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百年党建的探索,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历史,更是一部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两个结合”的提出,是我们党立足于百年党建这一重大时刻,奋斗在两个一百年这一历史交汇时期,对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的系统总结,更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系统把握“两个结合”的百年探索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Cnki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CSSCI数据库进行索引,共索引402篇有效文献。通过对文献的量化分析,有利于整体把握“两个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有利于研究“两个结合”的演进规律,更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简略回顾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践和改革的不同结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了值得记取的经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所有制结构的建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所有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行动指南再到党的指导思想转变的进程中,李大钊、陈独秀居功至伟。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在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发展中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检验创新的理论成果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简称“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评判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创新。文章论述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的理论开放性,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勇于实践,又勇于理论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思想社会主义本质,有三个着眼点:着眼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着眼于冲破姓“社”姓“资”的“左”的思想束缚,确保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着眼于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个着眼点互相联系、到相渗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动纲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三个有利于”标准既进一步坚持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又进一步坚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为我们正确评价人生价值确立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是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理支撑、思想引领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善用百年大党“大历史”、中国当下“大成就”、全球风云“大视野”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及坚持“形式创新”,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让课程“活”“动”起来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力求为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西方绿色运动的左翼,其理论渊源颇为庞杂。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的理论成果,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检验创新的理论成果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为主,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关于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系统地阐述和展开。列宁和毛泽东虽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亦未能完满地回答和解决。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际,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答,从而使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具有当代的形式,创造了辉煌的伟业,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放射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即一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 ,并开始社会主义变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即一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变革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 ,但同时认为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宝贵经验有密切关系。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设想及若干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对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 ,总结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四次飞跃 ,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交织发展、相互促进的。并进一步说明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实现我们党执政历史使命的伟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望理论的充实、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这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对长期积累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否定了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在实现人的祛魅中推进着人的解放,但又因其自身成为控制人的力量;乌托邦在对现代性分裂的批判中追求一个属人的世界,但又以其不可实施性不能成为社会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内在地联系起来,在现代性判断与理想追求、社会变革与人的发展、“应然”与“实然”、形上与形下、理论与实践等多重维度上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超越了现代性与乌托邦的论阈,为探讨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空间,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推向了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