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需确定被追溯的信息及信息的组织管理方式。现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均基于信息系统理论进行构建。通过统筹管理自食品生产至消费全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安全要素,基于食品安全追溯链构建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更快捷有效。基于食品链理论,分解食品链过程,提出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层次模型,进而全面分析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建立,不仅是食品危害分析、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QR码的清真牛羊肉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追溯性是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建立食品追溯系统对于清真食品来说,可以对食品生产运销过程中的危害物及穆斯林禁忌物进行有效控制。在阐述QR Code二维码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清真牛羊肉生产、加工与流通的特点,设计了清真牛羊肉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阐述了QR码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构建基于QR码的清真肉品追溯系统,保障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权,提高清真肉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定义以及发达国家的食品追溯体系概况,阐述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内容及作用,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是保证进口冷链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一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加快建设,在信息可追溯、快速召回问题产品、统计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口冷链食品建立了安全线,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维护了市场秩序,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风险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追溯体系可以实现食品供应链透明化管理,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以及问题产品的快速召回。全程食品追溯体系应包括法规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以及教育培训体系。笔者对"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全程追溯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符合全程追溯要求的法规标准体系;提出研究开发食品追溯相关技术、设备,完善食品追溯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食品追溯监督管理体系以及教育培训体系,构筑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追溯网络体系,以强化对全程食品追溯体系的认识,为有效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闫连富 《北京农业》2014,(30):178-180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食品,人们对于猪肉安全问题非常关注,所以提高猪肉安全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但我国在猪肉的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I,以北京市猪肉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和可追溯技术和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进行研究,探索现代化信息发展下,猪肉追溯技术对于猪肉行业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猪肉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步,以期减少猪肉食品问题发生,促进北京市猪肉食品安全的追溯和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为了掌握食品生产和流通的信息,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应运而生.中国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开始早,但是发展不平衡,应用不普遍.文章介绍了自2001年至今我国关于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追溯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食品追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介绍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认为食品追溯体系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手段,它是根据信息传播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的,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处理食品质量问题,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最后,从完善食品追溯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何慧书  徐兆权 《新农村》2011,(11):35-36
芬兰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起源于疯牛病发生的影响,发展的动力则来源于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国际竞争刺激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芬兰采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方式,建立了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要求所有食品及其成分具有可追溯性,同时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的职责,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全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分析了现有食品追溯系统面临的问题,结合区块链的几个主要特征,阐述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引入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变人的信任为机器的信任,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信任难题,实现安全可信任的食品追溯。  相似文献   

11.
可追溯体系与食品安全——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品供应链中建立可追溯体系,能够显著地影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道德风险问题。可追溯体系的精确程度决定着食品安全的责任划分,从而决定着食品供应者应承担多大比例的食品安全成本。该文通过建立一个食品安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降低食品供应链中道德风险所必需的最低追溯精确度水平,并据此讨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稻米溯源体系缺乏统一规范和溯源信息表达不够精准等问题,首先参考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设计稻米生长环境溯源指标体系表来实现稻米生长溯源指标标准化。然后运用Kmeans(k均值聚类)改进FP-Growth(frequent pattern-growth,频繁模式增长算法)挖掘稻米溯源参数与稻米口感评价之间潜在的关系,进而提高稻米溯源信息的精准表达。稻米溯源指标体系的优化为稻米溯源的标准化制定和溯源信息的精准表达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信息可追踪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给受害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造成了生理上的损害、心理上的恐慌以及经济上的损失。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经济、科技等原因,介绍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在欧洲、日本、美国的应用,从而为构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生产与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食品及原料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迫切,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结合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策略、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实施方案、信息采集的范围与方法等,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质量安全是目前备受瞩目的热点问题,可追溯系统能够帮助消费者、政府、食品供应者在市场交易中获取足够的商品信息,从而改善市场中信息传递效率低和消费者"逆向选择"的状况,缓解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消费者对企业和政府存在的担忧和不信任问题。从可追溯系统的内涵和记录形式、可追溯系统中消费者、供应者和政府行为以及可追溯系统的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阐述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并以信息标识技术为基础综述其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蔬菜领域正逐步推广可追溯体系.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蔬菜行为的实地调研,探索消费者购买蔬菜一般性习惯的同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重点考察影响消费者对蔬菜可追溯标签认知及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普遍关注蔬菜的质量安全,对蔬菜的质量安全信息有较大需求,但对蔬菜可追溯标签的认知度较低,加之性别、年龄、家庭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加贴可追溯标签蔬菜的支付意愿呈现出差异性,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对加贴可追溯标签蔬菜的支付意愿更强烈,消费者年龄越大,支付意愿越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