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敏 《世界建筑》2002,(8):68-71
在多伦多花园城郊小区多摩尔斯,1960年代的乡间别墅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被不断铲平,取而代之的是模仿历史风格的粗俗而笨重的住宅建筑。这些由黄褐色砖、灰褐色灰泥和再造石材建成的新型“理想”城郊住宅加上其装饰性的庭园景观,与现代主义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锈钢板住宅是对这种文脉环境的直接挑战。丰富、沉稳而抽象的用材,使它成为通向其内部空间、其再造场所及其俯瞰的峡谷边缘的鲜明入口。这座“L”型平面的住宅环抱着在覆满绿树的小丘和草地上再造的自然景观。镶嵌于住宅中心的反射水池和游泳池作为建筑与自然的中介,将水流动…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06,36(3):94-94
在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中,“钢塑双玻(中空玻璃)隔音保温节能窗扇”发挥着重要作用。钢塑双玻节能窗与实腹钢窗相比,其传热系数6.4的上限降到了3.2,不仅保温性能提高了一倍,也改善了房屋的热舒适性。目前,上海市既有住宅建筑已超过3亿m^2,而新建节能建筑每年还不足3000万m^2,巨大的节能潜力存在于旧房节能改造之中。既有建筑房屋围护结构损耗的能量60%以上是通过保温性很差的实腹钢窗等单玻窗失去的。因此,将实腹钢窗等单玻窗改造成“钢塑双玻(中空玻璃)隔音保温节能窗扇”等双玻窗,是旧房节能改造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正>设计师为Hawthorn住宅制定的基本设计概念是一个独特且拥有充足庭院的居住空间。Hawthorn住宅包括两栋建筑,被步道和庭院连接在一起,每一栋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决定了房屋内部空间之间以及内部空间与室外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乔丛 《世界建筑》2002,(10):86-89
这个项目要求具备3种主要功能。这些功能由一个单独的住宅、一个存储修复汽车的“博物馆”和一个带温室的花园组成。原有的马厩和住宅占据着1 000m2的基地的东北角,它们将被拆除,被新设计的建筑所代替。由于这个地区的严格的市政规划法规,新建筑的尺寸和位置要根据被取代的建筑物的一些变量来确定。鉴于场地的巨大规模,设计的主旨在于通过以上3种功能的形式化,创造出不同的内部空间以及带顶的外部空间。一条新的车道蜿蜒通过房屋前面的花园。在平面图上,起居区位于汽车收藏馆与花园之间,而这The brief called for three main progra…  相似文献   

5.
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户型”住宅已成为主力户型的背景下,本文论述了“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设计要坚持创新理念、以人为本、功能为先,并结合实例。就如何以小见大,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效率,打造出品质较高、实用性强、舒适性好的“小户型”住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很多,可以作为承重构件,也可以作为辅助构件,可以用于新建房屋,也可以用于房屋改造。在欧洲,钢结构用于住宅已经非常普遍。本介绍了欧洲一些国家将钢结构用于住宅建造和房屋改造中的一些工程实例.从中可以看出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的住宅建设及旧房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29年,为了实现采伦多夫-克来思玛诺的有轨电车由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在柏林采伦多夫建起了一座整流站——由荷兰砖墙包裹的雕塑般的建筑。整流站的规模,位置和现状都具备了改建成住宅的可能性。对于卡费尔特夫妇来说,这已经是第5个对汉斯·亨利希·米勒建筑改造的项目。项目的重点是内部空间的划分,以及与建筑物理相关的系列问题,造型设计方面则尽可能给予业主最大的自主空间。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筑》2009,(9):56-61
幽美的风景要求房屋“消失”在周围的环境之中。这栋住宅位处一个树木保护区内,因此该地段长有繁茂的灌木以及受到保护的硕大树木。建筑的设计构思是在尽可能保留这片“土地”的同时,减少房屋对这片土地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旧住宅节能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在1996年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九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是:“……要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把新建房屋单位面积的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下来: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以达到提高居住热舒适性、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关于新建住宅建筑采暖节能问题,建设部于1996年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区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在当地1980~1981年通用设计采暖能耗的基础上降低50%(其中建筑节能约占30%,外网及锅炉房节能占20%)。而对于…  相似文献   

10.
低碳建筑     
《广西土木建筑》2014,(4):106-106
长兴建造新型低能耗公寓 近日,中国的南方正在进行被动式房屋的建造.房屋的设计者Peter Ruge建筑师事务所通过对被动式房屋的设计为可持续性房屋设立了新的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相比.被动式房屋可以节省95%的能耗。被动式房屋“Bruck”是首次在具有潮湿.温暖、南部气候的国家对这一类型的房屋进行尝试。项目于2014年5月竣工。  相似文献   

11.
万展志  周铁军 《福建建筑》2014,(1):62-64,6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得城市快速扩张和不断更新,其中城市发展中的建筑更新与保护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一部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怎样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处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河南郑州东史马村文化体验展示中心建筑方案为例,强调"城市舞台"的设计构思,提出"公共性"、"体验性"、"独特性"三个主要的设计方法来突显文化体验展示中心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设计中将原有建筑充分利用,使其与新建建筑在多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新旧建筑在功能、形式上相互依存,恢复原有的场所精神,既发挥出原有建筑的文化价值,也使整体建筑成为该区域内新的活力点。通过介绍,为今后类似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一屋檐下的世博会博物馆和综艺大厅是由江南造船厂部件装焊工场改建而成,设计要求对原结构进行"拔柱换梁",变小跨度为大跨度。在整个世博园区浦西场馆改建中,"一檐两馆"工程是场馆建设项目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力钢柱拆除和钢梁架设施工会将屋面钢网架的荷载传递给新增托梁,致使原结构受力平衡体系被破坏,所以"拔柱换梁"的施工风险主要是瞬间受力构件内力的激烈变化,如何控制力系在转换传载功能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本项目施工的"瓶颈"。通过对"拔柱换梁"的施工技术创新,以及辅用国际领先"结构安全预警"技术对"拔柱换梁"关键部位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确保了项目施工安全,成为世博工程利用旧厂房改建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郭满良  何洪  凌江  郭川  鲍广鉴 《钢结构》2012,27(1):17-20
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棚罩钢结构属于一种空间网格管结构,由于极度无序的外观形状而被称为"合肥鸟巢"。全面介绍这一无序空间网格管结构的概念设计与施工,包括结构组成、杆件截面和节点形式、节点工法、节点构造、深化设计、加工安装等。重点介绍等径管相贯节点的变换技术、多枝空间异型节点的构造设计,以弘扬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覆层的表观     
和《表面建筑》全书一致,文章对于包裹住建筑的外表皮提出了诸多不同的概念,同时显示建筑表皮既是一个"覆面"也是一个"表观",它既包裹建筑同时又被人所视。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70年代,文章考察了部分美国建筑师和欧洲建筑师,同时还包括了一些奥地利和法国画家的作品。尽管如此,文章却是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近期作品入手,并对此提出问题,随后在历史向度中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当代境况及其可能性的理解。作者从一些全然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建筑"表面":是"非建构"建造方式的结果,是对于结构和空间状况的遮蔽,是对于建筑起源的象征,是刻写在建筑材料上的记号,是画面般的印象,它还是营造过程本身,或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尽管这些概念之间矛盾重重,当今的理论和实践还是继承了所有这些。对于这些概念理解得越好,就更懂得今天的可能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沈昕  魏春雨 《建筑师》2012,(3):28-34
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用革命的方式设计建筑,从住宅、博物馆.艺术中心到教堂。他对空间的持续探索改变了建筑的建造方式及人们的生活。他曾称自己的建筑作品为“漫步式建筑”(Promenade Architecture).这一理论影响至今笔者带着“漫步”这个线索审视当代建筑,发现众多优秀建筑作品不同程度的演绎着空间的“漫步性”。本文通过剖析和解读东西方“漫步空间”的设计特征.挖掘其内在结构和差异,为当下及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建筑行业挂靠经营、层层转包在某些地区和一些项目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也开始不断呈现。何谓"挂靠"?从法律层面上讲,就是一些自然人、合伙组织利用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规避了国家法律政策对企业法人以外的个人和团队在税收、贷款、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利用所挂靠的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获得了自身难以取得的交易信用与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7.
曾益海 《中外建筑》2010,(7):105-107
学校建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形式,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为其使用者、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们提供一种思考和启迪示范作用,在设计中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表象与内涵的高度融合。以环境对场地的"感应"和建筑对气候的"感应"作为本工程建筑构思的切入点和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上海虹桥火车站是大型"站桥合一"的综合性火车站建筑,建筑体型巨大,荷载作用工况复杂。根据本建筑物的特点,制定了按铁道系统规范和建筑系统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的原则。确定站房结构形式时充分考虑了建筑功能、美观和设备安装等因素,实现了建筑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柯宇轩 《福建建筑》2013,(11):51-54
公民性作为建筑时代的精神代表,从公民利益出发思考的设计,需要得到更多地尊敬。本文结合灾后援建彭州的图书馆与群众文化中心设计中思考建筑的公民性内涵,设计属于“当时当地”的一座公民建筑。体现建筑师对待公民性问题的谦和态度,并借此抛砖引玉,引发设计界对于公民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李波  杜莉 《华中建筑》2010,28(8):150-152
旧城区改造这项工程的意义绝不应仅停留在对城市形象进行置换,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完善市政配套功能和改造物质环境的前提下,对市民原有的生活场所的情感与记忆予以尊重和保留。该文借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探索古人对于场所改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景观营造思想,藉此能对当前旧城改造的思路提供一些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