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与显影时间的关系,以精准配合手术。方法 将112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按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分为下肢浅静脉(足背静脉)组64例、下肢深静脉(股静脉)组48例;记录两组注射吲哚菁绿过程中的血压、吲哚菁绿显影时间。结果 下肢深静脉组吲哚菁绿显影时间显著短于下肢浅静脉组(P<0.05),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显影时间显著短于下肢浅静脉注射吲哚菁绿,两种注射部位均相对安全;护理人员可根据术者偏好选择静脉注射部位,以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亚甲蓝和吲哚菁绿先后注射在乳腺癌患者的乳晕区皮内后两种示踪剂显现的乳腺淋巴引流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的186例0~Ⅱ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在乳晕区皮内联合注射亚甲蓝和吲哚菁绿双染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时对显现的前哨淋巴通道(SLC)的数目、起源角度、走向及其一致性进行研究。结果 186例患者成功显现308条SLC,前哨淋巴结为679枚。亚甲蓝和吲哚菁绿同时显现的SLC为295条(95.8%),亚甲蓝和吲哚菁绿同时显现的前哨淋巴结为632枚(93.1%)。46.8%(87/186)的患者有1条SLC,40.9%(76/186)的患者有2条SLC,12.4%(23/186)的患者有3条SLC;82.8%(255/308)的SLC从乳晕外上边缘流出,3.2%(10/308)的SLC从乳晕外下边缘流出,14.0%(43/308)的SLC从乳晕内上边缘流出;89.9%(277/308)的SLC主要行经乳腺外上象限0°~60°区间,10.1%(31/308)的SLC行经乳腺外上象限61°~90°区间。结论亚甲蓝和吲哚菁绿两种示踪剂显现的SLC、前哨淋巴结的一致性均较好;SLC为1~3条,主要从乳晕外上边缘流出,走行在乳腺外上象限0°~60°区间后进入腋窝;吲哚菁绿不能显现穿通淋巴管道和皮下较深的浅表淋巴通道,但可以显影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远期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腋窝临床阴性的40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至2021年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入组34例术前考虑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全麻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后,使用2 ml注射器及22 G针头,于患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晕皮下组织内注入1%亚甲蓝1~2 ml。亚甲蓝注射10~15 min后,将吲哚菁绿1 ml(1 mg/ml),注射至乳晕边缘3点、6点、9点和12点位置皮下。使用明德脉管成像仪,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再用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术中荧光显影及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均予以切除,均行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明德显像仪淋巴管显影率为97.06%(33/34),科大在研直视下显影仪淋巴管显影率97.06%(33/34)。34例可见明显荧光浓聚,33例可见明显蓝染淋巴结,1例未见蓝染淋巴结,但术中可见荧光显影。在平均淋巴结检出数量上,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为(3.090±1.602)个,明德系统为(3.060±1.613)个,亚甲蓝染色为(3.020±1.527)个,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成像仪的淋巴结显影效果与明德成像仪相似,且能降低手术操作的繁琐程度,有望减少手术时间,为精准外科治疗提供一个更便捷的手术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单孔法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以ICG联合纳米碳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常规石蜡病理检查。比较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及ICG单独显影、纳米碳单独显影、ICG+纳米碳同时显影的前哨淋巴结数量。结果:ICG、纳米碳、ICG+纳米碳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100.0%、95.0%、100%;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分别为89枚、77枚、97枚,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平均为(4.45±1.86)枚、(3.85±1.98)枚、(4.85±2.22)枚,ICG组与纳米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纳米碳组与纳米碳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例患者中3例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转移前哨淋巴结7枚;7枚转移前哨淋巴结均被ICG检出,纳米碳仅检出其中2例患者共5枚转移前哨淋巴结。结论:ICG与单孔法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检出数量,且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示踪(吲哚菁绿联合纳米碳)导航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开展单臂开放前瞻性临床研究,自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共15例,入组患者同时接受吲哚菁绿与纳米碳示踪,其中吲哚菁绿注射采用腹腔镜下浆膜面“六点法”,纳米碳注射采用胃镜下黏膜面“三明治法”,实施规范化D2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标本淋巴结检取。15例患者中男性11例(73.3%),女性4例(26.7%),平均年龄(57.1±12.8)岁,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π吻合)6例(40.0%)、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Braun吻合)9例(60.0%),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存活率,术后病理分期、各站淋巴结检取数目及总数目。 结果入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54.7±40.1)min,术中出血量(90.0±51.7)ml,术后住院天数(10.5±1.5)d,无严重并发症或非计划二次手术,至今均存活。各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不等,总清扫数为(44.6±13.1)枚。 结论双示踪(吲哚菁绿联合纳米碳)导航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早期胃癌淋巴测绘中应用吲哚菁绿染色(ICG)联合红外线内镜(IREE)和单纯吲哚菁绿染色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检测术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方法。通过IREE联合ICG的检测方法对212例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切除术。比较IREE联合ICG与单独使用ICG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并对转移淋巴结摘除术与根据淋巴引流途径进行的淋巴结区域廓清术的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吲哚菁绿在机器人小肝癌(≤5 cm)靶域切除术中实时定位肿瘤和判断残余肝脏功能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机器人小肝癌(≤5 cm)靶域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前48 h,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剂量0.25 mg/kg。机器人荧光模式下经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实时定位肿瘤边界,肿瘤切除完毕后,经外周静脉再次注射吲哚菁绿判断残余肝脏血供。 结果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6.3岁。肿瘤直径(3.3±1.09) cm,中位手术时间75 min,中位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 d。术中肿瘤全部呈绿色显影,荧光显影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肿瘤内部出血和坏死部分不显影。手术切缘缺血部分肝脏组织于解除肝门阻断后5 min开始出现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残余肝脏的缺血和坏死。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可实时引导机器人小肝癌靶域切除并能实时判断残余肝脏血供。  相似文献   

9.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微创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术中实体瘤及微小转移灶的识别、器官血液灌注评估、解剖标志的可视化等方面显现出较大优势.儿童胸腔镜、腹腔镜手术与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术中辨认重要结构、合理而迅速的决策及精准外科理念的实施.本文现就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纳米碳与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67例患者资料,根据所使用的示踪剂种类,分为纳米碳组130例、ICG组37例,应用GraphPad Prism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示踪剂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种胃癌根治术式中,淋巴结分拣均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总检出数。纳米碳组较ICG组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3)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P=0.03)。在提高淋巴结检出率方面,两种示踪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在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使用何种示踪剂,均提倡淋巴结分拣。纳米碳较吲哚菁绿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根治性近端胃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应用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98例,9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99例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组。组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33例。甲乙丙组吲哚菁绿荧光示踪剂的浓度分别为1.25 mg/mL、2.5 mg/mL和5 mg/mL,行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各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个数以及假阴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乙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的假阴性率、敏感度均明显优于甲组和丙组(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检出率高、检测范围广、敏感度高的优势,对于改良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载吲哚菁绿超声微泡造影剂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载吲哚菁绿的聚乳酸羟基乙酸(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并检测其特性,观察以之进行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的效果。方法用双乳化法制备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行光镜、扫描电镜、粒径检测检查,观察其形态及大小;用分光光度法绘制吲哚菁绿的标准曲线,计算造影剂中吲哚菁绿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对3只正常大白兔经足垫注射该造影剂,观察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腘窝淋巴结的效果。结果 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为淡绿色乳液,光镜和电镜下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大小均匀;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能清晰显示兔腘窝淋巴结。结论 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具备荧光成像的特征,具有高敏感性,可作为荧光成像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重建后消化道血供评估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8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下完成手术(观察组),45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对比术后两组淋巴结清扫与分检情况,并探讨吲哚菁绿标记在术中肿瘤定位及评估重建后消化道血供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36.71±11.43)枚,高于对照组的(31.22±8.67)枚(P<0.05);观察组检出直径<5 mm的淋巴结数量为(23.25±3.28)枚,高于对照组的(17.43±4.08)枚(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吲哚菁绿评估血供的标准,观察组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血供评分均达到3分以上,术后无一例发生消化道瘘。吲哚菁绿标记的胃浆膜层荧光范围边缘与肿瘤边缘的距离均超过胃癌根治术切除范围的标准距离。结论: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其淋巴结示踪作用可指导术者更精细、彻底地清扫淋巴结,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评估吻合口血供可有效避免术后消化道瘘的发生,而且吲哚菁绿标记可精准定位肿瘤,进而指导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机器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中指导手术范围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例,术前完善检查,无手术禁忌,拟行机器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指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进而对病灶进行切除。 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结论机器人荧光显影技术能够清晰识别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这项技术简单、快速,且能够在术中实现实时定位,指导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微创外科和结直肠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实施的9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人均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85 min(225~3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63 ml(50~320 ml),术中输血1例;手术后住院8~18 d,平均12 d;术后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5~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其中1例病人术后肝转移瘤再发并再次予以手术切除。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是安全和可行,近期疗效尚可,但尚需更多病例和更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绘图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广泛)全子宫 + 双附件切除 + 盆腔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前2 h于宫颈3、6、9、12点钟位置注射亚甲蓝,术中识别并记录蓝染SLN的部位、数量。术后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 结果67例患者中腹腔镜手术53例,机器人手术14例。总体及双侧盆腔SLN检出率分别为82.0% (55/67)及71.6% (48/67),灵敏度87.5% (7/8),假阴性率12.5% (1/8)。切除SLN、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中位数分别为2、7、0枚。SLN集中分布于闭孔窝及髂外血管周围。 结论亚甲蓝示踪SLN绘图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手术中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5月15日已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薄层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移植联合反向淋巴显影在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应用吲哚菁绿、美蓝双染法引导的反向淋巴显影术,制备薄层游离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切取后移植于患侧上肢,治疗乳腺癌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5例.皮瓣约10 cm×5 cm大小,平均厚度约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确定其准确的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 ml浓度为2.5 mg/ml的吲哚菁绿溶液显影ARM淋巴结,5 mg/ml的亚甲蓝溶液2 ml显影前哨淋巴结,所有病人均行ALND。结果 117病人中≤N1期94例,占80.4%;100病人检出了ARM淋巴结,总的检出率为85.5%;在≤N1期的病人中有90例病人检出了ARM淋巴结,检出率为96%;ARM-SLN重合的病人3例,其中2例为N2期,1例为N3期;发现9例病人存在ARM转移,占7.7%。结论对于腋窝分期≤N1期的乳腺癌病人行ARM手术可行且相对安全。对于≥N2期的病人的病例资料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细分,找到适合行ARM手术的适应证,对于行新辅助化疗的病人不建议行ARM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使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检测前哨淋巴结(SLN),对照组单独使用美蓝检测SLN。手术切除的SLN进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行SLNB后行腋窝I、II水平淋巴结清扫。结果:观察组SLN检出率为96.77%,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ALN)30例,观察组检测灵敏度为96.67%,假阴性率为3.33%;对照组SLN检测率为93.54%,病理诊断ALN 32例,对照组检测灵敏度为65.63%,假阴性率为34.38%;观察组和对照组灵敏度和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95.16%,κ值为0.903(P0.05);对照组检测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70.97%,κ值为0.421(P0.05);观察组SLN平均检出数为(3.54±1.22)枚,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SLNB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