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 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 87.9%,对病原菌孢子 24 h 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 105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 7 d 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 4.70 mm 和 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 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 PPO 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 POD酶活性,而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 ppo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 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 87.9%,对病原菌孢子 24 h 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 105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 7 d 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 4.70 mm 和 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 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 PPO 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 POD酶活性,而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 ppo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海南昌江芒果园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1株酵母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拮抗作用最明显的酵母菌为LW,其抑菌带宽为12.25 mm。活体防效试验表明,经1×10~8 cfu/m L浓度的LW菌悬液处理的芒果果实(红玉品种)炭疽病病斑直径仅为11.6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3 mm,拮抗效果明显。LW对芒果自然发病的抑制试验表明,在25℃下,1×108 cfu/m L浓度的LW处理芒果,20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2;在15℃下,LW处理24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87。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及26 s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LW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平谷桃果实表皮上分离得到的45株酵母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具有较高拮抗作用的生防酵母菌。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酵母菌6株,其中菌株MLL-9-1拮抗活性最强,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7.91%;活体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桃褐腐病的抑制率达50.30%。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30.5 mm,说明该菌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病原菌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  相似文献   

5.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 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 87.9%,对病原菌孢子 24 h 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 105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 7 d 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 4.70 mm 和 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 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 PPO 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 POD酶活性,而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 ppo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申光辉  张志清  秦文  刘书亮  冯孟 《食品科学》2015,36(21):185-190
为丰富草莓采后病害拮抗菌资源,以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对草莓根际土壤分离的78 株放线菌进行筛选,并测定拮抗效果最强的菌株T3-5的拮抗谱。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无菌发酵液对贮藏草莓腐烂发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根际土壤分离的菌株T3-5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拮抗圈直径为22.5 mm;对3 株常见细菌和6 株果蔬采后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该菌株经鉴定为黄暗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xanthophaeus)。菌株无菌发酵液能够显著降低贮藏草莓腐烂率(P<0.05),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的降低。研究表明拮抗链霉菌T3-5对贮藏草莓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作用,在草莓采后贮藏和生物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苹果轮纹菌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致使贮藏苹果腐败的主要真菌苹果轮纹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离体和载体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杀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苹果轮纹病菌均有一定杀灭效果,其中浓度为1.2mg/L的臭氧水对苹果轮纹菌作用5min后的杀菌率可达80.96%;载体试验中,浓度为1.2mg/L臭氧水处理可显著抑制该病菌在苹果果实上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短小芽孢杆菌AR03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发酵菌剂的田间防效,通过对峙培养法、固态发酵及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发现,AR03菌体和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很强的拮抗活性,而其除菌上清无拮抗活性,初步说明AR03分泌的抗菌物为胞内物质。AR03经固态发酵后的活菌数为3.82×1011cfu/g。该菌剂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对混合有青枯病发生的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药剂,且与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协同防治效果最好。因此,AR03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具有可持续控病作用,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9.
龙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雾龙胆中分离到内生菌LD-b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物质对80℃以下的温度有一定耐受能力;在pH5~10之间均有一定活性,对低pH更敏感;50μg/mL的蛋白酶K在37℃条件下处理1h可以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抑菌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摇瓶发酵48h时内生菌LD-b1的抑菌活性最高,在苹果果实上对腐烂病斑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北碚447"锦橙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对采后锦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和贮藏品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利用P. fluorescens不同浓度菌悬液和各种处理液分别进行离体和活体实验。离体实验结果表明,1×10~8CFU/mL菌悬液在混合固体培养基上和意大利青霉孢子共同培养时,能完全抑制其生长繁殖,对峙培养时,相对抑菌率高达(52. 59±1. 59)%;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意大利青霉孢子12 h后的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分别为(0. 67±0. 47)%和(2. 25±0. 25)μm。活体实验结果表明,P. fluorescens菌悬液抑菌效果最好,且其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浓度为1×10~9CFU/mL时,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仅为(49. 17±1. 18)%和(2. 72±0. 09) cm; 4℃下培养16 d,20℃下培养8 d,P. fluorescens在果实伤口处的活菌数分别增长了28倍和34倍;和对照相比,P. fluorescens能显著提高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有效增强果实的抗病性;经P. fluorescens菌悬液保鲜的果实,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且感官品质和对照差别较小,表明该P. fluorescens试验菌株在锦橙采后病害上具有极高的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lyoxin and culture supernatant of Bacillus subtilis was tested against rot fungi on longan cv. Shixia fruit. Both have good control of rot caused by Botryodiplodia . Control of the fungus was better 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treatments. Control of fruit decay, treated with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of Bacillus subtilis, polyoxin,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was good up to 30 days at 5 C after treatment, but markedly decreased when fruit was stored for a longer time. The combination was better than either treatment alone, and resulted in 96.3% good fruit in cold storage after 30 days compared with only 66.3% for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涂膜保鲜剂中添加茶多酚对黄花梨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壳聚糖与天然抑菌抗氧化物质茶多酚对黄花梨进行涂膜保鲜的可行性。用茶多酚和壳聚糖混合液处理黄花梨,结合PE保鲜袋包装贮藏,测定贮藏过程中果实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VC含量、果实硬度及腐烂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联合茶多酚对黄花梨的保鲜效果优于单一保鲜剂,涂膜剂中添加茶多酚可明显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果实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降低黄花梨的烂果率,VC的保存率高于对照组。涂膜保鲜剂中添加茶多酚量为0.3%时保鲜效果最佳。壳聚糖中添加茶多酚能够明显延长黄花梨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3.
张婕  周雅涵  闫师杰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4,35(12):228-232
研究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复合CaCl2处理对采后黄花梨果实轮纹病的控制效果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108 CFU/mL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结合2% CaCl2处理黄花梨果实对其采后轮纹病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且明显优于酵母或CaCl2单独处理。在20 ℃条件下培养,柠檬形克勒克酵母能在果实伤口处迅速定殖生长,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 CaCl2对酵母生长状态无显著性影响。同时,柠檬形克勒克酵母与CaCl2结合使用能显著诱导黄花梨果实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增强。研究结果说明了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结合2% CaCl2处理能够用于控制黄花梨果实采后轮纹病,诱导果实抗病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研究了库尔勒香梨经过涂膜后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可食性涂膜中茶多酚、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甘油的添加量以及淀粉的种类和含量对香梨失重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试验对其进行了优化;将香梨涂膜后在30℃干燥45 min,分别在10、20、30 d测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0℃贮藏30 d,在10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玉米淀粉5 g时,甘油的添加量是1 g,茶多酚的添加量是3 g,CMC的添加量是0.3 g,涂膜保鲜剂处理的库尔勒香梨失重率为4.33%±0.2%。在贮藏实验中香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涂膜组比未涂膜组的香梨硬度、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要缓慢,但涂膜组与未涂膜组在可溶性固形物、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中数值都呈现上升趋势,涂膜组比未涂膜组上升缓慢。涂膜组在30 d内果实表面完好,而未涂膜组在20 d就已发生腐烂变质。由此说明茶多酚复合可食性膜对香梨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有效延长香梨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监测贮藏、运输过程中香红梨(Pyrus communis L. cv. Xianghong)的腐烂情况,确定腐烂果的特征传感器。方法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按腐烂点直径划分的3个等级香红梨的挥发性气体进行测定,同时比较了贮藏初期和后期果实挥发性气体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和载荷分析(LA,loading analysis)对电子鼻响应信号值进行分析。结果 电子鼻传感器W5S、W1S、W1W、W2S、W2W是检测香红梨挥发性气体的特征传感器。贮藏期间,氮氧化合物、甲烷、硫化物和萜烯类、醇类和部分芳香族化合物释放量逐渐增加。果实腐烂使硫化物和萜烯类(W1W)、甲烷(W1S)、氮氧化合物(W5S)挥发性物质进一步积累释放,传感器响应值比贮藏初期(P)分别提高了7.7、4.6、4.5 倍。通过监测W5S传感器响应值变化可判断果实的腐烂情况。LDA分析对不同贮藏时期和不同腐烂程度香红梨的区分能力更好。结论 电子鼻传感器W5S、W1S、W1W、W2S、W2W可灵敏反应香红梨的挥发性气体,其中W5S、W1S、W1W为果实腐烂特征性传感器,其响应值可区分果实腐烂程度。本结果为果实采后贮藏保鲜的无损检测技术及果实品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17.
以普鲁兰多糖为主要成膜剂,制备新型荔枝保鲜材料,并探索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荔枝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常温(34±2) ℃、空调(26±2) ℃及低温(5±2) ℃条件下,普鲁兰多糖复合液涂膜可有效抑制荔枝褐变,降低可溶性固形物、pH、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损失,维持较高的好果率。普鲁兰多糖涂膜对低温环境下的荔枝保鲜效果最佳,贮藏14 d后褐变指数为1,好果率为91%。与之相比,空白对照组及施保功溶液浸泡组荔枝在第12 d时已完全褐变,好果率为0%。普鲁兰多糖复合液涂膜结合低温贮藏,可以有效维持荔枝采后新鲜度,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18.
贮藏温度对白玉枇杷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玉枇杷属于白沙枇杷品种,也是长江三角洲当前发展的主栽品种。原产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从实生早黄白沙选出,果实大,椭圆形或高扁圆形,单果重30g,果面淡黄色,毛绒多, 果粉少,果肉白色,厚8.5mm,质地细腻汁多,风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12.0%~ 14.6%,可食率70.6%,品质佳。其缺点是充分成熟时风味易变淡,不耐贮运。  相似文献   

19.
Oxygen is a key factor in fruit purées browning. The use of a commercial glucose oxidase-catalase enzyme system (GOX) for oxygen removal and browning control of Golden Delicious apple and Kaiser pear purées during storag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ascorbic acid and peroxidase has also been tested an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no treatment). Colour change was quantified using the CIE L*, a*, b* system. Heating has been the unique treatment able to control the enzymatic browning of fruit purées, whereas GOX was the most efficient in reducing to low level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apple and pear purées (99% oxygen removed), and showed an interesting capability to control the nonenzymatic browning during fruit processing and purées storage. However, ascorbic acid decreased the nonenzymatic browning of fruit purées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any other chemical treatment used in this study. The Kaiser pear shows a fast enzymatic browning thus may represent a good ‘standard’ to measure browning kinetics.  相似文献   

20.
影响园黄梨贮期褐变及品质主要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收成熟度、贮藏温度、膨大剂使用和果实大小对园黄梨贮期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和贮温较高以及膨大剂使用均促进了园黄梨果心果肉褐变发生与品质变劣,不利于梨果长期贮藏,是影响贮期梨果褐变及品质的主要因素。适宜的采收成熟度为花后果实发育131d,在此条件下将未经膨大剂处理的梨果用微孔保鲜袋包装0℃冷藏,可使园黄梨贮藏120d保持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