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任雨 《食品指南》2013,(9):98-101
不光是欧洲人,全世界人都喜欢开英国美食的玩笑。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法国人吃饭之前说Bon appetite祝愿好胃口,德国人吃饭之前说Guten Appeti,  相似文献   

2.
欧阳军 《中国食品》2021,(4):132-135
筷子又称"箸",是我们中国人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吃饭工具,也是我国独有的吃饭用具,是中国的国粹,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筷子又称"箸",是我们中国人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吃饭工具,也是我国独有的吃饭用具,是中国的国粹,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相似文献   

3.
用舌头吃饭     
在海外的一次社交场合中,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法国人用鼻子吃饭,只有中国人懂得用舌头吃饭。”这话很形象。舌头,用途很多,吃饭当然也得用它,除掉卷送食物之外,最重要的职  相似文献   

4.
崔哥 《烹调知识》2016,(3):55-55
我曾有几个美国朋友在中国过了新年,回来后感慨颇多,尤其对中国人吃饭的盛况感到惊讶。我根据他们讲述的内容,略加裁剪和发挥,来看看这美国人对咱中国人吃饭都有啥感觉。  相似文献   

5.
李开周 《中国烹饪》2014,(3):116-117
咱们中国人吃饭的方式曾经发生过三个大的变革。第一是取食工具的变革。很早很早以前,咱们吃饭既用筷子,又用刀叉,有点儿像欧洲人。后来刀叉退出历史舞台,改成专用筷子夹莱。第二是吃饭姿势的变革。很早很早以前,中国流行跪着吃饭,没有椅子,没有凳子,更没有沙发,所有人都跪在席子上或者矮床上,不许盘腿儿,也不许蹲着,时间长了膝盖发麻。  相似文献   

6.
谷悦 《中国食品》2014,(3):70-75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身边的姑娘们一定有人因为有了男朋友而不再跟你们一起出来吃饭;也有好久都没有在一起吃饭、有一天忽然回来又在一起吃饭的人,因为她分手了;或者是有过许多或两、三人在半夜出来吃宵夜的经历。饭桌永远是中国人联系感情的重要地方,人多时,也就只适合在餐桌上交流感情。感情深的,可以痛快地喝几  相似文献   

7.
饭碗     
正西方人习惯于"盘食",吃饭时,无须端起放在桌上的餐具。相对于此,中国人则是"碗食",习惯把碗端在手里,一只手端着饭碗,一只手去夹菜,这是中国人吃饭的习惯。中国人的饭碗是由中国人手的大小和饮食习惯所决定的。天下饭碗无二样,上口大,下口小的浑圆造型,最适合托于掌中。而这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由于中国饭碗的绝妙尺寸。  相似文献   

8.
吃冷与吃热     
说起中西餐饮的区别,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一说,那就是中国人和西欧人在就餐时,对待菜肴的温度颇有不同的喜好或者说趣味。有一个段子在此不妨可以说一说。据说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使臣深恨林则徐禁烟,有一回请林吃饭,席间照理要上一道甜点。为了作弄这位中国的钦差大臣,洋鬼子请林则徐吃雪糕。林则徐算是精通洋务的了,但这玩意儿倒是没见识过,他见上面冒白气,便用嘴呼呼地吹。英国人讪笑不已,林则羞愧万分。过几天林则徐回请英国使臣,端上一道“老母鸡汤炖豆腐”。只见汤面上盖着厚厚一层油,滚热却不冒气,英国使臣不知就里,舀起一勺猛喝一口,…  相似文献   

9.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经常在晚上8点后吃饭会导致身体发胖。智利自治大学的帕特里夏·洛佩斯·莱加雷在她的研究中分析了近5500名智利人的数据,发现那些很晚才吃饭的人,其平均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要比那些吃饭较早的人多0.5。这对一个身高约1.63米的女性而言,意味着体重增加2-3磅(约合0.9-1.36公斤)。根据这项研究,前者的腰围也要比后者粗2英寸(约合5厘米),这就意味着前者要穿大两个尺码的衣服。  相似文献   

10.
对于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来说,恨不得吃饭时餐桌也能变身为电脑。在英国伦敦有一家名为“因阿默”的餐厅,就是为这样的人设计的。这是一家现代化的高科技互动餐厅,客人只要利用桌子中的控制器,就可以一边用餐一边玩游戏,还可以随意变换桌布和随时加菜。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吃饭有特点。吃很简单,吃得迅速,吃得频繁,且热量大,但是美国人的寿命还延长了,这是令人奇怪的事。简单美国人吃饭简单而迅速。简单是指菜的花样少,还指他们老重复吃一样的东西。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中国菜、法国菜、意大利菜,但谁听说过美国菜?不管美国是否是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12.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  相似文献   

13.
吃饭的哲学     
正我去向一位智者请教:"什么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智者说:"其实人生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我问:"人生像吃饭?这么简单?"智者说:"用嘴吃饭人人都会,用心吃饭则未必有几个会的。智慧的人为自己吃饭,愚昧的人为别人吃饭;智慧的人把吃饭当吃饭,愚昧的人把吃饭当表演;智慧的人在外面吃饭时喜欢AA制,愚昧的人却喜欢呼朋唤友抢着请客;智慧的人吃饭既不点得太多,也不点得太少,他知道适可而止,能吃多少,就要多少,他能估计出自己的肚子;而那些愚昧的人,则贪多求全、拼命点菜,什么菜贵点什么,什么菜怪点什么,等菜端上来时却忙着给人夹菜,自己却刚动几筷子就放下了。他们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为了给别人做个"吃相文雅"的姿态;智慧的人结帐时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的人结帐时心惊肉跳,明明帐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却还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气慨,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似的;智慧的人只为吃饭而来,没有别的目的,他既不想讨好谁,也不会得罪谁;愚昧的人却想得太多,要拼酒量,要交朋友,要拉业务,他本来想获得众人的艳羡,最后却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别人的耻笑,就是招致别人的利用。吃饭本来是一种享受,但是到了这种人这里,却成为一种酷刑。  相似文献   

14.
庄蕊 《美食》2010,(3):65-65
“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听到美国朋友这番感叹时,本人有一点意外一个“老外”竟如此明白中国。“人情世故”里的门道。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作为中国人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粘饭,而非洲人自己抓饭,吃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在非洲作客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撤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后一道离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恐怕属世界之“最”。请客吃饭,既是对食欲享受的一种满足,也是加强友好往来的一种手段。人来了要“接风”,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嘬一嘬”,没有也要“聚一聚”。对不少公职人员来说,更日益成为一种“工作需要”。有些事,在谈判桌上谈不成,移到餐桌上就变得好商量。这样,有些人整天不是请人吃饭,就是被人请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句话,变成“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因此,中国餐饮业就特别发达。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要想保持身材,应该做到少吃高脂肪的食物,而最新研究发现,要想减肥成功,吃饭的时间点非常关键。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家节食指导公司调查1000名减肥成功的人,了解他们吃三餐的时间。结果显示,早餐应该在上午7点之后吃,午餐在12点半到13点之间吃,晚餐在18点到18点半之间吃。  相似文献   

18.
吃饭第一     
在中国,凡是上了点年纪的人,都无疑会难忘当年那全国性大饥饿的岁月,笔者亦然。 1959年8月,19岁的我孤身一人飘泊到新疆石河子,在兵团医学院烧开水,因为身为“火头军”,也就享有和炊事员一样在食堂吃饭不定量管饱的优待。那时,记得中央提出了一个口号:吃饭第一。而我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完全惦量出了它的份量:人生在世,的确是吃饭第一,因为它是系着人能否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前提,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还奢谈什么其它?  相似文献   

19.
“少吃饭,多吃肉”已逐步成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如今城市人的饭量越来越小,许多男性一天摄入的粮食为250~300克.女性为150~200克,甚至只有100~150克。营养专家提出:多吃肉少吃饭不符合营养标准,更不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在日本,"孤独的美食家"越来越多。"孤独的美食家"是指每周一半时间的三餐都是自己一个人吃的,日本政府最新《食育白皮书》显示,目前一个人吃饭的人数比例已达15.3%,单身人口增加让这个比例不断上升。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吃饭很自由,想吃什么点什么,也不用在意吃相。但日本的营养学家表示,一个人吃饭弊端很多,如不能点太多菜品、一个人吃饭会增加孤独感,因为很多时候就是填饱肚子对付一下,难以保证营养均衡。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