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C肽水平的情况,并随访胰岛素治疗后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35例患者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血糖控制理想。结论: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不仅能较好控制血糖及明显降低HbA1C,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系统的行为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治疗配合程度、认知能力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能减少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指导临床护士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明确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结果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包括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等三个主要行为因素。糖尿病患者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示了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等三个行为因素较好的预见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为发展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对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16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指导和运用,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一周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一周、出院后3月、6月的血糖下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教育、指导、实施,使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方法,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加重、诱发糖尿病的机理,探讨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如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预防继发性糖尿病。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来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11例患者化疗后诱发糖尿病。两组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对血糖的有效干预,均能完成化疗,化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结论通过合理的饮食、支持和适量的降糖药物的应用、定期监测血糖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湘江 《临床荟萃》2007,22(4):281-282
糖尿病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如何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已迫在眉睫,然而血糖监测又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石。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证实密切的血糖监测可延缓糖尿病慢性病发症发生及发展。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受到关注。我们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一组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目的在于能更详细的了解T2DM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以期更有效的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中血糖的控制水平。方法用酶法和免疫乳胶凝集法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进行糖耐量(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比较,包括胰岛素释放及C肽的测试。结果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在药服用降糖药物治疗4周后糖尿病患者的OGTT明显下降,而HbA1c则无显著下降(P〉0.05),12周后OGTT明显下降,HbA1c也下降(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2~3个月的血糖变化,而能了解糖尿病患者1-2个月甚至3个月前血糖水平,克服血糖测定只能反映采血当时情况,及多次采血的困难,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例继发性磺脲类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改用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后与联合治疗前比较。结果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显著延长,24h平均血糖、空腹血糖、HbA1c均有显著下降。结论提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改善SFS的2型糖尿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25%左右。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其发病和疾病进展的决定性因素,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有助于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还能有效保护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疾病进展。口服降糖药难以维持长期理想的血糖控制,而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它不像口服降糖药那样有使用剂量的限制,无论多么严重的高血糖,胰岛素都能把血糖控制下来。因此,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如何更好地监测血糖以指导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1]。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在糖尿病病人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但对于新生儿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少见报道。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新生儿年龄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波动幅度大,全面及时地了解血糖变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全面显示病人的血糖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治疗护理时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形式,在两组入院第十二天对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知识得分进行评定。结果 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知识得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知识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控行为,帮助病人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方法]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0例糖尿病病人分为A组和B组,A组进行分组强化干预,并针对每位病人进行个体指导;B组仅进行一般的糖尿病知识教育。6个月后监测病人糖尿病知识、自控行为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A组糖尿病知识了解、自控行为人数明显高于B组(P〈0.05),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B组。[结论]实施分组强化的护理干预,比一般的教育指导更能有效提高病人自控能力,增强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对控制和稳定血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1997年在美国问世的,近年来引进我国。它是糖尿病治疗监测的高新科技手段,能准确定位血糖波动点,使治疗更加个体化,缩短了治疗疗程。我院糖尿病防治中心自2003年8月起先后引进美国MimMed动态血糖检测仪两台,到2004年4月先后为84例糖尿病病人使用,现将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且不可逆,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故体内衰老红细胞比新生红细胞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约高出1.5倍。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血红蛋白,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应测定的1~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36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2、3、4个月进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于干预后1、2、3、4个月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饮食干预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出院的糖尿病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血糖指标和自我保健意识。[结果]综合护理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自我保健意识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能帮助病人控制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胰岛素治疗是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早期使用的方法,分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市立医院对5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其并发症的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项研究结果证实,良好的血糖水平是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因此目前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进行强化血糖控制。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更好地监测患者血糖,全面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以调整用药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套对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的系统,能客观、全面、详细地监测血糖水平及波动趋势,是目前血糖监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作为一种新的血糖监测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食结构的影响,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及监测血糖的变化对9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针对最常见的饮食问题,给予饮食护理干预。结果糖尿病患者对饮食干预的认识还不足,护理人员应加强糖尿病各方面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饮食指导。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的护理教育,能有效控制血糖的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膝关节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其与餐后血糖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患者89例178个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81例162个膝关节,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每位受检者膝关节滑囊滑膜,并进行对比分析.将糖尿病患者根据餐后血糖控制情况分为3组:餐后血糖<9 mmol/L、餐后血糖9~11 mmol/L、餐后血糖>11mmol/L.结果 在89例糖尿病患者178个膝关节中,髌上囊积液126个(70.79%);内侧滑囊积液143个(80.34%);外侧滑囊积液147个(82.58%);滑膜增厚150个(84.2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病变与餐后血糖控制情况有密切关系(P<0.01),餐后血糖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者,膝关节病变率较低,长期餐后血糖浓度>9 mmol/L的患者,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地显示糖尿病膝关节滑膜增生、滑囊积液等重要的早期病理改变,为临床医师较早诊治糖尿病膝关节病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