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即多媒体参与到了体育教学中来,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它也成为了当前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应新课程对我们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鸣亚 《中外电器》2010,(16):91-9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与新课程教学学科的整合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欢迎,而多媒体,不仅可以运用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到班级管理方面。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回避信息技术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而应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袁永新 《中外电器》2011,(4):109-109
随着因特网在我们国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频繁地接触到网络。在我们感叹信息时代来临的同时,却发现网络就像一柄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信息量的同时,对部分青少年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我们从各种媒体上可以看到患上“网瘾”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姜宝林 《中外电器》2014,(22):110-11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的人士所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化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教学对高中化学的作用入手,讨论多媒体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玉森  申士华 《中外电器》2014,(22):190-190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方便,也更加形象和生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更加容易地接受相关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与优势,为小学数学更好地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到了多媒体技术。而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使课本里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如果再加上图文声画并茂的视觉信息,学生将能够调动全方位的感官,促进自己的认知渠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于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信息化教学中往往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就《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为例,旨在将电子专业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并对此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砂带磨床是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用高速旋转的砂带与工件接触进行磨削加工的新工艺,也可以抛光、去毛刺、去飞边、拉毛等。在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冶金、汽车制造、电器及木工等行业,在国内刚刚起步,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是有待于推广应用的先进机械加工设备。一、砂带磨削的发展开始阶段,人们用树脂把砂粒粘在纸或布上,用手工进行磨削的抛光,随着砂纸和砂布的产生,将砂纸或砂市卷在木棒上对工件进行磨削或在布轮上用树脂粘上砂粒对工件进行磨削。随着工业的发展,这种简单的砂带磨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砂带磨床随…  相似文献   

8.
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先进科技的不断发展又对传统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英语教师还应正确认识语法的地位,关注英语语言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初,世界发达国家开创了在电力设备上开展带电作业的技术。20世纪50年代,我国也因工业生产的需要,研究成功了带电作业技术,并在全国各地电业部门中推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试验研究,我国在10 kV配电设备到500 kV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上,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带电作业,实现了一批难度较大的作业项目,研制成功了许多先进的工具和方法,编制了一套指导带电操作的规程和一批与IECTC-78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带电作业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和提高,为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还要进一步加强带电…  相似文献   

10.
张德文 《中外电器》2010,(2):102-102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QQ的依赖越来越强,它突破了最初以玩为主的开发目的,现已延伸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要应用QQ。  相似文献   

11.
仪杰  候本庆 《电器评介》2014,(14):86-86
大电流冲击一般是指大功率容性负载用电设备在通电的一瞬间在其内部产生的一个大的电流。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内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功率也越来越大,这些大功率设备在通电运行的一瞬间会产生一个大的电流冲击,这个大电流冲击产生的同时会对我们的计量装置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首先大电流冲击会影响计量装置计算电能的准确度,同时有可能损坏到计量装置。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的接地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却非常复杂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特别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接地短路电流越来越大,各种微机监控设备的普遍应用,对接地的要求越来越高。文中分析了电力接地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网上教学不仅为那些不能进入传统校园学习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远程学习的机会,也为传统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促进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辅助学生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网不但要满足工频短路电流的要求,还要满足雷电冲击电流的要求,因其直接关系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发电厂、变电所内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大量应用,这些弱电元件对接地网的要求更高,一个很小的电涌就可以使设备损坏;地电位的干扰对监控和自动化装置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接地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安全隐患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高效地进行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电力设备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是一项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设备的全寿命成本最低出发,考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能,从而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益.在深入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基于设备状态的管理策略,并建立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对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姜恺 《中外电器》2014,(2):177-177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为主的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地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地更新,美术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如何使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到美术课教学上,已成为当前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连接器来说,首先就是要求它的电接触可靠。从我们对连接器用户的现场调查和在试验室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连接器在振动、冲击、但加速度等动态应力条件下,最容易出现通过电信号瞬间变得很弱,甚至完全断开的电接触故障。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器在动态应力条件下的电接触可靠性,确保电子设备的质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一年级新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最基本的技能课。我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许多有条件的中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时已经初步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而不少农村的中学生进入中职后才首次接触电脑。面对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采用同一种模式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听课觉得乏味,而基础比较差,操作很不熟练的学生则跟不上进度。这样会大大影响他们学习计算机相关科目的兴趣,而当今信息社会,时时处处都会用到这些最基本的软件,怎样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是这门课程首要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刘建强 《新疆电力》2004,(3):38-39,43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使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并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从而对直流操作电源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直流设备均采取传统的相控电源,效率低、纹波系数大,在电磁辐射、热辐射、噪声等方面都不如尽人意。另外。监控系统不完善,采取1 1备份方式,对二次电路越来越先进的仪器仪表、控制、自动化设备很难满足其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随着PLC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核心控制功能,PLC和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已经从比较烦琐的传统I/O方式向越来越受欢迎的简洁先进的通信方式过渡,不仅为设计者节省了大量的硬件成本,更能为远程控制,组网提供了可能,使控制系统更加无缝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