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王旭霞 《文教资料》2011,(23):33-34
阿娜伊斯·宁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性文学作家和日记作家。她的代表作《阿娜伊斯·宁日记》翔实地记录了她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它涉及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理念、女性化书写等多重主题,尤其凸显通过写作日记获取自我认知、不断成长.并最终追寻到最本真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李昂是台湾承前启后的女性主义作家,《迷园》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着眼地李昂小说中的总体女性视野重点论析了《迷园》所呈现的女性主体意识:倾斜的两性关系;迷失自我的女性情态;复苏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维莱特》是夏洛特·勃朗特继《简·爱》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维莱特》小说中两种“看”的模式,指出宗教信仰的男性特征,揭示小说对父权制的批判以及女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6,(6):25-29
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众多小说中致力宣扬女性主义,倡导女性话语权的凸显。《奥兰多》虽然在风格上有重大革新,但其主旨并未远离女性主义。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小说《奥兰多》进行文本上的女性主义解读,围绕精灵、大橡树和婚姻三个概念隐喻阐释,从多方面指出这三者之间的系统性,并深入论证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对女性主义有意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暗示》是方方第一部以女性作家“天生敏感细腻的情怀”关怀和烛照女性“精神黑洞”的女性主义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性难以走出历史宿命的故事,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批评文本。方方以其作品寻找女性精神生存的自由天空,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暗示》使方方向女性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方方的创作有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土著作家拉里萨·贝伦特的小说《家》,通过剖析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一家三代土著女性在20世纪一百年来的悲惨遭遇,探讨她们寻回自己的声音、重构自己身份以及再现自我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魔幻现实主义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使多变的叙事者游离于交错混杂的时空中,赋予作品亦真亦幻的魔幻色彩。摩洛哥法语作家塔哈尔·本·杰伦的小说《神圣的夜晚》讲述了女扮男装的少女扎哈拉寻求女性身份、自我主体构建的历程,女性主义的表面叙事之下隐喻了摩洛哥在殖民主义压迫下进行的反抗和后殖民重建。  相似文献   

8.
影片《洛丽塔》由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大学法语教授亨伯特与少女洛丽塔的一段不伦之恋。本文将在女性主义语境关照下,联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力比多原理,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人格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9.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小说充分描写了大自然,又运用栩栩如生的创作手法刻画新时代女性形象。作者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表达出对女性主义的独特见解,又将自己希望推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观点表达了出来,尤其是对女性展现出了较大关注。文章剖析《愤怒的葡萄》中生态女性主义的内容,具体解读《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0.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与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命题相契合。从自然、自我与爱,父权、非我与恨以及自然、爱与自我回归的三个维度出发,可以明了小说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赵娜 《海外英语》2011,(14):273-274
女性主义的话题从来都不局限于女性作家笔下,男性作家也从自身的角度,创作出无数优秀的女性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1850年霍桑在小说《红字》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海丝特这一女性主义先驱的角色,引发了后代多个电影创作者在荧幕上再现小说的女性主义题材的创作热情。文章选择了95版电影为研究对象,从电影编剧的角度,通过电影对小说情节的演绎来分析电影表现这一女性主义先驱的视角和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艺术创造性、女性同性恋倾向、女性的未来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分析了英国作家沃尔夫女性主义思想,说明其思想与《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高度契合,使这部小说达到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紫颜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颜色》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文坛。小说深刻地描述了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而崛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致力于寻求建立一种适应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为解读《紫颜色》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施叔青历时8年创作出的小说“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荆》、《寂寞云园》),以妓女黄得云起伏的一生写就香港百年的沧桑历史,显示了作家的匠心独运与不凡的驾驭能力。文章运用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小说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新左翼女作家海伦·珀特班克的《计程车!》被誉为新左翼小说的经典。小说从锐利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判视角出发,聚焦失业、战争、贫富差异、性别压迫、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全方位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憧憬社会主义的理想愿景,成为加拿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爱丽丝沃克是生态女性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紫色》着重刻画了黑人女性的独立及获得自我的过程,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对爱丽丝沃克的《紫色》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9.
厄休拉是美国多次获大奖的女性作家。她的《黑暗的左手》和《倾诉》两部小说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持续深化和对道家思想的不断深入领悟。她的创作是以道家是思想为内核,女性主义思想为启发下的作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黄色墙纸》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女权主义先驱兼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由于该小说体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自1892年一发表,国内外学者就运用女性主义思想及相关理论对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探究,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旨在归纳与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黄色墙纸》女性主义解读的相关成果,试图使国内学者对小说的女性主义研究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并提出国内学者关于该小说女性主义研究方向的可资借鉴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