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红土镍矿酸浸渣作为提镍废渣,存量大、白度低、重金属含量高。 为实现它在相关领域的 回收应用及高值开发,本文通过研究红土镍矿酸浸渣原矿、提纯增白样品和尾渣的化学成分、物 相、微观形貌、孔结构以及焙烧过程中的气相,并通过同步热分析与红外-质谱(TG-FTIR-MS)联 用系统,以及XRD、SEM、EDS等手段对提纯增白机理进行了分析。 提纯增白机理为:预先煅烧去 除有机杂质并将铁、铝、铬等离子氧化,二段焙烧将金属氧化物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NH4(Al、 Fe、Cr)(SO4)2,并在超声波作用下溶于水中经洗涤去除,未参与反应的六方硫镍矿和砷化锗镉还 有部分石英经离心沉淀去除。 试验结果:红土镍矿酸浸渣白度由56% 提升到84% 、含铁量由 0.92% 下降到0.2% 、比表面积由84m2/g提升到96m2/g、回收率达到47% 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稀土尾矿中重晶石的提纯增白试验研究,采用“磁选—磨矿—酸浸”工艺,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提纯增白试验工艺条件,试样白度由46.60提高到93.03,BaSO4品位由89.77%提高至95%,提纯增白效果明显,所得产品符合精细重晶石粉的理化性能要求,白度远高于标准中对白度的要求,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应用领域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3.
以经过物理选矿处理后的硅藻精土为原料,采用硫酸酸浸和煅烧进行增白工艺研究。探讨了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对硅藻土增白效果的影响,并对酸浸增白硅藻土样品的白度、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颗粒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酸浸增白的适宜工艺条件是:酸浸温度98℃、酸浸时间4 h、硫酸浓度5 mol/L、液固比2.5∶1(m L/g)、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2 h;酸浸处理能有效去除黏土类矿物和石英、长石等杂质,煅烧能有效去除有机质;经过增白处理,硅藻土白度从41.8%提高到80.6%,二氧化硅含量从82.11%提高到93.78%。  相似文献   

4.
某油页岩尾渣制备优质煅烧高岭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油页岩尾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工艺,采用强磁选、酸浸、氯化焙烧等提纯作业,可有效地除去油页岩尾渣中的Fe2O3、TiO2等显色杂质矿物,Fe2O3和TiO2的脱除率分别为69 8%和14 0%,最终产品的Fe2O3、TiO2分别降至0 76%、1 08%;并使产品白度达91度。采用湿磨→提纯→焙烧→超细磨矿工艺,可制备出满足造纸工业技术要求的优质煅烧高岭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干燥器法,对红土镍矿酸浸渣和硅藻土在三种湿度下的吸湿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二者的放湿性能,对二者的粒度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红土镍矿酸浸渣的调湿性能优于硅藻土,其吸湿量、吸湿速率、放湿量、放湿速率等指标均超过了硅藻土;且红土镍矿酸浸渣的比表面积和粒度均大于硅藻土,结合调湿性能分析,红土镍矿酸浸渣适合作为一种优良的调湿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红土镍矿的性质进行分析,指出红土镍矿的处理难点;对国内外红土镍矿冶炼现状进行论述,分析了火法、湿法以及火法与湿法相结合的处理红土镍矿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及各工艺中冶炼渣的利用现状;重点探讨了对褐铁矿型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工艺处理后的酸浸渣进一步处理利用的方法,以实现对铁的富集回收,达到提高红土镍矿综合利用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镍资源的性质特点及现状,分析了红土镍矿回转窑-电炉还原熔炼、还原焙烧-磁选、还原硫化熔炼3种火法工艺以及常压酸浸、高压酸浸等湿法工艺的优势与短板,并指出生物浸出在红土镍矿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了未来红土镍矿冶金工艺的改进发展,指出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将在今后扮演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化德硅藻原矿为原料,采用物理擦洗-离心和硫酸酸浸联合工艺进行硅藻土选矿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擦洗时间、擦洗质量分数、擦洗分散剂用量、擦洗pH值、离心时间、离心转速及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对硅藻土纯度和白度的影响规律,并对选矿后硅藻精土样品的白度、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颗粒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物理选矿的适宜工艺条件是:擦洗时间40 min、擦洗质量分数30%、分散剂用量0.5%、擦洗pH值为10、离心时间5 min、离心转速2000 r/min;酸浸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酸浸时间4 h、酸浸温度98℃、液固比2.5∶1(mL/g)、硫酸浓度5 mol/L;通过物理和化学联合选矿能有效去除黏土类矿物和石英、长石等杂质,硅藻土白度从64.5%提高到82.4%,二氧化硅含量从78.57%提高到92.83%。  相似文献   

9.
湖北兴山煤系高岭土增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影响湖北兴山煤系高岭土增白的几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湖北兴山煤系高岭土的矿物组成和性质、酸的种类、酸浸条件、煅烧温度、添加剂的用量等 ,都对煤系高岭土的增白效果有影响。在进行插层处理后 ,最终使煅烧高岭土的白度由自然白度 2 2 5上升到90 4,获得了 -2 μm >90 %、白度 >90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某地细鳞片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进行碱酸法提纯试验,探讨了碱酸法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NaOH用量3.0 g(碱固比0.6:1)、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40 min、浸出水用量50 mL、酸浸HCl浓度1.0 mol/L、用量40 mL、酸浸时间40 min的条件下,通过碱熔焙烧-水浸出-酸浸的工艺可将石墨固定碳含量由95.89%提升至99.94%。随着反应的进行以及物相的变化,杂质最终演变成可溶性物质,以洗涤的方式被去除;水浸出过程中保持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硅酸钠的溶解。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土镍矿酸浸矿浆中固体颗粒粒径小、固液分离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合硫酸铁(PFS)两种絮凝剂对矿浆进行处理,重点研究絮凝剂组合配比对矿浆沉降性能和抽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絮凝剂组合使用可有效提高矿浆的沉降和抽滤性能。双絮凝剂最佳组合配比为:0.2‰CPAM+0.5‰PFS,采用此配比时,矿浆沉降时间可缩短在300s以内,浊度去除率可达97.6%,滤饼含水率降至32.29%。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土镍矿的加压酸浸、常压酸浸、堆浸工艺分别适用于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过渡层和硅镁镍矿型红土镍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湿法联合处理工艺对矿石适用范围更广。在红土镍矿酸浸过程中,Mg和Ni、Co等同时被不同程度的浸出进入溶液,浸出液沉淀富集Ni、Co后产生大量的含镁废水。若不对其进行有价回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本文综述了红土镍矿酸浸沉镍后液中Mg资源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工业化情况,其中包括沉镍后液中Mn(II)的净化,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红土镍矿中Mg的综合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柠檬酸从湿法炼锌净化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浸出试验,探讨了净化渣中有价金属浸出的行为规律。分别考察了柠檬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搅拌速度、pH值和浸出时间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浓度0.8 mol/L、浸出温度60℃、液固比10:1、搅拌速度200 r/min、pH 1.0、浸出时间90 min条件下,锌、镍、铜的浸出率分别为79.60%、75.09%、9.70%,钴的浸出率高达97.64%。本研究为湿法炼锌净化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印尼某地红土镍矿为原料,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硫酸常压浸出镍、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浸出红土镍矿的适宜工艺参数为: 初始硫酸浓度300 g/L、液固比6∶1、搅拌速度300 r/min、浸出温度85 ℃、浸出时间240 min,此优化条件下红土镍矿中Ni浸出率97%,Fe浸出率83%。对浸出渣进行XRD、SEM分析表明,红土镍矿晶型较稳定,浸出后形貌无较大变化; 浸出渣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硅氧化物和铁酸镍、铁酸镁。  相似文献   

15.
脱镍硅渣是红土镍矿经酸浸法提取镍及其它金属后剩余的固体废弃物。本文研究了国内进口的印尼红土镍矿脱镍硅渣的理化特性及调湿与甲醛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红土镍矿脱镍硅渣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化学成分除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等外,还含有少量的重金属;多孔结构,孔径主要为介孔,平均孔径7.661 nm,孔体积0.18 cm3/g,比表面积84.196 m2/g;具有良好吸/放湿性能和甲醛吸附性能;可以用于开发高性能调湿和空气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16.
红土镍矿常压盐酸浸出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在常压下浸出红土镍矿, 考察了矿石粒度、酸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氯离子浓度对镍、钴、锰等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得到了该实验下的优化条件为:矿石粒度为0.125~0.15 mm、酸料比为3∶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1 h、固液比为1∶4、不外加氯化盐。在优化条件下的浸出结果表明, 各金属的浸出率分别为Ni 86.9%、Co 67.8%, Fe 86.5%、Mn 80.1%、Mg 58.5%、Cr 72.6%。对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镍、铁的浸出率-时间曲线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该浸出过程不符合广泛采用的收缩核模型, 而用Avrami方程拟合则很好地符合其线性关系。浸出过程中镍、铁的活化能分别为72.125 kJ/mol和88.566 kJ/mol。  相似文献   

17.
Atmospheric leaching of nickel from limonitic laterite ores 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nickel production, despite its low nickel recovery and slower leaching rate than high pressure acid leaching. Sulfur dioxide can enhance the sulfuric acid leaching of laterite, but its behavior for enhancing atmospheric sulfuric acid leaching was uncertain due to SO2 losses and emission. In this study, sodium sulfite was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SO2 gas in the leaching and the sulfuric acid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Ni and Fe from a limonitic laterite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sulfite were investigated. A linear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extraction of Ni and Fe, indicating the difficulty in selective leaching of Ni over Fe. Most nickel is isomorphically substituted within the goethit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ssolve in a high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solution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 low nickel recovery. SO2(aq) generated from the reaction of sodium sulfite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lowers the potential for the reducing reaction of FeOOH to give Fe2+, accelerating the iron extraction and nickel liberation from goethite.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硫酸从云南某红土镍矿中浸出镍,考察了酸矿质量比、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镍浸出率的影响。针对原矿性质特点,确定采用酸矿质量比为0.6∶1,液固比为3∶1,浸出时间为24 h的浸出工艺条件,最终可获得镍浸出率为88.48%的良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红土镍矿在常温常压下,采用硫酸浸出工艺是可行的,为该红土镍矿的综合利用开发了新途径,具在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