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西塘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其滨水空间形式与其他水乡具有共性,但亦有其特性.这些空间形式有点有线有面,相互联系,错落有致,形成一个完整的滨水空间界面.研究将西塘古镇的滨水空间分为街、廊、建筑、场、桥、巷和水埠七种形式来解读,阐述其自然形成的尺度和形态,诠释西塘古镇滨水空间所体现的宜居环境智慧.  相似文献   

2.
南浔古镇滨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轶  张健 《华中建筑》2008,26(6):178-184
江南水乡南浔古镇滨水建筑与各外部空间元素的关系融合,浑然天成。外部空间元素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法有规律地形成了南浔古镇的外部空间结构。为了清晰、明确体现这种外部空间结构,使用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关系图和剖立面图来解析外部空间结构,并总结出南浔古镇外部空间的平面关系特点以及与西塘、乌镇古镇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古镇盲目追求发展而导致滨水空间被挤占和破坏的案例层出不穷,空间特色消失。本文拟从"双修"的视角切入,与"特色小镇"的空间景观特色要求相契合,针对古镇滨水空间的普遍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滨水空间营造的分段策略以及与之匹配的"穿、缝、浮、凸、叠"五式方法,修复古镇滨水岸线生态,修补古镇滨水空间环境,探索研究其规划方法并进行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4.
石港古镇是苏北以盐业为支柱产业的古镇的典型代表.为了加强古镇的防御,明代构筑了完整的古护城河和城墙,形成了心形的镇区空间、独具苏北特色的滨水空间和块状街坊空间.四点一线的东西大街,囊括了石港现存建筑的精华.古镇建筑类型多样,宗教建筑历史悠久,或小巧玲珑或气势磅礴,彰显了古镇的宗教文化.商业居住建筑以其繁复的空间结构和精致细腻的装饰体现了多文化影响下的苏北民居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江南古镇具有重要的景观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研究古镇空间活力有利于揭示人群的聚集规律,从而合理配置古镇功能业态,调控人流时空分布,优化居民与游客在古镇中的体验。文章以同里古镇为例,基于百度热力图工具所提供的动态大数据,经Arc GIS软件可视化处理后,对古镇工作日与周末典型时段的空间活力特征展开研究,发现古镇活力空间呈现出“东西双核成带、南北纵向延伸、周末西核三中心组团”的分布特征;同时,以滨水空间分布与旅游业态分布作为主要指标,探究影响古镇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下古镇景观动态保护、科学管理的优化策略,为江南古镇的景观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古镇往往与水同生、因水而秀、傍水而名,滨水古镇集优美自然景观和浓厚历史文化于一身,历史风貌的缩影和代表,其开发建设对古镇的功能、经济、景观、生态等方面影响很大。文章通过对滨水古镇——黄龙溪古镇的现状调查和资料搜集,探索滨水古镇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确保传统文化、历史脉络的延续,为滨水古镇风貌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博涛 《门窗》2012,(8):201-202
针对城市滨水景观意义和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本文从城市滨水景观功能设计、依水景观设计、水体设计、游憩绿地设计、空间植物配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伟  刘彦 《园林》2021,(2):52-57
在江南水乡,水系孕育了村落、集镇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轴线和乡愁记忆的载体。水岸随着城市一同生长,形成了"粘性"滨水空间。对城市更新中的"以人为本"和"内涵式发展"作出回应,明晰"粘性"滨水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滨水空间在城市、社区、文化3个视角下的理想图景,并以人的行为活动为线索提出"粘性"修复措施,初步构建水乡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9.
滨水空间是滨水城市中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但今天,它与城市的联系却出现了问题。文章试图探讨通过设计方法,加强滨水空间与城市的联系,使滨水空间更有活力和吸引力。文章借用了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仲伟 《城市建筑》2012,(11):55-57
滨水空间的亲水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水景与校园规划肌理相融洽,其中驳岸设计与滨水设施设计是关键。驳岸设计的生态性提升了水景的生态价值,提供了多层次的视觉空间;滨水设施的巧妙设计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丰富了滨水岸线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仲伟 《城市建筑》2012,(9X):55-56
滨水空间的亲水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水景与校园规划肌理相融洽,其中驳岸设计与滨水设施设计是关键。驳岸设计的生态性提升了水景的生态价值,提供了多层次的视觉空间;滨水设施的巧妙设讣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丰富了滨水岸线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滨水地区的土地价值高昂、景观资源集中的价值属性,针对城市滨水地区超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已建成的案例,从景观设计、空间设计、户型设计、造型设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滨水超高层住宅应当发挥景观优势、平衡城区空间、展示水岸形象等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意在推动我国滨水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实现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提高滨水城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周学鹰  马晓 《华中建筑》2008,26(8):192-196
外部空间元素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法有规律地形成了乌镇古镇的外部空间结构。使用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关系图和剖立面图来解析外部空间结构,从而清晰、明确体现这种外部空间结构,并总结出乌镇古镇外部空间的平面关系和剖立面关系的特点以及与西塘、南浔古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滨水地带的开发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首选地带。本文是对一次滨水地段详细设计投标的总结和思考,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城市滨水地段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6)
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往往是城市定址最先要考虑的因素,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从整体、全面的视角考虑所在区域。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平衡也要求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城市滨水空间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滨水景观的首要作用是防洪、防涝,此外,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促进城市的水循环、水体净化和城市气候的微调也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呈现出生态敏感性、空间立体性及价值多元性等特点。基此,以泸县"两河四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总结、研讨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特点,及其规划设计,该如何从多层面景观体系构建、地域性文化景观展示、分层式公共空间布置、低干扰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从而创造出山地城市特色魅力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商"和"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滨水商业空间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滨水商业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顺应了现代商业区惯于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性追求趋势,同时又使这里成为了休闲和生态的完美结合体。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滨水商业区的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与行为主体"人"有关的要素,最终体现出人与空间、环境的融合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实现滨水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总结出亲水设施的规划与河流风格相协调;营造多样化的滨水生态系统;提高滨水开放空间开发的游憩功能;保障滨水景观的组织;维护民众对滨水开放空间体系的享用权等滨水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针对滨水景观在城市区域自然环境特色中的体现,论述了滨水区的概念,阐明了滨水公共空间在滨水区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以合肥板桥河为例,综述了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