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纳入北京水务法定职责.为了更系统地推进全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工作,从北京市水生态空间范围界定、水生态功能区划分以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3个方面展开分析.水生态空间范围可分为3个层次:水域空间、与水关系密切的陆域空间以及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市域全覆盖区域,选取水系、岩性、土壤、生物(鱼类)及水功能等5个指标,将全市划分为19个水生态功能区,提出永定河、北运河上游及潮白河上游等典型水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方案,对北京地区水生态空间、水生态功能分区、保护修复规划及标准规范制定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北京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珠江流域面积广阔,生态类型丰富,高原湖泊、重要湿地、涉水保护区众多,生物多样性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流域开发强度、开发区域的加大,流域生态环境整体趋于下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珠江流域综合规划根据当前最新的水质、水量、水生态保护要求,针对流域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区域分布特征,识别流域水生态保护敏感区和重点区域,提出了流域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从流域生态需水保障、敏感生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3方面探讨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对于指导今后开展珠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质量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正呈现下降或恶化趋势的现状,介绍了长江源、长江上游段、中下游段及河口段的水生态概况及历史演变。结合实例,从近几十年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分析了水生态保护策略的演变规律,包括从单一物种保护向系统综合保护的转变、从末端保护向早期介入的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保护的转变,探讨了规划在水生态保护策略应用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何德进 《治淮》2010,(12):10-12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淮河干流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系到淮河流域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本文通过分析淮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就淮河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多规合一"总体规划背景下,分析海南省水生态空间范围及功能布局,将水生态空间按功能管控划分为水生态保护红线区、水生态空间限制开发区、水安全保障引导区三大类,提出海南省水生态空间管控原则与指标体系,从水质保护、水量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管控能力建设等四方面提出了海南省水生态空间管控指标与对策措施,可为海南省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文中梳理了凉山州河湖管控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水生态空间范围和功能类型,并对凉山州的河湖水域岸线空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空间、水土保持空间、水源涵养空间、水利基础设施空间进行了范围划定,为凉山州水生态空间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涉及许多学科。近年我国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其经验,并在分析我国水生态系统状况的基础上,认为应加强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宣传,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指导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钱睿智 《治淮》2013,(12):36-37
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主要排洪走廊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其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非常重要。本文从水源涵养、湖泊湿地建设与恢复和水利风景区水生态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恢复湖泊景观湿地生态功能,促使水生生物生境得到进一步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     
《水利发展研究》2008,8(11):36-37
新时期治江思路: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加快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四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和技术路线;重点针对水生态分区体系、水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等规划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快报》2005,26(4):i001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加快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四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与划定技术路径研究成果,从保护和管理水域、岸线及部分涉水陆域空间的角度,提出了水域岸线保护、洪水调蓄、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功能及水源涵养保护五大类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为补充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划定方法体系,指导和规范省区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第七届中国城市河湖综合治理高级研讨会暨2013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城市河流学组年会在京召开。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本次研讨会重点就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水系综合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材料等进行了讨论,交流了近年来我国水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邀请了与会领导,畅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介绍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工作内容,交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14.
田童晖  苗磊 《陕西水利》2023,(12):74-75+78
漆水河流域水资源天然禀赋不足,七星河、美阳河等支流水库众多,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现有水库缺失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及监测设备,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位及要求,在漆水河流域水生态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明确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控制断面。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红线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将从管理机制上为水生态安全提供更可实施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水生态系统表象特征和水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关联分析,提出了水生态保护的红线框架体系:水量红线、空间红线和水质红线,阐释了三条红线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涵。综合生态需水、淹没面积、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嵌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范,提出了兼顾自然和社会属性的水生态红线分级方法,建立了水生态红线指标体系。以淮河水系淮滨、王家坝和蚌埠断面为例,进行了水生态红线划定的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红线划定方法,弥补了水生态保护红线机制研究的空缺,为水生态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水生态保护红线有关概念,结合已开展的省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包括水域岸线保护、洪水蓄滞、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保护等5类,明确了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和技术流程,可为指导和规范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成果审核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开展流域水生态安全研究对于促进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对当前流域存在的主要水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湖北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库棋布,水生态环境在全国极具代表性。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水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近年湖北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在分析湖北水生态保护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做湖北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民长江》2006,37(8):F0004-F0004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加快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四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人民长江》2005,36(3):F002-F002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加快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四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