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62例白血病患者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简称"鞘内化疗")治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鞘内化疗)的影响。方法将51例鞘内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另加心理干预、行为干预、饮食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1或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鞘内化疗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并可使其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62例白血病患者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简称“鞘内化疗”)治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以下简称鞘内化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47例鞘内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5例,做鞘内化疗154例次;对照组22例,做鞘内化疗132例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化疗方案、鞘内化疗的的药物及次数等,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心理、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组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1或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鞘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使其程度明显减轻,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鞘内注射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 ,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 :为 2 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行腰穿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结果 :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结论 :白血病鞘内注射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鞘内注射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1例,288例次。经临床观察,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发热和下肢麻木等,分析了产生不良反应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恶性肿瘤中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国内每年约有115万例14岁以下的儿童患急性白血病[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已成为导致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且发生率逐年提高[2]。为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患儿须在诱导缓解后行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整个疗程至少需要注射16~24次[3]。腰穿鞘内注射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患儿会出现头痛、呕吐等不良  相似文献   

8.
张翠华 《护理研究》2004,18(18):1627-162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 (以下简称鞘内化疗 )致不良反应病人中的作用。 [方法 ]将 47例鞘内化疗的白血病病人 ,随机分为干预组 2 5例 ,做鞘内化疗 15 4例次 ;对照组 2 2例 ,做鞘内化疗 13 2例次。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另加心理、行为干预。 [结果 ]干预组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1或P <0 .0 5 )。 [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鞘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使其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患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致严重毒性反应的护理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白血病占儿童时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 1位 ,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目前 ,其治疗手段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随着联合化疗的应用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 5a无病生存率可达到 70 %~ 80 %以上 ,但大部分化疗药物不能通过血脑障碍 ,故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因此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简称CNSL)是造成患儿治疗失败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除颅脑放射治疗外 ,治疗和预防CNSL的另一重要措施是进行鞘内注射 ,使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有效浓度 ,杀死白血病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近年来 ,采用三联鞘…  相似文献   

10.
彭颖 《天津护理》2010,18(6):335-336
腰穿鞘内注射术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隙,抽出脑脊液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将化疗药物注入脑脊液进行治疗的方法.腰穿鞘内注射术对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这项治疗却会带给患儿紧张、疼痛等不适,常被患儿或其家属抵触甚至拒绝,影响了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我科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腰穿鞘内注射术前进行局部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减少脑膜白血病病人腰穿次数、增加治疗效果,本文采用椎管内穿刺保留置管给药技术治疗脑膜白血病.方法腰椎穿刺后将硬膜外麻醉导管保留于蛛网膜下腔,通过导管注射化疗药物.结果3例患者中有2例保留4周,1例保留3周,均完成一个疗程化疗,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椎管内保留置管后鞘内注射是治疗脑膜白血病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值得探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的探讨顾龙君,孙红,赵雅泉19%~1991年间8例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6例采用全颅全脊髓间歇照射联合鞘内化疗,2例采用定期口服环己亚硝脲(CCNU)联合鞘内化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3.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是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有不少不良反应,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89年以来共有71例CNSL患儿反复多次进行鞘内注射,其中60例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本文分析了鞘内注射各种下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发病机理和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14岁,均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NSL诊断按1976年南宁召开的全国白血病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1.2治疗方法:30例单用甲氨喋呤(MTX)或阿糖胞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在鞘内化疗预防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儿在鞘内化疗前后给予预见性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数据。结果预见性干预与常规干预方法在鞘内化疗预防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控制、依从性、家属满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化疗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必要操作之一,实施预见性干预虽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可有效提高白血病患儿鞘内化疗治疗的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利妥昔单抗鞘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人行利妥昔单抗鞘内注射治疗,在鞘内注射前、中、后加强护理,术前加强心理疏导,术中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干预。[结果]鞘内用药后,12例病人的症状得以改善,脑脊液检查也趋于正常。[结论]加强利妥昔单抗鞘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人的护理,可避免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鞘内注射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儿童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1例罕见的3岁8个月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了确诊分析,并对其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得到了确诊,其免疫表型特征为CD7,CD33,CD34,CD56和HLA-DR共表达,MPO阴性,其他NK细胞和T、B细胞分化抗原阴性,染色体核型有+8和12p-。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后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巩固强化治疗5个疗程,化疗方案中均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期间共行腰穿及鞘内注射治疗10次。停止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腰穿及鞘内注射治疗9次后行颅脑放疗36 Gy,取得了长期生存。结论:M/NKPA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有特异的免疫表型特征,应用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脑膜癌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化疗的22例脑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鞘内注射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22例患者均接受鞘内注射化疗,14例(63.9%)头痛减轻,3例(13.6%)精神行为异常缓解;6例患者出现鞘内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神经根受刺激...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进行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预防的最常用方法是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鞘内注射与脑放射。但用此法后,即使在无症状患儿中也有50~60%呈C.T.扫描异常,还可有智力迟钝。作者改用鞘注氨甲蝶呤(MTX)与静注大剂量MTX(HDM)合用,并研究采用这种不包括脑放射的CNS预防后,ALL患儿的C.T.改变。病人和方法:3~14岁ALL原发缓解患儿共19例,于CNS预防治疗结束后2~64个月进行脑C.T.扫描研究。另有3例6~14岁ALL伴CNS白血病患儿,在  相似文献   

19.
报告13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护理体会.首先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改变,肌力变化,发热以及淋巴结大小的变化等,这些改变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在护理操作时和临床护理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第三应注意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和副作用,如化疗,鞘内注射化疗药物,脊椎和脑部的放疗,需要注意这些化疗后的副作用和神经毒性反应,如脑水肿,骨髓抑制;注意止痛药物的副作用等.第四是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伊华  彭艳红 《现代护理》2004,10(5):427-427
目的 为减少脑膜白血病病人腰穿次数、增加治疗效果,本文采用椎管内穿刺保留置管给药技术治疗脑膜白血病。方法 腰椎穿刺后将硬膜外麻醉导管保留于蛛网膜下腔,通过导管注射化疗药物。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保留4周。1例保留3周.均完成一个疗程化疗,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椎管内保留置管后鞘内注射是治疗脑膜白血病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值得探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