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树叶含有较高单宁,是较好的黑灰色染材。文中采用水煎法萃取柞树叶中的色素得到染液,探讨了不同染色方法对麻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并优化了预媒染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直接染可染浅灰黄色调,应用范围有限;预媒染适合染较深的黑灰色调,同媒染适合染中灰色调,后媒染适合染浅灰黄色调。其中,预媒染应用价值最大。最佳预媒染色工艺为:浴比1∶50、染液质量浓度100.00%(pH值为6)、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皂矾媒染剂质量浓度5.00 g/L、染色次数为7次。  相似文献   

2.
《毛纺科技》2021,49(2)
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之橙色调的显色机制,选用染材苏木和黄檗,采用水煎法萃取染液,通过套染工艺进行直接染、前媒染、同媒染及后媒染工艺对柞蚕丝面料进行染色,并对其染色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苏木和黄檗进行套染,使用直接染所染制的橙色调纯度较低,显色范围有限,应用价值较小;前媒染和同媒染可以染制较为丰富的橙色调,应用价值较大;后媒染所染制的橙色调,显色范围较为狭窄,应用价值较小。从染制橙色调的显色效果及应用价值来看,其优劣依次为同媒染前媒染后媒染直接染。媒染工艺染制橙色调的柞蚕丝面料试样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达到国家对服装服用色牢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复原传统染材橡斗的染色工艺及相关色彩,采用水煎法萃取橡斗染液,分析橡斗染液染色的影响因素,确定了优化染色工艺以及颜色特征值的显色范围。结果显示,浴比、媒染方法、媒染剂用量、染色温度、pH、染色次数均对染色棉织物的颜色特征值有一定的影响;显色情况为直接染色呈较浅的灰黄色调,皂矾媒染呈黑灰色调,显色效果从大小为后媒染、预媒染、同浴媒染。橡斗后媒染优化工艺为:浴比1∶40、染液质量分数100%、染色温度80℃、媒染剂用量5 g/L、pH 6、染色5次。复原了鼠毛色、栗壳色和沙石色,确定了色彩的大致范围。耐皂洗、耐摩擦及耐日晒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桉木水煮液中含有的单宁可与羊毛和蚕丝织物中的蛋白质结合,文中采用直接染色法与同浴媒染法,将桉木水煮液作为染液对羊毛及蚕丝织物染色,探究了桉木水煮时间及金属媒染剂CuSO_4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颜色特征值、K/S值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桉木水煮液最佳水煮时间为3h;同浴媒染染色时,羊毛和蚕丝织物CuSO_4最佳用量分别为4%和2%;直接染色后羊毛、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摩擦、耐皂洗、耐汗渍色牢度,但耐光色牢度较差;媒染染色可改变织物的色相,提高各项染色牢度,并显著提升织物的耐光色牢度。  相似文献   

5.
文中主要研究北方蒙古栎不同部位的染色性能及应用,探讨了萃取次数、媒染剂、染色方法对丝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并将蒙古栎绿干叶、橡子壳及橡子应用于丝、毛、棉、麻织物的染色,测试染色后织物的色谱及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蒙古栎7种不同部位单宁含量不同,对丝织物显色效果为:绿干叶黄干叶橡子壳橡子三合一橡外壳树枝,染液提取次数2次为佳。蒙古栎绿干叶、橡子壳及橡子所染丝织物皂矾后媒染价值最大,呈黑灰色调,其次是白矾前媒染,呈灰黄色调;最后是直染法,呈浅灰黄色调;蒙古栎绿干叶、橡子壳及橡子对不同织物媒染显色效果优劣依次为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棉织物,色谱范围略有区别,其中丝织物综合效果最好,且不同染色方法下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3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6.
文中主要研究北方蒙古栎不同部位的染色性能及应用,探讨了萃取次数、媒染剂、染色方法对丝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并将蒙古栎绿干叶、橡子壳及橡子应用于丝、毛、棉、麻织物的染色,测试染色后织物的色谱及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蒙古栎7种不同部位单宁含量不同,对丝织物显色效果为:绿干叶>黄干叶>橡子壳>橡子>三合一>橡外壳>树枝,染液提取次数2次为佳。蒙古栎绿干叶、橡子壳及橡子所染丝织物皂矾后媒染价值最大,呈黑灰色调,其次是白矾前媒染,呈灰黄色调;最后是直染法,呈浅灰黄色调;蒙古栎绿干叶、橡子壳及橡子对不同织物媒染显色效果优劣依次为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棉织物,色谱范围略有区别,其中丝织物综合效果最好,且不同染色方法下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3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中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银杏叶天然染料,用于锦氨织物浸染染色。研究了预媒法染色条件如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值、染料浓度对银杏叶染料上染锦氨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并与直接染色工艺、同媒后媒染色工艺对比。结果表明,银杏叶天然染料对锦氨织物采用预媒法和后媒法染色K/S值较大;预媒染色较优的工艺为FeSO_4浓度5%,媒染温度60℃,媒染时间40 min;染色较优工艺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50 min,染液pH值4,浴比1∶30。染色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4~5级,耐皂洗沾色牢度4级。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加热时间对桔子皮染液吸光度的影响,确定了桔子皮染液的提取条件。采用硫酸铝钾做媒染剂,分析讨论了同浴媒染、预媒染、后媒染3种染色方法。通过桔子皮染液直接对纯棉织物进行染色,选取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浴比3个因素,用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分析讨论了直接染色织物的上染率,测试了织物的导水性、升华色牢度以及耐洗色牢度。结果表明,桔子皮染液提取工艺中最佳加热时间为55 min,桔子皮染液直接染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50 min,浴比1∶50,最佳媒染方式为后媒染,前处理后棉织物润湿性达标,染色织物导水性良好,染色织物的升华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苏木是古代紫色调的主要染材。采用水煎法萃取苏木色素,在pH=9条件下对柞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工艺探讨,对所得颜色特征值进行色度表征,确定了苏木紫色调染色工艺的显色规律及色彩L、a、b、c值的范围。结果表明:在pH=9条件下,直接染呈纯度略低的紫红色调,前媒染呈纯度较高的紫红色调,同媒染呈纯度较高的紫色调,后媒染呈纯度较低的紫红色调。其中,同媒染染紫色调价值最大,苏木同媒染同时变量较单一变量所染紫色调的范围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媒染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优化冬青叶天然染料提取的条件及提取液对真丝织物染色的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讨论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冬青染液吸光度的影响以及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浴比对织物上染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预媒染、同浴媒染、后媒染3种染色方式及媒染剂用量对真丝织物上染率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青染液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80℃,时间80 min,料液比1∶20;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温度60℃,时间60 min,浴比1∶35;后媒染方式对冬青叶染料染色真丝绸的上染率有明显提高,媒染剂用量为6 g/L,媒染染色对真丝染色牢度无明显影响,且耐汗渍色牢度达国家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优化冬青叶天然染料提取的条件及提取液对真丝织物染色的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讨论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冬青染液吸光度的影响以及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浴比对织物上染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预媒染、同浴媒染、后媒染3种染色方式及媒染剂用量对真丝织物上染率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青染液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80℃,时间80 min,料液比1∶20;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温度60℃,时间60 min,浴比1∶35;后媒染方式对冬青叶染料染色真丝绸的上染率有明显提高,媒染剂用量为6 g/L,媒染染色对真丝染色牢度无明显影响,且耐汗渍色牢度达国家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2.
路艳华  卢声  于志财 《纺织学报》2013,(9):73-76,88
为扩展天然染料染色的色谱范围,弥补天然染料染色缺乏绿色的问题,选用2种植物染料青黛与姜黄对柞蚕丝织物进行套染拼色研究。研究了染料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对柞蚕丝织物套染K/S值和颜色特征值的影响,探讨了套染柞蚕丝织物的机制,以及染色织物的抗菌性、均匀性和色牢度。结果表明:姜黄可在青黛染色的柞蚕丝织物上套染到绿色,且姜黄染液相对用量对染色深度的影响最大;经正交试验得到套染绿色的优化工艺为:姜黄染液相对用量30%,染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经优化工艺套染柞蚕丝织物的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均大于3级;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2.56%和80.41%。  相似文献   

13.
陈美云 《毛纺科技》2013,41(10):27-30
研究了樟树落叶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的染色。讨论了染色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硫酸钠质量浓度、樟树叶质量浓度、媒染工艺等对羊毛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染色羊毛织物的K/S值及CIE的Lab值,得到樟树落叶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色pH值3.50左右、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75 min,浴比1∶50。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媒染可获得不同颜色特征的染色织物,其中后媒染的颜色最深,媒染可提高染色羊毛织物的耐皂洗及耐日晒色牢度,但对耐摩擦色牢度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羊毛织物传统染色工艺,拓宽现代植物染色的色彩内涵和色域范围,提高毛织物附加价值,使用皂矾为媒染剂,采用水煎法萃取橡子色素,对毛织物进行媒染,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不同染色工艺影响因素的显色规律,以及颜色特征值L~﹡、a~﹡、b~﹡、c~﹡值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橡子色素羊毛织物后媒染可以染黑灰色调,染色效果为后媒染前媒染同媒染。最佳染液橡子色素质量分数为100%,最佳皂矾媒染剂质量浓度为5 g/L,最佳pH值6,最多染色次数为4次。复原了黑色和大黑色毡罽工艺,织物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3级以上,达到国家服用标准。证实了橡子色素可以染较深黑色,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昶  宋钰  杨大鹏 《印染》2020,(2):18-22
粘胶织物先进行阳离子改性前处理,再采用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亮蓝对其进行染色,探究直接染色及三种媒染方法和媒染剂种类对粘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亮蓝色素以硫酸铝为媒染剂采用同浴媒染时染色效果较好。优化的工艺为:媒染时间30 min,媒染温度90℃,硫酸铝质量分数7.0%(omf),染液pH值4.0。阳离子改性可以增加织物的染色深度,提高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6.
王慧  赵志军 《针织工业》2020,(11):44-48
采用水煎法萃取五倍子染液,选取后媒染染色工艺,探讨染色时间、温度、染液质量分数、媒染剂浓度、染色次数等最佳工艺,并确定五倍子染制柞蚕丝黑色调的显色范围。结果表明,五倍子染制柞蚕丝染色工艺条件:浴比1∶50、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五倍子染液质量分数12.50%~50.00%、皂矾媒染剂质量浓度0.01~5.00 g/L、媒染时间15 min、染色次数2~7次;通过调整五倍子染液质量分数、皂矾媒染剂质量浓度、染色次数,可以染制明度L~*值为10.00~80.00不同色阶的黑色调;将五倍子柞蚕丝染制的15种不同色阶与潘通色卡进行比照后发现,其色调对应关系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咖啡渣提取色素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咖啡渣色素质量浓度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媒染剂种类和媒染方式对染色真丝织物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渣色素染色真丝织物的优化工艺为:pH 3.5~4.0,温度95℃,时间50 min;在一定范围内,咖啡渣色素质量浓度越大,K/S值越高;媒染对真丝织物染色后的颜色特征值和色牢度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亚铁后媒染织物的色光变化较大,对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均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木是古代较为常用的红色染材,为了考察苏木媒染工艺对显色效果的影响,采用水煎法萃取色素,使用白矾为媒染剂,分别在60、80℃,p H值7和9的条件下对柞蚕丝织物进行不同媒染工艺比较研究,对所得颜色特征值进行表征分析,确定了苏木媒染染色工艺的显色规律及色彩L~*、a~*、b~*、C~*值的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 H值和媒染工艺条件下,60℃条件下显色色相a~*值及纯度C~*值大部分均高于80℃条件下的数值。从色彩效果来看,在苏木染液p H值为7时,各媒染工艺显色呈紫红色调,在苏木染液p H值为9时,前媒染呈红紫色调,同媒染呈紫色调,后媒染呈灰红紫色调。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17,(12)
五倍子是古代最著名的黑色染材,为了证实五倍子染黑色系的色谱范围和应用价值,采用水煎法萃取色素,对真丝织物进行不同染色工艺研究,把所得颜色特征值进行色度表征,确定了五倍子传统染色工艺的显色规律及色彩L~*、a~*、b~*、c~*值的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直接染色工艺色域较窄,与其他黄色染材相比不具有开发价值;五倍子真丝织物前媒染工艺呈微冷灰色由深到浅的变化,同媒染工艺呈微冷灰色到中性灰的变化,后媒染工艺呈微冷灰色。五倍子真丝织物传统染色工艺的颜色特征值明度L*值在30.55~56.54。五倍子染液质量分数在3.125%~6.25%时显色效果最为明显,使用较少的染液即可实现较深的明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茶条槭毛织物染色工艺,通过比较吸光度值的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分析不同染色工艺和影响因素对颜色特征值及K/S值的影响,确定最佳染色工艺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条槭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次数2次,浸泡时间24 h;茶条槭毛织物最佳染色工艺为后媒染,主要呈黑灰色调;后媒染最佳染色工艺参数为茶条槭染液质量浓度8.45 g/L、硫酸亚铁媒染剂质量浓度5.00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染液pH值5。茶条槭毛织物后媒染的染色性能有较好表现,其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