。除了采取通常的辅助支承以增加工艺系统刚性之外 ,还采取了薄壁管内灌注低熔点合金 ,以提高零件本身的刚性。经改进后的加…  相似文献   

14.
车削加工在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工件一次装夹不能完成全部加工的情况,调头装夹的后续加工会造成工件两端面的平行度难以保证。所以在加工中如何保证零件的轴向、径向定位准确且夹持稳固以确保车削质量,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款车床三爪卡盘找正组合工具能使轴类、盘套类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快速限位装夹,保证了工艺基准的统一,零件加工精度高,且工艺系统刚度好,使加工能够顺利进行,适合批量生产,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机械制造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加工零件时,工件的加工精度决定于机床——工夹具——和零件本身的性质;此外,零件的多次安装所造成的积累误差也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这种积累误差在加工圆柱表面时,主要表现在各圆柱表面的同心度和夹紧时零件的变形(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形主要决定于所选用的夹具结构)。其次,由于机械制造广泛运用了高速切削,机动时间已大为减少,而辅助时间的  相似文献   

16.
在加工零件时,总会产生加工误差,影响零件的精度,严重的造成废品。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理论设计误差、机床的制造误差及部件磨损、夹具误差、刀具误差、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及热变形、工件本身力学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长薄套属于难加工零件,工件材料切削性能差,由于壁薄装夹加工时容易变形,使加工装夹困难,在仔细分析零件结构和加工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工艺和设计车床夹具,解决工件装夹问题,合理选用刀具及其几何参数,克服加工难点,保证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热矫正     
薄壁、薄板类工件刚性差,夹装和切削加工时易变形。故这类工件加工时特别要注意。一旦零件变形了怎么办呢? 我们采用的热矫正工艺,即用简单的矫正夹具对零件变形部位进行矫正夹紧,然后把零件放入箱式电炉内加热保温,能使变形零件通过塑性变形逐渐消除内应力,从而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9.
薄壁零件是由各种薄型板(壳)和加强筋构成的轻量化结构,相对刚度较低、加工工艺性差,在切削力、装夹力等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和振动,制造难度极大。本文通过对薄壁盒体零件数控工艺的合理制定,基于MasterCAM软件进行工艺参数设置,模拟仿真加工并自动生成数控程序,有效防止薄壁盒体在加工中产生变形、振动现象,从而实现薄壁盒体零件的高精、高速和高效加工。  相似文献   

20.
切削加工时,加工系统往往会产生振动,当系统刚性不足时尤为明显。减小或消除振动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专门的消振装置,常见的有阻尼消振器和冲击消振器。图1是一种用于车床的消振装置——杠杆式浮动冲击消振器。它是由惯性质量(配重)1、杠杆本体2、滚轮3、小轴4、铰支轴5及支架6组成。为了使滚轮与工件的接触点更靠近车刀,支架6可做成弯柄形式(分解图中6a)这种消振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杠杆式本体2在其自重的作用下,通过滚轮3自由地支靠在被加工零件的表面上,当工件自振时,通过滚轮与工件间的相互冲击,扩散振动能量,起到消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