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失耐受有关,其中T细胞的异常激活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血小板自身抗原反应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调节性T细胞数量功能异常、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失衡等。因此诱导免疫耐受是ITP治疗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为ITP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蛋白酶体抑制剂在ITP中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发病率高、患病人口多,目前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DMARD)主要是针对关键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面临着患者需要反复注射、价格昂贵等不足而不能满足RA的治疗。新开发DMARD药物已有针对Janus激酶(Januskinase,JAK)、脾酪氨酸激酶(spleentyrosinekinase,Syk)、p38激酶的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研究,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将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较为困难,我们从2003年4月~2004年2月使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合并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TX),治疗30例ITP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琳  侯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10):10-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儿童ITP和成人ITP在病理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另外亦需仔细鉴别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本文介绍成人慢性ITP诊治指南。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现有研究报道,部分患者尤其是难治性ITP患者,在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性治疗后血小板数目较前升高。据此,我们对激素治疗两周效果差的ITP患者通过呼吸试验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病人给予杀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丽 《四川医学》2014,(7):844-846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难治性 ITP 患者巨核细胞相关 IgG 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18例难治性 ITP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先予2至3种静脉药物治疗3~5d,血小板值上升后联合使用2至3种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单药治疗组先予甲基强的松龙或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3~5d,血小板值上升后单用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4~24个月。运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上述对象治疗前后巨核细胞相关IgG 情况。结果两组对象治疗后巨核细胞相关 IgG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难治性 ITP 患者巨核细胞相关抗体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为ITP的首选治疗药物,约有1/3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反应,而脾脏切除则是泼尼松治疗失败患者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3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2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AL和MDS患者的PTJT和PC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患者的MPV和PDW明显高于AL、MD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1),AL和MDS患者的PDW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二者的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TP、AL和MDS患者缓解后PLT和PCT明显上升,而PDW下降,与未缓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TP缓解组的MPV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AL和MDS缓解组的MPV值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公认的ITP治疗首选药物,而脾切除则是对激素治疗失败患者的第一选择,但往往难以被患者接受.目前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切脾无效的ITP患者的治疗仍相当困难,存在缓解率低、疗效难以维持、不良反应明显以及价格昂贵不能有效地广泛应用等问题.近年研究表明,氨磷汀(Amifostine,AMF)为一种细胞保护剂,治疗ITP有效且安全[1-2].笔者应用氨磷汀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复发难治性ITP 2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在细胞的增殖、代谢以及肿瘤的产生、转移、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Met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HGF/c-Met信号通路与VEGFR等其他通路的相互作用(cross-talk)影响了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效果,产生耐药性,因此,多激酶靶点联合用药成为新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c-Met信号通路与多种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并综述了单靶点和多靶点的小分子c-Me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数量与激素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观察120例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激素的疗效。结果 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不少或增多者占大多数,巨核细胞少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差(总有效率20.0%),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者效果最好(总有效率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获得性自身免疫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及血小板被直接破坏导致ITP的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部分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巨核细胞生成障碍,考虑运用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等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吴洵民  杜卫东 《浙江医学》2010,32(11):1694-169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主要在脾脏)中被破坏,而发生血小板减少,由此引起皮肤、黏膜和其它部位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笔者近年来采用经腹腔镜行脾切除术治疗ITP,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但易复发、合并症多。近年来发现ITP与幽门螺杆菌(Hen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预示着ITP可能有新的治疗策略。现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86例cITP患者,以进一步探讨其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令狐顺  肖青  王利 《重庆医学》2023,(23):3658-3664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是AML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伴FLT3基因突变的患者复发率高、预后差,因此FLT3成为治疗AML最具潜力的靶点之一。目前已有第一代、第二代抑制剂先后进入临床研究,其中米哚妥林(Midostaurin)、吉瑞替尼(Gilteritinib)、奎扎替尼(Quizartinib)已被批准用于AML患者的治疗。FLT3抑制剂与标准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疾病缓解率,在后续的维持治疗或移植患者中也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耐药性,研发新的FLT3抑制剂或FLT3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该文对常见的FLT3抑制剂在AML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景凤 《吉林医学》2010,(35):6634-6635
索拉菲尼是一种新型信号转导抑制剂,能抑制raf-1、b-ra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性,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d-2、Vegf-3)、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p)、受体酪氨酸激酶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it-3)等多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治疗后以上血小板参数测定每周2次。结果: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治疗早期有效组显示随着PLT的上升,PDW、MPV、P-LCR均有上升,仅PDW的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晚期PDW、MPV、P-LCR逐渐下降,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动态观察,对ITP患者的病情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功能性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及缺陷血小板生成[1],临床常以血小板减少合并有或无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每年每10万人中将有1.6~3.9人初步诊断为ITP,男女比例为1∶1.2~1.9,育龄期女性更容易患病[2]。最新研究表明[2]该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目前该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血小板破坏以及促进血小板生成,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切脾术、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达那唑、环孢素等,尽管上述药物或治疗方式通常是有用的,但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随着血小板生成素( 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亭、艾曲波帕的问世, ITP的治疗随之改变,该类药物通过与巨核细胞上的TPO受体( c-MPL)相结合,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为ITP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国外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已证实它们在ITP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然而由于罗米司亭、艾曲波帕上市时间短,在国内还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所以目前国内鲜有关于两者对ITP治疗的临床观察及相关研究。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有关TPO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提高对TPO受体激动剂治疗ITP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体内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相当部分患者对其不能耐受或维持量过大转而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老年患者。近几年来,我院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难治ITP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0例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前后不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结果显示ITP患者初诊时PAIgG、PAIgA及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PAIgM、PAIgA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之间均呈负相关。予激素等免疫治疗无效转变为慢性ITP的患者初诊时PAIgM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激素治疗有效的急性ITP患者,并且PAIgM异常增高或联合PAIgG增高的比例要显著多于急性ITP患者(P〈0.05)。35例PAIgG和PAIgM同时升高的ITP患者,在有效治疗血小板升至正常后,PAIgG、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提示ITP的发生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初诊ITP患者PAIgM单独或联合PAIgG异常增高常提示预后不良,易转变为慢性IT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29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129例ITP患者中位发病年龄39岁,男女比例为1∶2.69;新诊断患者87例(67.4%),持续性ITP者7例(5.4%),慢性ITP者35例(27.1%)。其中重症ITP者81例(62.79%)。抗核抗体(ANA)阳性率25.74%(26/101),ANA阳性与ANA阴性患者、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总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白细胞介素11(IL‐11)相比,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联合IVIg治疗组血小板(PLT)升至高峰的时间最短。结论ITP患者以育龄期女性多见,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联合IVIg治疗起效时间短,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