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坑道水库储水概况 调查某地坑道水库32个,其中高位水库27个,调查取样时有18个孔门敞开,9个孔门关闭。地下水库5个,采用60cm×80cm大小水泥板作盖,调查取样时有2个水库口敞开,3个水库口加盖。水源来自3个供水渠道,往水库注水前,运输工具及库体均未消毒,注水时亦未加消毒药。现存水量大多为2位数吨级,平均储水约20年,  相似文献   

2.
部队坑道储水卫生状况及其消毒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永良  郑世英 《人民军医》2000,43(10):560-561
部队坑道储水对战时和平时都有重要意义。为此 ,1 992年 1月 1 997年 7月 ,我院与某集团军共同组成课题组 ,对部队坑道储水卫生状况 ,特别是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就其消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1 坑道储水的卫生状况1 1 水质情况 对 2 1个经 1 32 5年储存的水库储水的物理、化学、毒理及微生物学 ,共 30项卫生学指标调查 ,储水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 ,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 4 8%及 57% ,以细菌总数与水源卫生状况进行评价 ,轻度污染水居多 ,为 61 9% ,清洁水为 2 8 6% ,污染水为 9 5% ,尚未发现被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游离余氯指标各国有所不同。我国(GB5749-85)及我军战时饮用水标准(GJB651-89)90d以内限量值规定,与水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3及1.0mg/L。我们在调查坑道内储水时,有2个水库水游离余氯高于国家标准200倍左右。现将水库储水质量状况及脱氯去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坑道地处华北某地山区,水库设置于坑道内,为水泥整体结构,呈房间型式,水库前挡墙留有50cm×29cm的检查孔,底部有排水管及泄水管,多已锈蚀。于1976年用运水车分别灌入1号库、2号库自来水64.8m3,各加入漂白粉25kg,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坑道储水环境因素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稳定性的影响,观察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坑道水库储水现场消毒效果,为特殊情况下人员进驻提供安全有效的饮用水卫生保障。方法①观察温度对二氧化氯消毒的影响,在9℃、20℃及37℃下的二氧化氯浓度变化。②观察光照对二氧化氯消毒的影响,在见光和避光条件下的二氧化氯浓度变化。③观察水库现场模拟对二氧化氯消毒的影响。④水库现场应用观察二氧化氯实际消毒效果。结果二氧化氯坑道储水消毒与温度和光照有直接关系,温度越低稳定性越好,避光可使二氧化氯分解明显下降。根据储水量按5 mg/L二氧化氯对储水消毒,消毒后90 d二氧化氯浓度下降至0.01 mg/L,细菌、真菌及大肠菌群均未检出,消毒效果满意。结论 5 mg/L二氧化氯消毒储水,在坑道阴暗低温且避光的环境中90 d消毒效果好,适合坑道储水快速短期消毒。  相似文献   

5.
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坑道储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永良  郑世英 《人民军医》2000,43(7):374-375
维持坑道储水的余氯量是保证储水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减少对消毒剂的过多消耗是维持一定余氟量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来,我们以二氛异氰尿酸钠作为坑道储水消毒剂,研究影响有效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三材料和方法1.工材料1.1.回储水坑道3个坑道水库(称卫、2、3号水库),均采用普通水泥为材料,为整体打筑结构。库底有铁制排水管道和泄水管道,从库日到底部有铁制固定扶梯,均已严重锈蚀。储水量为2位数吨级,储存时间在10年以上。1.1.2消毒剂H氯异氰尿酸钠作为储水消毒剂,有效氯含量高,杀菌港广,易溶于水,消毒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战备坑道内的储水水质 ,确保战时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方法 :对沿海某海岛自然通风坑道的 8个水井储水的感官性状、毒理学、细菌学指标分别进行了检测评价。结果 :(1)感官性状指标 :8个坑道的储水水样颜色均 <15度 ,浑浊度 <3度 ,无异臭及异味 ;(2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在卫生标准范围内 ,未检出氰化物、砷、汞及 6价铬等 ;(3)细菌学指标 :有 2个坑道水样细菌学总数超标 ,菌落数 >10 0个 /ml,其余 6个水样合格 ,合格率 75 %;有 5个水样大肠菌群 >3个 /L ,仅有 3个水样合格 ,合格率 37 5 %;(4 )总评价 :根据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指标要求 ,有 4个水源属一级水源水 ,水质良好 ,1个坑道水质超过二级 ,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结论 :坑道储水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的污染 ,其原因主要是水源注入水及储存期间未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因此 ,对坑道水源要定期消毒和检测 ,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7.
对5个坑道水库饮用水卫生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坑道内生活饮用水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为此,我们对华北某地5个坑道水库储水进行卫生质量评价,现将微生物及有关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调查对象5个水库设置于坑道内,4个为高位水库,系整体结构,呈房间型,,正面留有约44cm×53cm检查孔,有孔门,水源为自来水。1个为地下水库,上面留有60cm×80cm库口,有盖,已关闭,水源为泉水。其中3个高位水库在全封闭坑道内,即密闭门全部关闭,并用土覆盖,水库检查孔门均未关闭。另2个水库在自然通风坑道内,高位水库孔门关闭。所有储水在注入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消毒坑道水库储水的效果。方法:取水库储水制成5mg/L和1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坑道环境中二氧化氯水平、细菌总数、真菌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以及水库储水现场消毒效果。结果:在9℃温度下,5mg/L和10mg/L二氧化氯水样放置90天,二氧化氯水平分别下降至0.02mg/L和2.33mg/L;20℃温度下,5mg/L和10mg/L二氧化氯水样放置40天,二氧化氯水平分别下降至0.01mg/L和1.93mg/L;37℃温度下,5mg/L和10mg/L二氧化氯水样放置30天,二氧化氯水平分别下降至0.01mg/L和0.90mg/L。坑道环境中,5mg/L和10mg/L二氧化氯水样放置90天,二氧化氯分别下降至0.01mg/L和2.21mg/L。水库储水现场消毒2天后,水库储水水面真菌斑膜全部消失。全部水样均未检出细菌、真菌和大肠菌群。结论:二氧化氯适合坑道储水快速短期消毒。  相似文献   

9.
某海岛战备坑道夏季环境卫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海岛屯兵坑道夏季无人进驻时卫生学状况,为制定坑道卫生综合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屯兵坑道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对某海岛备用屯兵坑道环境卫生学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坑道通道和房间内的相对湿度均超过标准的最高限值,且风速均在标准的最高限值范围内;各场所照度均符合标准卫生学要求。坑道水源硫酸盐、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超标,水质超过二级标准,且未检出余氯。结论:该战备坑道严重潮湿,屯兵时应做好防潮措施;储水水源不宜直接饮用,须经净化及加氯消毒处理后,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0.
军用地下工事内空气和储水卫生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良  郑世英 《人民军医》2003,46(4):187-188
为了解军用地下工事在建筑用材、构筑形式、周围环境及外界影响等可能对内部空气及备用水库水是否造成污染 ,我们对 6个地下工事内的空气和储水卫生质量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地下工事建筑于山区 ,系混凝土整体结构 ,有 2或 3个密闭门 ,利用温差进行自然通风 ,检测时无人员进驻 ,只有 1个大门敞开 ,呈半封闭状态 ,不能形成空气对流。水库建于工事内 ,用水泥筑成 ,呈房间型 ,库内储水均在 10年以上。1 2 检测项目与方法1 2 1 空气质量检测 包括气温、湿度 (HT 2 12 6型数字显示温、湿度计 )、风速 (EY 11B型便携式数字…  相似文献   

11.
在华北地区调查了75个坑道内的储水,有52个水表长有霉菌。共分离出374株不同类型的真菌,它们的种属很多,有些能产生毒素。我们曾在实验室进行杀灭真菌孢子的药物选择试验,发现过氧乙酸和银离子的协同消毒方法,不仅在蒸馏水中,而且在天然水中,都可把真菌孢子全部杀灭。持续观察一年,未见再生长。此种方法不受水的pH值和水中氯化物的影响。采用过氧乙酸10mg/L和银离子0.5mg/L,来杀灭坑道储水中已生长的霉菌或防止其霉菌生长,经过对三十多个坑道储水的持续两年的试验观察,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水表无霉点或霉膜生长,水中霉菌为1~6个/ml。而未经处理的对照池水中,霉菌为210~1286个/ml,水表均长有霉点或霉膜。  相似文献   

12.
华北某地军事坑道真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在调查军事坑道环境时,发现很多坑道水库已被真菌污染。为此,对坑道内空气及储水进行真菌污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华北某山区20条军事坑道,作空气真菌检测。其中长期封闭式的8条,即进出口都用土掩盖,临检前挖开;半封闭式6条,只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出口与外界相通;通风式6条,至少有2个进出口敞开或间断性敞开,由于受温差影响而自然换气,在坑道里有微风感,测定风速为0~0.1m/s。同时对坑道内21个水库储水进行真菌检测。水源在灌注时均未作消毒处理。库前挡墙留有50cm×30cm~50cm×50c…  相似文献   

13.
地下工事储水真菌污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调查32个地下工事水库储水真菌污染情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沉降法检测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浓度,用倾注法检测储水真菌浓度,真菌菌株根据镜下菌落形态及结构鉴定,用棉拭子法检测孔门内侧及水库内壁表面的真菌浓度。结果:水面真菌斑膜占被调查水库的71. 9%,空气真菌浓度平均2 .532 cfu/m3,储水真菌浓度平均819 .9 cf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1);孔门敞开储水的真菌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孔门关闭储水的真菌浓度,差异显著(P<0 .05);孔门内侧及水库内壁表面真菌浓度分别为152 1 cfu/cm2及21 .2 cfu/cm2。空气及储水均以青霉、曲霉为优势菌。结论:储水长期未消毒,适宜真菌生长繁殖;空气真菌及陈旧木质孔门表面真菌孢子沉降水面等是真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军事坑道内储水真菌污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北地区29条军事坑道内32个平均储存20年左右的水库储水进行真菌学及其污染原因分析,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沉降法对坑道空气真菌浓度进行检测.用萨布罗琼脂培养基以倾注法检测储水真菌浓度.对部分检出的空气和储水真菌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显微镜下生长结构进行鉴定.结果:①有散在或连成片状真菌斑膜的占37.5%,有大面积片状真菌斑膜的占25.0%,水面全部被真菌斑膜覆盖的占9.4%.②29条坑道空气真菌浓度平均2 532 CFU/m3.32个水库平均真菌浓度819.9 CFU/ml.③对1 734株空气真菌菌株及1 125株储水真菌菌株鉴定,均以青霉属(45%及46.8%)、曲霉属(12.9%及13.7%)、链格孢属(8.9%及6.8%)为优势菌.结论:储水真菌污染较普遍,污染原因主要是未采取消毒措施,空气中飘浮的真菌通过孔门及缝隙进入水库沉降水面造成污染.如果采取消毒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管理制度,可以防止真菌污染,确保储水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5.
1储水水质现状 1.1物理性状共调查储水水库32个,水温5~14℃、透明,色度〈15度,浑浊度〈3度,无异臭异味。肉眼观察水面无漂浮物水库9个,占28.1%;1/5以下水面有散在或连成片状斑膜水库12个,占37.5%;1/s以上水面有大面积片状斑膜水库8个,占25%;水面全部被斑膜覆盖水库3个,占9.4%。  相似文献   

16.
1993年4月~9月我们对华北某地一条通风式坑道的空气卫生质量进行调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常年驻守坑道口或经常出人坑道的演练、维修保养人员。采样前数月坑道内无部队进驻。平时进出口敞开或间断性敞开,因风压及内、外温差作用,产生空气流动,形成自然通风换气。多数通道有微风感,通道两侧房间内无风感。1.2调查项目1.2.三微小气候气温、气湿(HT-2126型数字显示温、湿度计)、风速(EYLIB型便携式数字风速表)。1.2.2化学指标(入、COZ(CYES-11型OZ、CO。气体测定仪),CO、NO、NO。及SO(200系列有害气体监测报…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要求,我们对卫生战备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具体抓了战备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四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国际战略格局的改变和现代战争的发展,对未来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卫生战备工作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卫生人员必须牢记我军根本职能,强化现代战争观念,增强化息意识,树立敢打必胜为信心,按照“保障有力”的总目标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指导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战备工作。一、认清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正确把握卫生战备工作的立足点随着精确制导,激光,红外夜视,电子干扰,隐形,军用航天,海洋开发等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的射程不断加…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基层部队卫生战备建设的基本做法。文章说,为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近年来,他们坚持以“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为目标,狠抓卫生战备落实,出色完成了多次重大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任务。他们的做法:(1)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努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①狠抓战备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部队卫勤应急保障能力,我部注意抓好经常性“战备”观念教育和卫生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开展战备训练,不断完善新时期的战备预案;加强战材装备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较好地完成各项卫勤保障任务。一、研究新形势下部队卫勤保障特点,变过去“临战”为“各战”观念新形势下,我军的主要任务是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鉴此,首先,我们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居安思危的“备战”意识,把“奋战”教育列入平时卫生工作训练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把教育内容与部队任务结合起来。避免了由于人员流动或任务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