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同时予以αlb-干扰素5MU/d,肌肉注射,两周后改为隔日一次,疗程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5.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49例患者均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年。疗效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HBV复制的指标。治疗3-6个月时,HBV-DNA阴转率为87.8%-75.5%,2年时降至40.9%。疗程结束时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11.8%。6个月时ALT复常率为79.6%。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为59.1%。拉米夫定治疗6-9个月后可出现YMDD变异,随着疗程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YMDD变异后病情急性发作者,多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复制,迅速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长期服用耐受性好,但疗程越长YMDD变异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HBV 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率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 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元强肝丸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诱导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培元强肝九,6g/次,2次/d,口服。分别于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HBeAg及YMDD耐药变异株,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HBV DNA、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YMDD变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培元强肝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强抗病毒的疗效,并可减少HBV YMDD变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观察拉米夫定加肝络欣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 7例,分为拉米夫定加用肝络欣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组(B组)。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DNA ,肝脏生化指标和基因YMDD变异。在治疗5 6周时,拉米夫定联合肝络欣组HBeAg/抗-HBe转换率(39. 4 % ) ,优于拉米夫定组(P <0 .0 5 )。HBVDNA阳性率及YMDD变异率都比拉米夫定组低(P <0 . 0 5 )。拉米夫定联合肝络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6.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68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应用中药复方制剂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HBsAg、HBeAg、HBV DNA的转阴率以及YMDD变异株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血清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YMDD变异株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更确切.大大降低病毒变异发生率,为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寻求一条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与HBV YMDD耐药变异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PCR-RFLP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YMDD变异发生的情况,并分析与YMDD变异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的HBV DNA,扩增HBV多聚酶YMDD主型区核苷酸序列,用针对突变位点的特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经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鉴定HBVYMDD变异。结果:在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41例接受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39例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HBV YMDD变异检出率分别是47.2%、19.5%、7.7%;7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36例治疗2周~6个月、20例治疗7~12个月、16例治疗13~27个月,HBV YMDD变异检出率分别是25%、55%、87.5%。结论: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可发生YMDD耐药变异,且随拉米夫定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异发生率增加,但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延迟或阻滞YMDD变异的发生。HBVYMDD变异可能自然存在或发生。HBV基因组其他位点的变异也可能使HBV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 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2%(14/34)和21.6%(8/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诊断芯片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点样法制备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诊断芯片对HBV前C与BCP区和P区基因包括(YMDD基序)的6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出现了基因变异,但前C/BCP区/P区各位点突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97,P>0.05)。变异后血清ALT逐渐升高,在YMDD变异后,89.4%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3位点以上变异组为86.6%。3位点以上变异者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56.6%。BCP区双突变者血清转换率为35.7%,YMDD位点血清转换率为42.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感染的复发与病毒突变密切相关,但与何种位点突变更有关系,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1.5年;34例单用拉米夫定1.5年。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HBeAg/抗HBe转换率为65.4%,优于单用组的37.6%(P<0.001);两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是96.2%、94.1%(P>0.05);联合组完全应答率38.5%,优于单用组17.6%(p<0.01)。单用拉米夫定组3例出现YMDD变异。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HBsAg转阴。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综合应答率,并可防止或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单用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A组)40例、阿德福韦酯组(B组)40例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组(C组)40例,均治疗48周。观察各组血清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结果治疗48周时,B、C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82.5%,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3.54±0.97 lg copies/ml和3.46±0.94 lg copies/ml,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75%,均明显优于A组;但3组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性相差。结论阿德福韦酯单用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9例,其中12例为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者。治疗48周,检测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和ALT。结果治疗48周时,全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到1.3×103copies/ml,HBV DNA转阴率为56.4%,HBeAg转阴率为35.9%,HBeAg/抗-HBe转换率12.8%,ALT复常率为69.2%;YMDD变异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到7.9×103copies/ml,HBV DNA转阴率为50.0%,HBeAg转阴率为25.0%,HBeAg/抗-HBe转换率8.3%,ALT复常率为58.3%;HBV DNA>108copies/ml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到6.8×103copies/ml,HBV DNA转阴率为0.0%,无HBeAg转阴和抗-HBe血清转换,ALT复常率为50.0%。结论阿德福韦酯是一有效的抗HBV药物。对HBV DNA野生株、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均有抑制作用,HBV DNA基线水平低者疗效好,HBV DNA>108copies/ml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86例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G1896A、A1814C、A1792T和G1764A单碱基变异检测。结果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127例(79%),C基因型24例(15%),BC混合型9例(6%),未发现A、D和E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的86例患者中,17例(19.7%)发生YMDD变异,B型14例,C型2例,BC混合基因型1例,其中6例发生多重变异,包括B型4例,C型2例;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B型41例(68.3%)高于C型8例(40%)(P<0.05)。另外17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仍阳性,亦未发现YMDD变异株。结论湖北地区HBV存在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B型在拉米夫定治疗中更易发生YMDD变异;未变异者,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干扰素α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经重组干扰素α-1b 5MU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35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3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每天一次,疗程2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标志及YMDD变异的发生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两年后,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5.71%、68.57%、42.86%和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42.86%、20.00%和5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两年后,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4%(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显著提高干扰素α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并明显降低拉米夫定YM-DD耐药变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疗效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前ALT、HBV DNA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规则用药、HBeAg性质及HBV YMDD变异等因素。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失败96例,成功1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ALT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阳性患者治疗中阴转和血清转换率低(P〈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和HBV YMDD变异率高,患者不规则用药(P〈0.0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T、HBV DNA基线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用药规则,HBV YMDD变异及治疗后HBeAg性质改变均是影响拉米夫定治疗CHB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换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托米夫定治疗发生乙型肝炎e抗原(Ⅱ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方法对发生ⅡBeAg/抗HBe血清转换时间≥6个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18个月的68例患者进行24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25.19%,YMDD变异率为20.59%,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随访期内复发率为27.94%,停药后复发者再服拉米夫定有效。复发与年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有关,与治疗前HBVDNA水平、疗程及有无YMDD变异无关。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即使HBeAg/抗HBe血清转换≥6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对长期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拉米夫定是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干扰素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15%~37%.但因不良反应有20%~40%减量,5%停药。拉米夫定可迅速降低HBV复制,HBeAg血清转换率一年16%~18%,易耐药、YMDD变异后2年的耐药率40%~60%,停药后复发率达49%。近年有关两药的序贯、联合治疗研究较多.方案不一,结果各异。为此上海瑞金医院、华山医院、长海医院、曙光医院、华东医院及市传染病医院组成多中心、开放式、配对研究协作组.对拉米夫定应用者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0.1口服,1次/日,疗程一年;其中13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一年后肝组织学纤维化和炎症程度改善率为69.23%;36.3%的患者ALT复常;85%的患者HBV DNA水平由阳性转变为检测线以下,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只有7.1%。结论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并能改善肝组织学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且用药安全,但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低。  相似文献   

19.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YMDD变异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发生的情况.方法对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检测肝功能和HBV病毒学指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YMDD变异,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BV DNA定量以及利用Abbott试剂检测HBV标志物,对比分析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中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42例出现YMDD变异,YMDD变异的累积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年增加.与治疗前HBeAg阴性患者相比,治疗前HBeAg阳性患者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HBeAg阴性患者.结论HBeAg阳性患者YMDD变异年累积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血清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80例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降酶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例(85.6%)、79例(8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7例(7.8%)血清HBV DNA阴转,5例(5.6%)血清HBeAg阴转,2例(2.2%)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治疗组78例(86.7%)血清HBV DNA阴转,64例(71.1%)血清HBeAg阴转,44例(4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P<0.001)。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使患者HBeAg转阴、HBBeAg/抗-HBe血清转换;但也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和出现YMDD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