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CXCR4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为AIDS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人CXCR4基因启动子的核心片段,克隆至含新霉素抗性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neo,构建含CXCR4启动子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neo-CXCR4,重组子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再将构建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Jurkat细胞株,检测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结果扩增得到CXCR4基因启动子序列,克隆入pGL3-neo-CXCR4的CXCR4基因启动子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实验组(pGL3-neo-CXCR4组)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为869159.0±62618.8,与空白组(未转染组)的464.2±44.0和对照组(pGL3-neo组)的39088.4±3867.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5.124,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CXCR4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neo-CXCR4。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因5'上游1.7 kb启动子,构建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MMP-2 pro,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2α对MMP-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MMP-2启动子上游区域基因片段,插入到含有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构建重组子,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子转染MCF-7细胞,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分析HIF-2α对MMP-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PCR扩增的1.7 kb片段经测序正确无误,pGL3-MMP-2 pro转染MCF-7细胞48 h后,双萤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加CoCl_2诱导的pGL3-MMP-2 pro+HIF-2α组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pGL3-MMP-2 pro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 HIF-2α促进了MMP-2启动子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XAF1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细胞株中的活性,为研究XAF1基因转录调控的基本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细胞株中扩增XAF1基因的1395bp启动区域片段并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中,分别将含有XAF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及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重组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XAF1启动子片段序列正确;转染后的HepG2、SMMC7721荧光素酶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是6.97±0.74、6.12±0.59。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含XAF1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为研究XAF1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DNA结合蛋白1(SBP1)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启动子转录的凋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iNO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iNOSp)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PCR分别扩增iNOSp和3个缺失体的基因序列,分别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iNOSp报告载体;以构建的这4种报告质粒分别转染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用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VSBP1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获得iNOS基因启动子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正确克隆,其中pl—iNOSp和pcDNA3.1(-)-HBVSBP1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时,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上升1.54倍;p3-iNOSp启动子和pcDNA3.1(-)-HBVSBP1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时,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降31.3%,重复实验得到相似结果。结论克隆的新基因SBP1在细胞内的表达,对iNOS基因反式激活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双向凋节作用,双向调节的部位是iNOS启动子的核因子(NF)-IL6、A-激活域结合位点(AABS)和NF-κB这3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启动子(含增强子)调控下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出HBV的4个启动子,载入T载体,测序后插入到含EGFP报告基因的质粒pEGFP-1,构建出HBV不同启动子调控的EGFP基因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各重组体.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4种构建好的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重组体转染细胞中EGFP的表达.结果各目的片段测序正确并成功插入表达载体中,转染了各质粒的阳性细胞克隆均可检测出EGFP的表达,不同启动子调控下的蛋白表达量有所不同. 结论HBV启动子调控下的EGFP报告基因能够在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不同启动子表达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为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具有血管生长调节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HIF-1α是否通过调控P53RFP的启动子区域而发挥调节作用,并对其元件进行鉴定。方法 HIF-1α和Lac Z相比,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P53RFP、P53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PCR扩增不同长度(1780 bp,1200 bp,780 bp)P53RFP基因启动子片段,引入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位点,克隆入萤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中。HEK393A细胞共转染萤光素酶报告载体,PcDNA 3.1(+)-HIF-1α以及海肾萤光素酶载体PRL-SV40,以PGL3-control做阳性对照。48小时后检测双萤光素酶活性。结果与LacZ相比,HIF-1α组HIF-1α,P53RFP mRNA表达升高,而P53表达无变化。成功构建P53RFP不同长度片段的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各组相对萤光素活性分别为:control组0.0483±0.0035;PGL3-1780bp组0.4990±0.1441;PGL3-1200 bp组0.4460±0.071 1:PGL3-780 bp组0.5223±0.0659。各实验组萤光素酶活性均高于control组(P<0.05);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HIF-1α基因对三个不同长度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 HIF-1α可以促进P53RFP表达增高,而P53RFP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P53表达无变化;HIF-1α对P53RFP的调控可能通过其启动子区域的核心元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含有类固醇激素受体(VDR)起始密码子区突变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方法以人肝组织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VDR cDNA基因序列全长并克隆于T载体后酶切再与空载体pcDNA3.1(-)B-myc/his连接形成重组载体;测序验证后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连接构建起始密码子区T/C突变型人VDR,以phRL-SV40质粒作为内对照共转染COS-7细胞,设1,25(OH)2VD3不同浓度点进行干预后,化学发光法检测荧光强度。结果人VDR基因起始密码子区突变重组质粒测序验证与Genbank完全相同。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1,25(OH)2VD3干预组荧光素酶活性数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VDR起始密码子区突变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存在转录激活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起始密码子区突变的报告基因载体,为VDR有关的药物代谢异常、肿瘤易感性提供机制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蒋旭  孙立胜  史冬泉  蒋青 《山东医药》2011,51(26):17-19
目的构建含人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pGL3-GDF5,为研究GDF5在骨骼、肌肉发育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扩增人GDF5基因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表达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10b,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PCR扩增后的产物在约854 bp处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酶切鉴定结果与理论预测值一致,测序未出现碱基突变。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DF5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pEGFP—N1-Prdx6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eroxiredoxin6(Prdx6)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人Prdx6基因全长,测序证实后,将其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提取质粒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人全长Prdx6基因序列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GenBank中报道的编码区c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通过构建pEGFP-N1-Prdx6真核表达载体可以克隆人Prdx6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HBV启动子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克隆并构建S1、S2、ENⅠ/X及ENⅡ/C 4个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方法用pHBV 1.3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获得片段与pGL3-Enhance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重组构建,分别转染Huh7细胞后,检测萤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获得121 bp、368 bp、437 bp、237 bp 4个目的扩增片段,并成功构建了S1、S2、ENⅠ/X及ENⅡ/C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结论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HBV启动子活性及新的抗HBV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POBEC3F剪接亚型3F79与完整APOBEC3F以及APOBEC3G对HepG2.2.15细胞中HBV DNA复制及HBsAg、HBeAg抗原分泌的影响。方法用PCR合成法扩增人APOBEC3F剪接亚型3F79,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3F79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3F79,将pEGFPC1-3F79与含有全长APOBEC3F和APOBEC3G的质粒Pflag-APOBEC3F、PC-APOBEC3G-HA转染入HepG2.2.15中,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HBV DNA以及HBsAg和HBeAg的水平。结果构建的重组载体经酶切和PCR鉴定,表明3F79基因正确地插入。将pEGFPC1-3F79与Pflag-APOBEC3F、PC-APOBEC3G-HA转染HepG2.2.15细胞后,pEGFPC1-3F79对细胞中HBV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的分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转染含有完整APOBEC3F和APOBEC3G质粒的HepG2.2.15细胞与对照组相比,HBsAg、HBeAg、HBV DN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F79不能像完整APOBEC3F和APOBEC3G一样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 DNA复制以及抗原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p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e)对Patatin样磷酯酶结构域蛋白3(PNPLA3)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构建7周龄雄性体重匹配的禁食(24h)以及禁食后再喂食(48h)SD大鼠(自由饮食组3只,饥饿组3只,再喂食组4只)和高脂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sD大鼠(正常对照组5只,2型糖尿病组6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SREBP一1c和PAPM3的表达水平。将大鼠PⅣP翻3启动子5’端上游-1000bp序列分成3段,分别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R—PⅣPM3.1、R—PM似3—2、R—PNPL43—3),转染人正常肝细胞株L02,比较3个载体基础荧光素酶活性以及SREBP-1e过表达诱导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上述实验中荧光素酶活性最高的PNPLA3启动子片段可能的SREBP-1c结合位点(SRE),分别构建野生型和SRE突变型报告载体,比较两个载体荧光素酶活性。多组定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结果与自由饮食组相比,饥饿组大鼠肝脏SREBP—lc、PNPLA3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均下降,再喂食组三者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14,334.11,754.20,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SREBP-1e、PNPLA3基因(t=-18.39,-30.07,均P〈0.05)及蛋白表达(t=4.58,6.81,均P〈0.05)均显著增高。R—PNPLA3-1报告载体基础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升高51.13倍(t=-28.93,P〈0.05),R一删PM3—2和R—PNPLA3—3无基础荧光素酶活性;在L02细胞中,转染SREBP-1c表达质粒的R—PⅣPL43—1组荧光比值较转染空质粒的组升高2.63倍(t=-7.64,P〈0.05),而R—PⅣPM3.2组及R—PNPLA3—3组转染SREBP-1e表达质粒荧光比值较转染空质粒组均无变化;PNPLA3启动子-100~-911)p存在SRE,SRE突变的报告载体(MUT—R—PNPLA3—1)荧光比值较野生型(R—PNPLA3-1)降低40.80%(t=4.99,P〈0.05)。结论SREBP-1c通过PNPLA3基因启动子-100~-91bp激活大鼠PNPLA3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构建小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K1(mGSTK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分析其活性。方法:根据GeneBank中mGSTK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mGSTK1启动子片段,插入pGL3-basic载体,获得mGSTK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GL3-mGSTK1-2046。再以pGL3-mGSTK1-2046为模板,进一步构建了2个5’端部分缺失的报告基因质粒:pGL3-mGSTK1-936和pGL3-mGSTK1-76。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不同的细胞株3T3-L1和人胚肾(HEK)293,48 h后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所构建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pGL3-mGSTK1-2046在3T3-L1和HEK293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录活性。将pGL3-mGSTK1-2046、pGL3-mGSTK1-936和pGL3-mGSTK1-76转染HEK293细胞,结果显示pGL3-mGSTK1-936转录活性最高,而pGL3-mGSTK1-76转录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mGSTK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翻译起始点上游的-971~-111 bp片段是mGSTK1启动子的重要区域。为深入了解mGSTK1启动子的调控机制以及今后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构建含有人4次跨膜监视蛋白A(MS4A)基因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获得含有人MS4A7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段,将其连接至TA克隆质粒后转移至虫荧光素酶质粒pGL3-basic中,得到pGL3-MS4A7-Promoter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得到确认;将该质粒转染进入HL-60细胞,并检测细胞中虫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 pGL3-MS4A7-Promoter重组质粒插入片段和相邻序列正确,克隆的MS4A7基因片段有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GL3-MS4A7-Promoter报告基因质粒,为进一步研究MS4A7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与结核病的发病及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关系。 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5例Mtb潜伏感染者、45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7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强度。结果以x±s表示,所有数据均使用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IL-17表达为(3.25±1.6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2±1.46)%](F=6.633,P<0.0001)。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IL-17表达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4.17±2.27)%]、治疗6个月[(5.58±1.66)%]时的检测结果,发现治疗3个月时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44,P=0.057);而治疗6个月时明显高于治疗前(F=12.244,P<0.0001)和治疗3个月时(F=12.244,P=0.004)。健康对照组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为(4.97±1.60)%,与Mtb潜伏感染组[(5.00±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6,P=0.937);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表达为(6.59±1.7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Mtb潜伏感染组(F=11.986,P<0.0001)。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8.28±2.04)%]、治疗6个月[(7.46±1.87)%]时的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发现治疗3个月时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F=6.458,P=0.001);治疗6个月时的表达低于治疗3个月时(F=6.458, P=0.0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458,P=0.068);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255,P<0.0001)。 结论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明显减少,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后,Th17细胞逐渐增加,表明Th17细胞在抗结核免疫中起保护作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经抗结核治疗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逐渐减少,进一步说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在抗结核免疫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