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结合安宁疗护对癌症晚期患者心理需求的影响。方法:将92例癌症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结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S)]、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心理困扰[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EPOMS)]、自尊[采用患者尊严量表(PD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30)]。结果:干预1个月,两组HADS、SPBS、EPOMS中消极情绪、PD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两组QLQ-30、EPOMS中活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结合安宁疗护能够有效缓解癌症晚期患者负性情绪,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困扰,提升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40例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先后顺序进行自然排序,奇数为研究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给予安宁疗护,对比两组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及负性情绪.结果 研究组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胃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及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家属100例,依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心理咨询,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家属应激量表(RSS)、照顾者压力量表(CBI)、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D)、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HAMA、RSS、CBI、FBS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可减轻胃癌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改善其心理应激水平,降低胃癌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及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5.
李可  杨艳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25-230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 80 对肠造口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对,以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对主要照顾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 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焦虑抑 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效果。 结果 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负担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干预后实验组主要照顾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明显减轻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有效地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血液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以及家属应激量表(RS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家属RSS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安宁疗护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选自2018年10月至12月本院肿瘤内科,共计70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心理应激水平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的SAS、SDS及R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宁疗护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易澜珠  程国玲  李富慧 《全科护理》2021,19(16):2214-2218
目的:探讨"3H"干预联合五行情绪干预对中风病人情绪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中风的病人10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3H"干预联合五行情绪干预.统计两组干预前后情绪状态(抑郁、焦虑)、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家属照顾负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2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干预前增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MoCA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两组照顾者个人负担及责任负担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两组家属缺乏信息、复杂性、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满意度(94.34%)高于对照组(79.25%)(P<0.05).结论:中风病人采取"3H"干预及五行情绪干预,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认知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属照顾负担及疾病不确定感,利于提升病人生活质量,且干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肿瘤临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安宁护理与聚集模式干预,以探讨上述两种方式联合干预对患者主要照顾者RSS评分等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35例研究对象,入组人群均为2018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所有照顾者采用随机数组法入组,按照所行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及研究组(n=17)。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安宁疗护与聚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及RSS评分。结果 (1)护理前,两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中、护理后,研究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主要照顾者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安宁疗护联合聚焦模式可有效缓解肿瘤临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并最大限度减低心理应激反应,临床上应广泛采用该联合方式对类似情况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心理应激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2020年2月29日就诊的9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宁疗护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采用改良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心理应激[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主观幸福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及总分与GWB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DASS-21中焦虑、抑郁、压力评分及总分与SPBS中身体、情感、经济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BR53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宁疗护可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对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水平均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B):14-15,4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阚亦非 《全科护理》2021,19(4):496-49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成立安宁疗护小组对病人实施安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命尊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有效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对肿瘤晚期患者不适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适症状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睡眠困难、食欲减退、腰酸背痛的不适症状各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肿瘤晚期患者应用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不适症状,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80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对。实验组在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家庭尊严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erth希望指数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希望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尊严干预能够明显减轻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吴燕  郑秀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82-1787
目的 组织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加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改善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试验组的安宁疗护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国学经典、满足1个心愿、心灵的声音主题活动、节日家文化等。两组都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给予病情评估、安宁疗护计划、中医症状管理、灵性照护之关爱时间等干预措施。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灵性安适量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3个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完全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有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的安宁疗护活动,能更好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收治的106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安宁疗护,观察组给予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  相似文献   

17.
孙亚超 《中国康复》2014,29(4):250-25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维持治疗,应用照顾者压力指标(CS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压力源,并针对性给予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2例照顾者的负性情绪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患者家属(82.7%)、照顾者自身经济状况(75.0%)及身体素质(71.2%)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例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哀伤辅导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家属知觉压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9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收治的59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哀伤辅导干预。比较2组知觉压力和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知觉压力、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832,P<0.001;t=-6.247,P<0.001;t=-5.543,P<0.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家属实施哀伤辅导,有利于减轻其知觉压力,缓解其负性情绪,减轻哀伤反应,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多学科团队安宁疗护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宁疗护,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安宁疗护。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干预3个月后测评显示,观察组的SAS评分(55.42±3.43)、SDS评分(56.57±4.32)低于对照组(59.84±4.07、60.43±3.78),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评分(65.43±4.22)、社会功能评分(64.45±3.26)、情感职能评分(65.65±5.65)、精神健康评分(60.09±4.54)均高于对照组(60.09±3.46、58.78±4.31、60.09±3.47、56.33±5.48),躯体疼痛评分(74.35±4.54)低于对照组(85.56±6.54)(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安宁疗护模式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袁艳  陈雯  虞智杰 《全科护理》2022,20(6):813-817
目的:了解临终病人初入安宁疗护科其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某社区医院安宁疗护病房108名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在病人入院3 d内对主要照顾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进行调查,根据PHQ-9评分结果将病人主要照顾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根据GAD-7评分分为焦虑状态组和非焦虑状态组,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主要照顾者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的检出率分别是74.07%和62.96%。性别、与病人关系、文化程度、职业与抑郁状态发生有关(χ2值为4.210~11.79,P<0.05),其中性别、与病人关系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焦虑没有相关因素。结论:临终病人的主要照顾者群体存在很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尤其配偶为女性的主要照顾者,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缓解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促进主要照顾者陪同临终病人圆满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