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根据实验室测定胆红素总值和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1],而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损害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的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并可能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1]。近年来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时寻找病因,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我院2005年1月~2007年2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尿酶NAG、尿蛋白RBP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已经得到高度的重视,但对肾脏早期损害尚缺乏敏感指标。我院新生儿科通过测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的早期损害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核黄疸,造成患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因此,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蓝光治疗法简单易行,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厉勇  肖琨  蒋成智  沈佳钰 《贵州医药》2011,35(9):797-798
ABO新生儿溶血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和脑损伤。换血可以快速地清除血中游离的胆红素、致敏红细胞、细菌及炎症介质等,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急救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清除不足所引起的胆红素在皮肤黏膜以及脏器的异常沉积。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损伤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核黄疸,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识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程度,及时作出正确的诊疗决断,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玉琼 《贵州医药》2002,26(6):575-57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病状之一 ,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 ,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可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临床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 ,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 ,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在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在 2 0 0 0年住院治疗 5 7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1 一般资料2 0 0 0年住院治疗新生儿 2 44例 ,其中新生儿黄疸 5 7例 ,…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由于过高的血清胆红素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严重者可引起永久性脑损害,所以尽快明确黄疸的病因及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对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甚至并发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1].为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我们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了血清TH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华  高燕勤  胡玲 《河北医药》2011,33(6):908-90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为大家所知,但对心肌的损害报道不是太多,本文着重介绍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其对心  相似文献   

12.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发生机理涉及胆红素形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道闭锁。而高胆红素血症往往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更为明显。我院自2000年起,对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茵栀黄治疗,对于黄疸的消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36例病人均系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住院新生儿,其中男21例,女15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7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新生儿溶…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高,在血脑屏障功能减弱或血中游离胆红素过高或有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的因素存在时易进入脑内,尤其以基底核处最易受损,重者可早期死亡,存活者多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有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1]。34.4%的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  相似文献   

15.
<正>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在生后早期可出现皮肤黄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50~70 mg/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这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病因较复杂,临床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及严重的后遗症~([1])。现将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为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未结合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沉积在脑细胞中,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对早期新生儿致死率和婴幼儿致残率较高,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此早期治疗高胆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关键。我院新生儿病房近年来采用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西医治疗新生儿高胆155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袁凤佳  陈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9-186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以间接胆红素血症增高为多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期危害较大、致残、致死的原因之一.为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水平,对我院儿科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故积极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现对3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方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24-182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1].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易导致胆红素脑病,重者可致死亡,幸存者遗留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即"核黄疸四联症")和智力低下等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2].  相似文献   

20.
<正>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发生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易透过生物膜及血脑屏障,使其神经发育受到明显影响[1],严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