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调查方法,对日本特殊照护养老机构展开实地调研,分析调研对象的建筑基本状况、空间构成特征、失能老人生活现状、群簇交往心理需求等。以失能老人群簇行为领域的实态调研与特征分析作为研究依据,探讨并提出满足失能老人群簇交往心理需求的共同生活空间设计要点,进而为养老机构内的失能老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失能老人养老照护服务供需矛盾的愈发凸显,对失能老人日常生活需求的精准识别、采取专业化与规范化养老服务的靶向供给的措施已刻不容缓。为此,通过文献整理厘清失能老人界定、日常活动行为及空间要素,归纳并构建不同失能程度对应需求下的适老环境功能模块。并以此为参照,分析龙湖新壹城项目客群与屋顶花园适老环境服务情形,提出置入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失能程度老人活动需求的适老环境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 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 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 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 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 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 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 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 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 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 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 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 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 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 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 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 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 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 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龄化程度高,老人失能率逐年增长,因此,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的医养模式下的养老建筑改造的理论研究迫在眉睫,以满足他们对于高品质疗养与康复服务的需求。而现今的传统养老建筑大都由既有建筑改造而来,于是本文把既有养老建筑改造成"医养结合"的养老建筑作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具有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老龄化进程中,照护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已成为居家失能老人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对于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的失能老人,空间因素会对其照护需求的满足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点在国内外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基于空间资源链接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居家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满足状况并探讨了未满足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个人照护还是生活照料,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满足程度远低于自理老人;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空间资源等使能因素均对其照护需求的充分满足发挥重要作用;相比资源存量,空间资源的有效链接才是提高需求满意度的关键。本文建议通过营造"使能环境",促进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优化居家老人的照护服务组织。本文"空间资源链接"的分析视角可较好地补充与完善已有理论,同时为全球老龄化议题提供中国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攀升。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发展不协调。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城乡在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方式、主体、内容以及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城市较之农村有明显优势。应从加大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和政府照护资金投入、缩小城乡照护服务内容差距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处在城市内部的大多数旧产业建筑功能和权属完全转换的状况,处于运转厂区内的"失能厂房"改造和空间再利用,需要综合权衡厂区功能更新、旧工业建筑保护等多重因素。以济南重工车间组改造设计为例,阐述如何依据工业建筑空间环境特点,结合厂区生产的新需求,以点带面,通过设计手段由外而内的优化厂区整体功能、空间及环境系统。最终,阐述了场域更新、空间重组、功能植入、结构并置、流线重构的"适应性改造"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工业失能厂房建筑的改造更新设计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境况不容乐观,农村失能老人得不到应有照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老龄化加速使得对失能照护的需求量巨大,农村家庭式照护的衰微,社会照护体系的缺失,公共照护资源的碎片化,以及专业技术严重滞后,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发展老人事业、关心爱护高龄老人的一系列政策,整合碎片化照护资源,建立强功能高效率的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支撑体系,在农村逐步形成永久性的失能老人照护体制,培育出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新产业和就业新岗位,彻底解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难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RALS)"的数据,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13.02%的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表现为失能状态,需要他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的可能性加大;农村照料需求高于城镇,女性的照料需求比男性高出2.33%。大多数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料为主;机构照料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照料更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失能老人自身特征及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建立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和机构照料相融合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从居家环境和适老化改造需求两方面入手,总结高龄、失能、失独老人居家养老需求,并提出从建筑硬件改造、室内家具改装、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以及智能化助老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高住宅的适老性以及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3个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成都市某4所养老机构172名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估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结果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得分分别为(9.60±3.19)分、(22.15±6.47)分、(5.01±2.15)分,影响因素有失能程度、家庭关系状况和与周围人的关系满意度(P<0.05);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得分为(48.87±15.06)分,影响因素有失能程度、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状况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满意度(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及其3个维度(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呈正相关(P<0.001),心理韧性对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P<0.001)。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二者呈正相关。养老机构及社会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
社会性别规制所引致的健康不平等使得不同性别老人罹患失能的概率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医疗资源匮乏、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所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失能状况严重,失能概率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无论是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还是认知能力,农村女性老人的失能状况较农村男性老人都更加严重;家庭经济地位、自主决策权、患慢性病数量、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是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并构成了农村女性老人失能状况较男性老人更加严重的关键致因。基于此,应将性别意识纳入与健康相关的各项政策议程中,以增强健康资源在性别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3.
老年公寓的存在既能给老年人提供互相交流、娱乐、学习的空间,又能满足自助(自理)老年人、特别是介助(半失能)老人和介护(失能)老人的特定需要。基于对光熙国际康复老年公寓实际项目的考察,以新型老年公寓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了老年公寓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模式与特征,力求探索老龄化发展背景下的新型老年公寓的建设及其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取失智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失智老人行为需求特征的分析,以提升失智老人生活质量为目的,探索机构老人生活康复训练空间环境特殊模式。总结出各功能空间处理与失智老人特征的关系,以及空间流线对失智老人的作用,以期为今后失智老人院建筑设计提供优化环境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失智老人院的建筑标准提供了基础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6.0张我国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6张50%城市和农村空巢家庭已分别达到50%569万中国老年痴呆患者569万人2617万我国高龄80岁以上老人2617万人4000万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达4000万人263万德国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人数2.1米楼房结构层高3.6米,最终成型的建筑层高只会有2.1米12个美国组团式老年住宅通常包含10~12个精装修的住户单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4)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失能老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传统的养老、医疗资源相互分离的局面给失能老年群体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满足城镇失能老人的需要,解决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的养老困境,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在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四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对城镇失能老人实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挖掘该模式在筹资渠道、人力资源、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落实、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典型漂族老人聚集城市——上海市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进行调查,从漂族老人健康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基于漂族老人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活动设施完善性、活动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6种影响户外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6种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的空间影响程度。其中6种环境特征包含24种环境因子,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包含9种活动因子。结果表明:漂族老人的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影响最大,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通过定量分析影响社区公园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为社区公园绿地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
随着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应地使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着不均衡发展。本文以调研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失能老人与非失能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并分析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最终发现,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患慢性病的种数、子女数量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养老建筑的康复休闲空间进行类型归纳、特点总结,走访北京养老院调研其康复空间现状,试图从物理环境、室内外环境、材质色彩等细节设计方面探讨康复休闲空间营造可能性,力图营造出舒适、明快,给老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建筑伦理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提及,但其在某些建筑领域仍然未得到足够重视.养老空间的关注点多停留在满足基本功能空间的使用,缺乏对空间背后所蕴含的建筑伦理意蕴的思考,使得一些养老空间并不能真正满足老人的社会性需求以及整个社会环境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就此为出发点,运用建筑伦理学中的精神伦理观、社会职能、环境伦理三个角度,采取抽象关系和物质关系的方法来讨论养老空间的社会性,以期为我国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