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湾水电站两条导流隧洞穿越的F7特大断层破碎带宽度达40 m,破碎带及影响带总厚达70余m,为国内罕见。断层部位开挖断面为20.5 m×23.35 m的城门洞形,两洞轴线距离仅48.0 m,洞室纵横跨度均较大;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成洞困难,开挖支护施工及成洞后的工程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文章介绍了在F7特大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开挖支护施工中,采用新奥法理论进行机械化大规模施工的技术,总结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大隧洞断面开挖支护施工的经验,对类似条件的地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利水电隧洞开挖工程,基岩条件千变万化,难免会遇到断层或破碎带,对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工期的长短。本刊向读者介绍一种在断层开挖支护中的新方法,即“扩展新奥法”,它是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对新奥法在特殊地质段隧洞围岩支护方法的补充和完善。该方法在引滦八一林隧洞断层破碎带处理中应用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为引水式隧洞,开挖断面为中小型,隧洞长度5 000 m。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单工作面开挖距离较长,且围岩中不同程度揭露有砂卵石、云母片岩段、破碎断层带、遇水泥化层等现象。本工程克服"近90条断层、渗水量大"等不利条件顺利开挖贯通,过程中所采取的开挖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缅甸电源电站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遇到了包括岩爆,涌水,溶洞,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洒水释放应力等防止岩爆、超前管棚法通过断层破碎带等施工方案,推进了隧洞开挖工作。  相似文献   

5.
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大直径双护盾TBM施工,开挖洞径9.11 m,在掘进至桩号K16+127.0 m时,由于断层破碎带围岩塌方掩埋及堵塞刀盘造成卡机事故。在分析地震法物探成果和钻孔岩芯的基础上,确定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宽度约70 m,围岩稳定性差,以Ⅳ类为主,局部Ⅴ类。拆除刀盘后方16.26 m处管片的上半部分后,沿洞壁两侧开挖旁洞,至刀盘后沿引水隧洞轴线进行导洞顶拱扩挖直至通过断层破碎带,导洞开挖前采用超前锚杆、固结灌浆等超前支护措施,开挖后采用钢拱架、系统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措施;支护完成的导洞防止了TBM掘进时的洞顶塌方,TBM在断层破碎带内掘进时,每环掘进前均对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固结灌浆以防掌子面围岩塌方;采用以上技术措施后,TBM成功脱困并穿过了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6.
谢东高 《红水河》1994,13(4):44-48
采用掘进机开挖的引水隧洞洞段埋藏较深,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活动强烈,岩爆频繁,岩溶较为发育。本文叙述了在施工中遇到的暗河涌水、溶洞、岩爆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洞段的开挖治理。  相似文献   

7.
党永平 《四川水力发电》1996,15(1):10-12,81
羊湖电站地处西藏高原,气候恶劣,地质构造复杂,引水隧洞沿线断层、破碎带较多,典型的有F1、F2、F3、F4、f1、f2、f3、f4断层及破碎带,在断层和破碎带施工中曾多次发生大的塌方,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因此都收到良好的效果。隧洞施工为高原缺氧环境下,小断面长隧洞的塌方处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简称羊湖电站)自1991年3月主体工程开工以来,目前已进入施工高峰期。羊湖电站引水隧洞全长5883.1m,沿线有三个大断层、无数小断层和挤压破碎带穿过,地质条件复杂。洞内严重缺氧,施工条件恶劣。引水隧洞是电站按期建成发电的控制工程。为使隧洞尽早贯通,设计人员收集和分析大量资料,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开挖中遇到的难题,并对设计进行优化,使隧洞在1993年9月30日全线贯通。目前,洞内浇筑工程已全线展开。  相似文献   

9.
科卡科多水电站引水隧洞以火山岩和侵入岩为主,岩石性脆且易破碎。2014年1月TBM掘进过程中受多条断层破碎带的影响而发生卡机故障,为了使TBM脱困,对断层破碎带内的围岩进行了灌浆加固处理,开挖了辅助作业洞,选择GU超细水泥浆和YDS-40高渗透环氧化学材料进行复合灌浆,选择了灌浆工艺和方法,灌浆结束后通过钻芯检查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朝山水电站2条长尾水隧洞,开挖洞段长(1143.85m和1092.41m),断面大(开挖直径16.3m)、体形复杂多变,隧洞工程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条缓倾角凝灰岩夹层和多条断层穿过洞身,出口洞段围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强度低、整体稳定性差。为确保隧洞开挖施工安全并严格控制开挖质量,施工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法,监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在施工中得到有效实施。隧洞开挖无欠挖,光面残孔率达90%,平均超挖控制在29cm左右,在同类工程中开挖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下平段发育多条断层,属Ⅲ~Ⅳ类围岩。其中,规模最大的F3断层及上、下盘影响带宽约22~25 m。在开挖过程中,断层渗水严重,围岩局部稳定性差。介绍了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下平段断层处理方案的确定过程,为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潭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导流隧洞进口段岩石风化,层间错动及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结构松散,开挖时存在围岩稳定问题。为保证隧洞及早进洞和施工期安全,对该段采取先开挖导洞再进行扩挖并采用管棚法施工。介绍了隧洞进口段开挖与支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总结了开敞式TBM在不良地质下,如软弱岩石、断层破碎带、岩爆、富水带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论述了施工中的技术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14.
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硐室群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受多条断层和挤压破碎带影响,加之布置于中-高地应力区域,施工过程中硐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较为明显,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须对整个硐室群施工期的应力变形及稳定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设计参数和开挖支护实施方案,建立了猴子岩地下厂房硐室群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并对其地应力场分布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对硐室群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硐室开挖临空面的扩大,上下游边墙应力松弛现象较为明显,在断层出露带、机坑隔墙底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逐渐增大,在硐室连接处出现了大变形。设计支护方案实施后可以较好地限制围岩变形,减小塑性区面积,工程实践说明该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电建设的深入,许多工程都面临地质条件趋差的情况。通过对硗碛电站坝区软弱破碎围岩隧洞开挖施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此类围岩变形的破坏机理,研究了进行软弱破碎围岩隧洞开挖施工的方法,对不良地质隧洞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泸定水电站引水洞工程是目前国内在建的开挖断面最大、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地下洞室之一,在2号引水洞开挖至K0+401.5处时,由于顶拱位置受陡倾角、大断层等地质因素影响出现塌方.为此,主要介绍对塌方影响区采取的加固措施及塌方段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鹏涛 《人民长江》2011,42(17):72-75
引红济石隧洞工程中采用双护盾TBM掘进,因遭遇断层、岩体破碎带、软弱围岩共同作用造成多次、重复卡机事故。从卡机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隧道开挖与软弱围岩挤压变形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卡机原因;并针对卡机事故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两套卡机脱困的解决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提方案不仅可较理想地解决卡机事故,同时还可为TBM在围岩坍塌地段的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泸定水电站3号泄洪洞出口洞段岩体裂隙发育且风化严重,围岩总体Ⅳ类偏差,局部为Ⅴ类,围岩自稳能力差;受前期出口左侧山体边坡塌方影响,出洞过程中妥善解决洞室左右侧偏压是确保安全出洞的关键.为此,介绍了在出洞施工的前期准备、开挖和支护中所采取的措施.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实现了出口洞段的安全贯通.  相似文献   

19.
谢亮  张岩 《四川水力发电》2012,31(2):124-127,280
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位于大渡河左岸,开挖最大断面为16.5 m×18.25 m,长度约为2 km。隧洞出口位于大型泥洛堆积体上中部,岩体破碎、抗压强度极低且地下水发育。施工中采用光面爆破、超前支护等控制围岩稳定的施工方法,利用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手段指导施工,确保了安全施工和进度。本工程已于2011年4月底实现导流洞成功分流并经历了一个汛期考验,至今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