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A治疗GVHD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霉酚酸酯 (MMF )联合环孢素A (CsA )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分析了 6例GVH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活化T细胞标志。发现在MMF治疗后患者的CD3+ CD4+ T细胞明显降低 ,CD3+ CD8+ T细胞明显增高 ,CD4/CD8比值下降 ;CD2 5 + CD4+ 和CD6 9+ CD8+ T细胞均升高。结果初步显示 ,MMF可能主要作用于CD3+ CD4+ T细胞 ,并与CsA在治疗GVHD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疾病例如:血液系统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实体瘤和免疫缺损病,需要用骨髓移植进行治疗,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骨髓移植的主要障碍,即使主要组织相客性抗原相匹配的供体,也会引起一定比例GVHD。大量研究证明供体骨髓中的T细胞是引起GVHD的主要原因,去除供体骨髓中的T细胞就有可能预防或减轻GVHD。各种去除  相似文献   

3.
背景:环孢素联合4次短程甲氨蝶呤方案仍是目前公认的、经典的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方案,以往研究显示在同胞全相合移植后第11天是否应用甲氨蝶呤对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没有影响,但减少第11天甲氨蝶呤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中去除第11天甲氨蝶...  相似文献   

4.
<正>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目前普遍认为移植物中成熟T淋巴细胞介导急性和慢性GVHD。因而近年来运用多种方法去除或抑制T淋巴细胞显著地降低了GVHD的发病率。但这些处理延缓了移植后受者的免疫功  相似文献   

5.
骨髓移植在治疗造血机能障碍和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限制骨髓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成熟T 细胞是引起GVHD 的主要因素,尽管目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有效地去除骨髓中的成熟T 细胞,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植活率降低。本文作者曾报道用紫外线预处理同种异基因骨髓,可以完全取代去除T 细胞的方案,移植后达到避免GVHD 的效果。在此作者又证明紫外线的作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在移植免疫中,DC启动免疫排斥还是维持免疫耐受取决它们的起源以及成熟状态,成熟DC启动免疫排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反应,未成熟(iDC)及淋巴样DC诱导免疫耐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可以通过调控不同来源、不同分化状态的DC来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  相似文献   

7.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最常见的一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且可影响供体骨髓永久性植入和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肝移植术后发生GVHD较为罕见,但死亡率高。GVHD主要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供者T细胞的活性、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有关。针对其发病机制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就GVHD的机制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与其联合骨髓移植(BM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生存率,探讨二者联合移植对白血病治疗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2例患者,其中78例单纯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74例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152例患者均应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GVHD,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及骨髓造血干细胞计数。SPSS17.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GVHD的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1、移植后造血重建: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联合骨髓移植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20×109/L时间分别为(14.18±4.713)d和(12.55±6.552)d(P>0.05),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8±3.586)d和(11.64±5.540)d(P>0.05);2、GVHD:接受PBSCT及联合BMT患者Ⅲ度到Ⅳ度急性GVHD(aGVHD)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慢性GVHD(cGVHD)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3、2年生存率: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其联合骨髓移植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其联合骨髓移植比较造血重建时间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GVHD发生率较高,因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可能减少急性及慢性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 > 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 < 0.05);发生于移植后+30 d、+31 d-+60 d、+61 d-+100 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发生在移植后+30 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   +31 d-+60 d和+61 d-+100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 < 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张蘋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10):799-800,F0003
骨髓移植是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GVHD发生中T细胞活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阻断协同刺激途径抑制T细胞活化成为预防GVHD的策略之一;临床和科学实验的结果均显示抑制GVHD的措施会增加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可能,这是由于降低了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VL)。抑制GVHD同时保留其GVL产应,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目前与GVHD有关的协同刺激分子有CD28、ICOS和CTLA4、PD-1、CD40、CD137等,本文重点介绍几种主要与GVHD有关的协同刺激分子在GVHD和GVL中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Modes of Inheritance of Errors of Refra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Eighteen families in which both parents had refract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4·0 D to −4·0 D and axial lengths seen in emmetropia (22·3-26·0 mm) showed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of the order 0·5 indicative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 Such coefficients were seen for axial length (0·407) and for the cornea (0·487), but not for the lens (which is known to be yoked to the axial length). No such coefficients were seen in 19 families in which one of the parents had axial length outside the emmetropic range (nine families with long axes and 10 with short axes).

The pattern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 for emmetropia (completely correlated optical components) and errors of refraction up to 4·0 D (inadequately correlated components: correlation ametropia) follows that seen in stature and other measurable characters. In contrast the high refractive errors with their abnormal axial lengths (component ametropia) are—like the extremes in stature—pathological anomalies with monofactorial inheritance.

  相似文献   

12.
13.
A further analysis of already published data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retardates of low ability level less frequently have retarded siblings, retarded parents, and parents low in occupational level than do retardates higher in ability level. The analysis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tarded individuals, persons retarded as a result of gene or chromosomal anomalies, brain injury, etc.,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lower-level retardate group, and persons whose retardation represents polygenic segregation,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higher-level group.  相似文献   

14.
15.
16.
背景:局部注射具有成骨作用的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颈及股骨髁部的骨密度及力学强度,分析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为将辛伐他汀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局部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8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3个月,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的右侧股骨髓腔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溶液5 mg、10 mg,对照组单纯注射空白载体。分别在注射后1个月处死大鼠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给药后1个月,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骨微结构参数如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及连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改善骨骼微结构,可为强化局部、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新选择进一步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ationale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developing islets of Langerhans xenotransplantation. Implementing this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 diabetes mellitus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its potential risks and benefi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