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尤以斗栱最为突出。然而,这种地方营造技艺在实践中正面临失传的问题。基于匠师图档与实物遗存进行互参互证,结合匠师访谈进而归纳兰州地区斗栱的构造规律以及营造逻辑。从释名到类型分析,建立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构建兰州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体系做好积淀。  相似文献   

2.
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尤以斗栱最为突出。然而,这种地方营造技艺在实践中正面临失传的问题。基于匠师图档与实物遗存进行互参互证,结合匠师访谈进而归纳兰州地区斗栱的构造规律以及营造逻辑。从释名到类型分析,建立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构建兰州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体系做好积淀。  相似文献   

3.
兰州地区现存传统建筑主要修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受到周边临夏、天水等地区的传统建筑营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叠加、嬗变的特征。本文选取兰州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榆中县金崖镇为对象,以其中形制等级最高的周家祠堂为切入点,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其大木结构及装饰装修等主要形制特征。旨在探究多元文化交错的地域背景下,受秦州、河州工艺影响的兰州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传统建筑历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兰州地区现存传统建筑主要修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受到周边临夏、天水等地区的传统建筑营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叠加、嬗变的特征。本文选取兰州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榆中县金崖镇为对象,以其中形制等级最高的周家祠堂为切入点,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其大木结构及装饰装修等主要形制特征。旨在探究多元文化交错的地域背景下,受秦州、河州工艺影响的兰州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传统建筑历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子鹏  马晶琼 《华中建筑》2008,26(9):185-188
屯堡建筑在营造过程中包含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筑技术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是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屯堡建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该文通过对黔中安顺屯堡当地工匠的采访和实地调查资料的整理,对安顺屯堡建筑的营造策划、工匠的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筑材料以及营造过程中的地方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6.
营造术语指在从事与传统建筑相关的营造活动时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和做法的名称,是表示概念的专门用语。现代以来,诸多学者都做过相关的系统研究,其中关于北方官式建筑营造术语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在福建闽南地区,目前对传统建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空间、结构、装饰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有关营造术语的研究成果则较为零散,也没有对相关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的回溯和总结。本文通过梳理闽南地方史志所记录的传统建筑营造术语和现代学者的术语研究成果,以时间为序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闽南地区营造术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宋代《营造法式》起,建筑设计与营造进入较为规范的设计模式,整个传统官式建筑的营造得到了约束。不同地区因其地域环境、材料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地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中也会因地制宜考虑自身特点来进行少量变形与改善。通枋就是天水地区在地域、材料、文化等因素的条件下,经过工匠创新的产物。其结构构造制式不同于北方官式建筑中常见的额枋形式,形成了具有天水地方特色的营造技艺和建筑景观。运用类型学和结构数理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地区通枋结构构造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前传统地方建筑工艺面临退化与消亡,为传承传统建筑工艺,本研究通过到施工现场实地调研和工匠访谈的等方法,整理分析现有实例进行系列研究。本文对江浙地区传统建筑屋面椽子营造进行分类与归纳,将其分类、加工、安装、屋面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类,并分别详述其材料的处理方法、相关的构件与构造、工艺特点、适用范围及实例等。总结江浙民间传统建筑中各类椽子分布规律,为该区域传统建筑修缮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的案例展开研究,并在南京泱著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营造进行尝试,总结出营造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主要从规划形态、空间序列、空间环境、空间界面等方面着手,继承传统中式建筑的精髓,营造中式建筑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10.
走向传统建筑--传统地方建筑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自力 《四川建筑》2003,23(6):15-16
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在气候、材料、地形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技术策略进行论述,深入探讨传统地方建筑对当代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在剖析浙江地区现存传统建筑实例的基础之上,尝试建立浙江传统建筑木构架区系表,对照阐释当时刊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所载官式作法与浙江地方营造语汇的关联,探讨浙江6个地区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在气候、材料、地形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深入探讨了传统地方建筑对当代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实地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从建筑选址、院落与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形制、营造技艺等方面,对汾城古镇传统商业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传统商业建筑的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杭州历史建筑的营造方式和类型进行分析和概括,然后从主体结构、墙体、屋面、楼梯、材料等具体构造出发,分别对传统木构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近代砖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近现代砖混、钢混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为系统研究江南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营造技术特征提供案例和素材。通过分析发现,杭城近现代历史建筑所采用的营造方式、建筑材料和风格,与其使用功能、时代背景、文化影响具有密切的联系,并在江浙沪地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梳理 2004-2019 国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地域特点、村落文脉、院落形制、建筑结构、局部构件、技艺本体、匠人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的研究视角及特点,并基于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区域不均、视角单一、缺乏体系、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村落建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节能技术。以豫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为例,从村落的生态选址规划理念、乡土建筑群体院落空间布局、建筑单体结构与构造工艺技术以及材料与围护结构等方面着手,提出了豫南传统村落建筑的新技术,包括屋面的营造及隔热、墙体的营造及保温、底层地坪防潮措施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对新技术应用和传统建筑进行了节能对比,其对当今城乡的生态宜居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藏式传统建筑地域特色浓厚,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西藏独有的建筑体系。为了更好地对藏式传统建筑要素进行探析,文章通过对藏式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庄园建筑及寺庙建筑进行分析,分析传统建筑的类型特点及建筑特征,对文后分析传统建筑要素中建构要素、空间要素及文化要素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意在探析藏式传统建筑的营造内容,对今后研究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兰州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对兰州建筑中大玻璃窗所带来的能耗大、紫外线损害室内物品等弊病进行了分析。作者介绍了自己在兰州建筑实践中对窗及其立面设计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福建天主教区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广泛拓展,建造大量乡村教堂。本文通过梳理闽西地区奥杳天主堂的历史并展开实地调研,对该建筑的营造工艺、结构形式、地方材料、装饰特色及建筑空间序列等本体价值展开研究,弥补闽西地区天主教建筑工艺研究空白,为近代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乡村教堂建筑的传统营造工艺传承提供设计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怡静 《华中建筑》2012,(8):159-161
探寻城市及建筑的个性特色是目前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特定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尤为必要,这将给建筑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及思路。该文概述了武汉市区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分类、现状,从表象出发进而思考武汉市区传统建筑文化现象所蕴涵的地方特色,分别从刚柔并济、大气开阔、浪漫自由三方面举例并总结了武汉传统建筑中的“意”,期待能为武汉城市建筑特色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真正体现出文化传承和地域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